浅析几种提升培训班交流群组在培训结束后活跃度的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浅析几种提升培训班交流群组在培训结束后活跃度的方法

苏振中

(江苏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职工培训处安全工程培训部225007)

摘要:培训班交流群是现在培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交流群在培训班运行期间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随着培训班的结束,交流群的活跃程度急速下降。培训组织者尝试用各种方法来激活培训班结束后的交流群,并利用交流群达到培训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交流群;培训结束后;活跃度

随着智能手机、社交软件的流行和普及,绝大多数培训班都会建立本培训班的学员交流群组(QQ群、微信群、论坛等),在交流群中提供授课教师的课件、资料,在群中分享学习感悟、精彩瞬间,授课教师在群里回答学员疑问,培训组织者利用交流群组管理培训班工作,培训交流群在培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提升培训班交流群组在培训班结束后的活跃程度,最大限度的发挥交流群组的作用,最大程度上的维护学员资源,成为摆在培训组织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培训交流群组之现状

1、培训班开始前交流群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培训组织者在确认授课教师后,会集合本次培训教师与一群,这就是培训交流群的雏形。培训组织者会在确认学员名单后,尝试性的添加学员,并将学员拉入群内,并在群内分享培训地点和路线,学员可以在群内先行熟悉同学和老师,了解前往培训地点的路线。但最初交流群内的交流效果并不理想,一是交流没有方向和目标;二是学员之间不熟悉,不能敞开心扉交流问题;三是学员人数并不多。

2、培训班进行中交流群的情况

随着学员报到,培训组织者要求学员加入交流群,交流群内人数在报到日达到了顶峰,交流群的存在既让大家有了互相交流的平台,也方便了培训组织管理。随着培训的深入、学员之间的熟悉和教师的精彩授课,交流群内的氛围达到了巅峰。学员在群里交流对课程的看法,提出对课程的疑问,分享日常的工作经验;教师在群里解答学员的疑问,补充授课的不足,分享行业的最新动态;培训组织者在群里通知培训班的事项,分享教师的课件,引导学员的动态。一举数得,交流群的作用在培训期间发挥到了极致。

3、培训班结束后交流群的情况

随着培训班级的结束,学员之间的联系逐渐切断,最后一天时,学员恋恋不舍,群内充满着离别之情,大家互道珍重,互相告别。随后学员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后,因为工作任务的繁重,加之学员天南海北,不在一起工作生活,共同语言会迅速减少,交流群组的活跃程度也会迅速降低,最初的时候说好了以后在工作的时候遇到问题会大家交流,最初也答应看到别人的问题也会尽力回答,但这一切终究敌不过时间的冲刷和工作的紧逼,交流群会在不长的时间内变成拉票的场所,变成“死群”,更有甚者会成为传播谣言的场所。

笔者认为从以下几种方式入手可以有效提升交流群组的活跃度。

二、提升交流群在培训结束后的活跃度的方法

1、引起培训主办方的足够重视,提升学员所在单位高层管理者的重视程度。

行政干预、绩效考核,或许不是最好的办法,但肯定是最有效的办法。在考核的指挥棒下,群成员会为了达到考核的要求而努力发言、积极分享。高层管理者的重视,在群里发言、提出要求,会给群成员传递一种信号:“管理层希望利用群组达到交流,提升管理实效的作用”,群内成员便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在群里求助,也会取得成绩的时候及时在群内分享。

笔者曾承办过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干部培训班,培训班结束后,企业的安全总监要求将学员交流群变为工作、交流、分享群,并亲自在群里进行安全提示、经验分享,每周主动提出交流题目,要求成员就题目进行有效交流。这些举动成功地调动了群成员的积极性,使此群每日都有高质量的活跃内容,也使此群成为笔者微信群中为数不多的活跃群组。

2、明确群组交流方向,强化群组管理制度,净化群组交流内容。

努力前行的前提是方向准确,南辕北辙的时候,付出的努力越多,离我们的目标就越远。作为培训交流群组,交流的方向肯定与培训相关,与工作相关,这是建立交流群的“初心”。明确交流方向不跑偏,始终“不忘初心”,才能使交流有效果。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交流群组同样需要管理制度,也需要监督。创建交流群的时候就要明确群里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什么,不能让培训班的交流群变成拉票的场所,甚至变成传播谣言的场所,一旦发现及时制止,并且采取一定措施,保证群内的秩序井然,而不是“虚假繁荣”。

笔者加入了几个安全领域内的交流群,在最初加群的时候,群内管理员就进行了群规的介绍,介绍群内交流的方向和内容,明确了违规者收到的处罚,同时群内成员人人都是“监督员”,发现问题,及时举报,管理人员也能及时将滥竽充数者踢出群组,管理严谨的群组始终都有着高质量的成果展示。

3、用知识抓眼球,用知识吸引人,用知识启发人。

给交流群组推送共享相关的知识、文章是每个群组成员都会干的事情,但是在有的交流群里,文章推送数量惊人,但仍然没有成员呼应,原因就在于推送的时候不顾成员的需求,也不顾推送质量,只是看到是相关内容,就一股脑的全部推送进来,这样做不但不能引起学员的兴趣,反而会使成员越来越厌烦。

在推送知识的时候要选取高质量、贴合群成员工作实际的知识进行推送,要抓住群成员工作中的痛点,分享那些能够帮助群成员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抑或者,每隔一段时间选择某一专题,进行专题推送,群内成员也会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交流。

笔者认为在选取推送知识的时候,一定要精挑细选,抓住眼球,引起共鸣,群成员才能有热烈的回应。同时,知识推送不仅是转发一下就结束了,“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推送人或者培训组织者根据推送的知识应该加入适时的引导、启发,当好主持人,当好引导者,当好教练员,才能让群成员越讨论越有成果,越讨论越有激情。

4、引入行业大咖,发挥大咖的吸睛作用。

和高手交流才能发现差距,提升自我。不管在哪个领域,行业内的大咖总是行内人渴望接触、交流的人物。如果能在交流群组内邀请行业内的大咖,进行知识分享、答疑解惑的话,群组成员的活跃程度势必会大幅上升。

笔者曾经承办过一期消防专业培训班,邀请国内知名的消防专家进入群内为学员答疑解惑,引起了交流群内的热烈研讨,加之专家推送消防相关的专业知识,群组成员的学习热情高涨,群内每日热闹非凡,效果显著。

5、发挥激励作用,鼓励学员多提问、多提解决之道。

“见红旗就抗,见第一就争”的心态其实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心里。如果培训组织者能够激发出群组成员的这种心理,群组何愁不活跃?鼓励群组成员,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在群内,其他群组成员针对问题,各抒己见,发表看法,提出解决措施。对于群组成员发表的看法、意见和建议,进行评比和点赞。群组管理者记录各位成员所获赞数,积累一段时间后,对获取赞数排在前列的人进行奖励,提高群组成员参与热情,提升交流质量,同时也鼓励群组成员思考他人发表的看法。对于获取赞数排在前列的人进行奖励时,可以选择物质奖励、精神奖励或者两相结合的奖励方式,可以发放奖品,也可以授予一定的称号和群组内特权,激励着群组成员积极参加互动,提升群组活跃程度。

笔者加入的由各行业企业的“HSEer”组建的安全交流群“HSE同修会”,就有着详细的奖励方案。群内每人都有权利提出疑问,也都有权利为别人的答案点赞,每个问题每人限定点赞数不超3个,群内管理员会及时、如实记录每人获得赞数,每月一公布,年底一评比,对于获赞数排名靠全的成员,进行奖励,奖品一般都是最新款电子产品,价值均在5000元人民币以上。这样的方式让群内成员积极思考问题,也积极回答问题,都在争取获得大家的认可。

6、推广宣传,让更多的专业人士加入群组内。

将培训交流群组变身为专业交流群组,积极推广宣传,让社会上更多的专业人士加入群组,进行更专业的交流,因为人数的增多,群组的活跃程度也会随之上升。

笔者现在也加入了许多安全、消防的专业群组,每个群组内少则五、六百人,多则二千余人,群内每日交流、分享达数百条,有效的提升了参与者的积极性,也迅速提升了群的活跃程度。

7、定期组织群内成员的线下活动,让大家见面聊。

网络、智能手机和社交软件让交流变得越来越方便,但是线上的交流只是大家用空闲的时间,并不能把交流的频率统一到一个步调上,而且线上交流也是碎片化的交流,不能吸收完整的、完善的知识体系,这就让线下交流有了吸引人的地方。

定期组织线下的交流,把群内成员的频率调成了一致,也让大家坐在一起面对面交流工作中的问题,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让平时网络中的名字、代号和照片变成了活生生的面孔,让群内成员的熟悉程度直线上升,当群组成员再次回到交流群的时候就会更有亲切感,也更愿意互相交流,提升了交流群的活跃程度。

现在的培训除了单纯的集中讲授外,主办方、承办方和参训方都看重培训的实质和培训带来的绩效的改进,更多的传统培训转变为行动学习,学员集中学习完成后,回到工作岗位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工作,然后大家再聚回一起,讨论、分享并进行教训汲取。这就是线下活动的一种,经如此一番“折腾”,群内的气氛和活跃度会越来越高。

三、结束语及展望

科技的进步,沟通越来越便捷,沟通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如何利用好这些沟通的工具,提升培训的效果,是我们培训人面临的新问题。

办法总比问题多。找对了方向就能提升培训班交流群组的活跃程度,找准了方法就能让培训班交流群在培训班结束还能继续发挥他的作用。

没有不活跃的交流群,只有不活跃的管理者。只要我们肯动脑筋,肯想办法,就能让交流群组在培训班结束后充满着活力,就能发挥交流群在培训的全流程中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作者简介:苏振中(1987.10—),男,江苏省扬州市人,天津理工大学学士,江苏油田职工培训处讲师,注册安全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企业安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