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切口早期妊娠的腔内超声诊断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子宫切口早期妊娠的腔内超声诊断分析

黄绵珍

黄绵珍

湖南省汉寿县妇幼保健院湖南汉寿415900

【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切口早期妊娠的腔内超声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诊治的子宫切口早期妊娠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经腹和经阴道腔内多普勒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情况,总结诊断标准。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中有12例为单纯孕囊型例,占总数的40.0%,有9例为流产型,占总数的30.0%,有9例为混合包块型,占总数的40.0%,经腹超声检查有12例发生漏诊,诊断准确率为60.0%,腔内超声检查仅有4例发生漏诊,诊断准确率为86.67%,两种诊断方式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能够将剖宫产术后切口处瘢痕早期妊娠的各项情况清晰的显示出来,包括其位置、子宫肌层厚度、范围及血供情况等等,从而为病情的诊治提供重要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关键词】子宫切口;早期妊娠;腔内超声诊断价值

临床表明,在所有的妊娠类型中有一种非常危险的种类,即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绒毛植入,该病症属于一种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病理特点为孕囊、绒毛或胎盘着床于既往子宫切口处,当胎盘持续生长的时候,绒毛会与子宫肌层发生粘连以及植入,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绒毛穿透子宫造成子宫破裂,从而对母婴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而由于该病症发生率较低,目前关于该病的临床研究资料较少,缺乏对此病的深入了解,导致了早期诊断率较低,很多患者往往被误诊为宫内早期妊娠行人工流产术或刮宫术,使得治疗方向受到误导,影响病情治疗,甚至引发大出血等严重后果[1-2]。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误诊率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分析子宫切口早期妊娠的腔内超声诊断价值,特收集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诊治的30例子宫切口早期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诊治的30例子宫切口早期妊娠患者,本组患者年龄21岁-39岁,平均年龄(29.46±6.23)岁,本组患者既往有子宫剖宫产史1~2次,孕次1~3次,剖宫产手术距发病时间最短为半年,最长为六年,其中有20名患者曾出现典型的停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2例患者在实施人工流产术过程中发生大出血,8例在实施人工流产术以及清宫术时出现较多的阴道流血,且流血时间较长,部分患者持续时间半个月以上。本组30名患者经血常规及尿常规检查均出现血β-HCG或尿HCG(+)异常,并通过阴道超声检查,最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绒毛植入。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通过经腹和经阴道腔内多普勒超声检查,使用的仪器为LOGIQ4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预先调整各项参数,设置腹部探头频率3.0~5.0MHz,阴道探头频率5.0~7.5MHz。具体检查步骤为:经腹超声:患者保持膀胱充盈的状态,取仰卧位,检查部位主要包括子宫、盆腔、两侧附件情况,着重对子宫下段剖宫产部位有无妊娠囊或团块状回声进行详细的检查,同时要注意观察切口瘢痕处异常回声团的形态、大小和回声特征;腔内超声检查步骤为:患者预先将尿液排空,检查部位选取截石位,将无菌避孕套套上探头然后再经阴道超声检查,详细对妊娠囊的着床位置、形态、大小及与宫腔、子宫切口的位置、宫颈管进行观察,同时要注意观察妊娠囊是否与膀胱之间存在肌壁回声,如果有则需要进一步对妊娠囊与膀胱之间的厚度进行测量,并详细的观察妊娠囊内有无卵黄囊或胎心搏动,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18.0软件分析,以率(%)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中有12例为单纯孕囊型例,占总数的40.0%,有9例为流产型,占总数的30.0%,有9例为混合包块型,占总数的40.0%,经腹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60.0%,腔内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6.67%,两种诊断方式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剖宫产是临床上的常见手术方式,该技术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难产这一困扰。而随着近年来剖宫产患者的增多,该手术引起的并发症也随之增多,子宫切口妊娠绒毛植入便是常见的类型。对于子宫切口妊娠绒毛植入的发病机制,目前临床上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大部分临床研究者认为,子宫切口妊娠绒毛植入主要是由于剖宫产引起的子宫内膜间质蜕膜缺乏。我国著名医学研究者范俊萍[3]等通过试验表明,绒毛组织的侵袭能力与蜕膜组织反映之间的平衡就决定了胎盘种植的深浅程度,而如果子宫蜕膜发生缺陷或损伤的时候就会导致蜕膜反映不完全,使得绒毛入侵子宫肌层,最终发生子宫切口妊娠绒毛植入。李琛[4]表明,剖宫产患者容易受到子宫内膜损伤,一旦发生就会出现瘢痕,最终导致子宫内膜间质缺损,患者受孕的时候,受精卵就会在此着床,并进一步引起底蜕膜缺损,滋养细胞可直接侵入子宫肌层,最终出现受精粘连等现象,并逐步引发绒毛置入子宫肌层,严重的时候可能穿透子宫壁,从而对母婴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早期诊治措施非常重要。

对于子宫切口妊娠绒毛植入的早期诊断,目前最常用的方式为超声检查,据有关临床统计资料表明,子宫切口妊娠绒毛植入采用超声检查的敏感性大约为84.6%。而由于病理复杂性,在诊断过程中容易与子宫颈妊娠、子宫动静脉瘘、不全流产、子宫切口血肿等混淆,出现误诊或者漏诊,需要引起临床人员的重视,做好鉴别诊断。对于子宫切口妊娠绒毛植入实施早期诊断主要是为了将胚胎杀灭,并将妊娠囊排除,最终使患者的子宫及生育功能得以保留。大量的临床案例表明,单纯的采用常规腹部超声检查误诊率较高,在推广应用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5-6]。腔内超声是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而推广的一种新型技术,在子宫切口妊娠绒毛植入的诊断应用该技术具有很高的诊断率,并逐步成为子宫切口妊娠绒毛植入的首选诊断方式。

本文主要通过回顾性的方式,对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诊治的30例子宫切口早期妊娠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给予所有患者均通过经腹和经阴道腔内多普勒超声检查。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中有12例为单纯孕囊型例,有9例为流产型,有9例为混合包块型,经腹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60.0%,腔内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6.67%,两种诊断方式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超声检查能够将剖宫产术后切口处瘢痕早期妊娠的各项情况清晰的显示出来,包括其位置、子宫肌层厚度、范围及血供情况等等,从而为病情的诊治提供重要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晓.剖宫产子宫切口并发症—切口妊娠、切口憩室、切口愈合和不良180例临床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3.

[2]吴淑华.剖宫产术后切口早期妊娠绒毛植入7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9:4764.

[3]范俊萍,袁志红,李金萍.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妊娠的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09,20:2887-2888.

[4]李琛.经阴道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价值评估[J].华西医学,2011,08:1219-1220.

[5]施华芳,皮丕湘.经腔内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诊断剖宫产后切口妊娠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23:2691-2692.

[6].《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第9卷总目次索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36:8965-9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