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策略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1

小学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策略浅谈

邓献龙

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新店镇向家寨小学561502

摘要:通过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既能降低课堂学习难度,又能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从学生语文预习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培养学生语文预习能力的策略。有效培养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这样能让学生学得开心、学得轻松。

关键词:预习能力自主学习培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细细品味这番话,不难发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以及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因此,对于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预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培养我们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帮助。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固化程度尚不太高,预习可以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是激发小学生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使小学生学会预习,经常预习,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效至关重要。以下,笔者就小学语文的预习策略谈几点体会。

一、学生语文预习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在学校教学中得到体现。学生的预习情况表现良好,但仍有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没有掌握语文预习的技巧。经过平时的教学观察,笔者发现有三大主要原因影响学生的预习能力。

1.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

教师在教学中角色和定位失当,觉得课前预习不利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建构,不利于课堂生成,只注重语文教学的概括性,不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

2.学生自主意识薄弱。

一些学生没有把学习看做自己的事情,过分依赖家长和教师的督促和监督,因而,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也有一些学生习惯于教师课堂“满堂灌”,不愿动脑,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独立思考探究,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还有一些学生即使预习也是浅尝辄止,难以掌握教材中各项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不易发现问题,从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3.缺乏教师有效评价。

预习的评价,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总是不了了之,并没有落实到位。因此,很多学生会忽视课前预习或随意应付了事。缺少有效的形成性预习评价方式,不利于及时揭示文本中的问题,无法及时反馈教学活动。而对预习终结性评价的缺失,同样不利于对教学活动作出总结性的结论。这一切使学习活动流于形式,流于表面,并没有使学生从课前预习的教学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行为习惯,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策略。

二、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策略

1.对于识字、写字的预习,采用“圈圈读读认认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和“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会写。因此,在课前预习可以采用“圈圈读读认认法”。

2.对于阅读第一教时的预习,用“三读三想预习法”。

一读课题,理解题意。二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三默读课文,想想读了课文,有什么想说的话或想问的问题,写下来。

3.对于阅读教学第二教时的预习,采用“精读预习法”。

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对于文章的重点段画上“△”,多读几遍,在有感受之处写下感想,或在疑惑之处做好标记。

案例: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乌鸦喝水》。在预习时,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在文章第3自然段画上“△”,并要求多读几遍。“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到水了。”在读的过程中感悟乌鸦的机智聪明,并理解“渐渐”一词的用法。

最后,笔者想通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一段话总结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脑筋,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时,就做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有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会集中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桂新浅谈小学语文有效预习方法之我见[J].读与写,2015,(1)。

[2]王强试析如何规范小学语文预习[J].读写算,2014,(35)。

[3]卢春花如何让语文预习更有效[J].课程教育研究,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