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和谐课堂的琴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3

奏响和谐课堂的琴弦

黄嘉丽

黄嘉丽(贵港市港北区西江中心小学广西贵港537100)

“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就象一幅画美在它的色调、构图等方面的和谐,一首歌曲的优美在于它音色、旋律、节奏等方面的和谐。和谐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和谐是人们的追求,同样也是现代教育的追求。课堂,是凸显新课改的主阵地,是彰显师生生命的场所。面对课堂上一双双清纯的眼眸,我经常在思索:怎样的语文课堂才能让我们聆听到生命生长的声音,捕捉到生命绽放时最精彩的音符,奏响和谐课堂的琴弦?在一次次新课改教材的培训中,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受益匪浅,感慨颇多。

1.让心灵在和谐氛围中放飞

对小学生而言,教师不仅要特别注意学习环境的创设,而且要特别注意情感氛围、心理氛围的营造。赞科夫认为:“课堂上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这种心理气氛是在开课伊始教师努力营造的一种精神振奋的“情调”,更是在融洽的师生交往互动中不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正如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全程,让孩子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适时地点拨,热情地鼓励,让每个孩子乐于尝试,积累成功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心灵在和谐氛围中放飞

1.1情境的感染;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情感交互的过程。教师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课堂,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让学生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感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还能感染别人,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了解了这一点,教师就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创设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课堂情境。

在执教《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音像资料,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总理逝世后,万人空巷、举国悲痛的场景。学生的情弦被拨动了,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文章所描写的情境中去,心中涌起了爱戴和深切怀念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另外,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课文的不同体裁和内容,挖掘文中的内涵和情感因子,把握基调,转换角色,进入意境。课堂中,力求与学生形成情感的共鸣。努力引导学生从“有我之境”进入“无我之境”。

1.2情感的体验;语文课堂要注重情感体验,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会。即感“他”情而生“我”情。教师要重视情感体验环节的设计。教学环节的设计应和教学内容相吻合,活动的开展应当与课文息息相关,并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切感悟。

一位老师执教《秋游》一课。为了让孩子真切体会到在大自然怀抱中尽情玩耍的愉快心情,教者领孩子到学校的草地上玩耍、游戏。回去朗读课文的最后小节,可想而知,自然声情并茂。

这样的情感体验,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也能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为此,我们要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有快乐的心情,有丰富的情感体验。

我在上《荷花》这一课时,引导学生自己读书体会“冒”字的妙用,然后让学生说说“冒”可以换成什么字。学生的发言异彩纷呈,体现了他们的个性解读。这里教师没有把教学只局限于“告诉”,而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去体会,把主要精力放在阅读原文上,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一个目标一个目标的台阶式推进,完成全程阅读,让学生在自由自在的阅读实践中理解文本,产生独特的体验,歌唱自己的“心声”。

和谐的语文课堂应面向全体,鼓励冒尖,允许落后;鼓励冒险,宽容失败。应以师生的多向的激励性评价,鼓舞后进者大胆尝试,敢于表现;宽容失败,不是听之任之,而要积极引导主体研讨,通过多向交流唤醒后来者的灵感,激活热情。让每个孩子在宽松激进、鼓励扶持的人际环境中敢于冒险、乐于尝试,不断超越自我。教师要不断地给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展示课内学习所得,展示课外学习收获,肯定每个学生学习的进步,使每个学生特别是使“后进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愉悦。

2.让情智魅力在课堂动态生成的把握中展现

语文课的情智魅力表现在课堂动态生成的把握上,表现在着眼于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而展现的教学,展现的是师生心与心接纳、情与情相互沟通、思与思相互碰撞、智与智相互启迪的和谐温馨的课堂,展现师生亲密无间、相互熏陶、教学相长的课堂。它着力于唤起学生沉睡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高尚,让学生智慧更灵动,更丰厚。

我在教学《我爱绿叶》时,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最后一节:啊,朋友,爱她吧,爱这造福于人类的绿叶,愿绿叶铺满祖国的大地!以体悟文中作者对绿叶的情感。当指名小明同学朗读时,因为紧张,他把:啊,朋友,爱她吧,读成了啊朋友,爱我吧。顿时,引起了大家的哄堂大笑。面对这种情景,老师立即改变了原计划,生成了新的教学细节,她笑眯眯地说:“小明,你这字改的好,你将自己当成了绿叶。”随后又转向全班同学,问到:“你知道他这样改,有什么用意吗?”学生一阵惊诧,马上回过神来。

有学生说“他以绿叶的身份,呼吁人们呵护自然。他为绿满全球,表明了自己的心声。”

有学生说“俗话说,红花也需绿叶扶。他愿做充满生命力的绿叶。”有学生说“现在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将“他”改为“我”,表现了他保护环境的迫切之情。”等等,老师继续引发:“你们能否学他的样子,用第一人称把课文改写成《绿叶的自述》。学生们的兴致一下子变得高昂了。”

语文教学面对的是灵性的生命,随时闪耀着灵动的课堂火花,语文教学面对的是变化的课堂,因此,随时会有难料的情况发生。好的语文老师,应该具有捕捉课堂生成因子的智慧,善于利用现场资源,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辨别、发现、领悟、纠正、整合、重构,自我领悟规律,自我突破难点,把学生的学习状况巧妙地转化成为实现教学目标的细节,促进教学的现场生成,让教学在更开放和生成的空间中闪耀着情智之美。

3.让创造在审美情境中激活

“美”是教育的磁石,它能生情,能激爱。情境的美,能巧妙地将儿童的认知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学习语文创造具体生动、可借联想的审美情境,以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情感经验,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图画、音乐、课本剧能让语文教学进发出生命的热浪,师生在这个特定的生活场景里更能达到忘我的境界,沉浸在充满情感、美感、言语交流的“场”中。如教学《莫高窟》一课时,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描写壁画的部分:读了这一段,你的眼前浮现出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想画的就画一画;也可以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一下你的感受;如果你是一位当地的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进行介绍呢?学生选择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善画的作画,能写的就写,会说的就扮演“小导游”……几分钟后,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上台展示,既张扬了他们个性,又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作者有个性的表达,读者有创造的权利和潜能,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合作,为学生所接受的、无压力的课堂学习、交流氛围,鼓励学生这种内心体验的理解,成为真正的读者。

如在教学《白鹭》一课时,通过学生默读课文,再现白鹭的“钓鱼图”、“嘹望图”、“晚飞图”的画面,让学生想象夕阳西下,暮色渐浓,炊烟四起,晚景如画,

黄昏中,悠然地看到白鹭低飞,那是乡村生活的一大乐事,这正是作者心境的体现啊!读到这里,我想到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两个黄鹂鸣翠柳……”。以上教师充满诗情的引导,让语文富有了诗意,让学生感受了诗意,同时语文教学也在充满诗意的氛围中生机盎然。

和谐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是主动、互动、生动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的课堂,是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筑的课堂,是对话与体验遥相呼应的课堂。

4.让想象的翅膀在表演中自由地舞动

爱动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利用了儿童的这一特点。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展开想象的思维,自己来揣摩表演的具体动作,自由地发挥这种天性的空间。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例如:在教学《笋芽儿》这篇课文时,我前思后想,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春光的美好和笋芽为了成长而奋发向上的这种精神呢?我犹豫着,同学们在读书,当读到“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他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笋芽儿。”这句话时,男同学不由自主地用稚嫩的小手在桌子上有节奏地敲了起来,他们的嗓音也因此变得粗重起来。我被学生的情绪所感染,趁势让他们入情入境地进行表演,学生们的自悟很强,表演得很精彩,如:娇滴滴地说:“是谁在叫我呀?”;有意地扭动着身子、双手慢慢地举过头顶,做出笋芽努力向上钻的样子,当做笋芽钻出地面时,他们的眼睛一片明亮,闪着兴奋的光芒;他们还把双手张开放在脸旁表示桃花笑红了脸;在表演“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时,学生们都下意识地把小手放在了脑后两侧的下方,不停地舞动着想象中的长辫子……在表演到课文的最后,笋芽终于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她站在山冈上,自豪地喊着:“我长大啦!”时,同学们把双手先放在胸前,然后双臂用力向上伸展,嘴里大声喊到“我长大啦!”自豪的呼喊声和动情的表演牵动了我的心,使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

在这节课中,是表演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他们一边看书,一边读,小手还不停地舞动着,把笋芽成长的过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在自我陶醉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一节生动活泼、动量和谐的课堂教学在学生意犹未尽的微笑中结束。

5.让学生个性在多元空间中彰显

阅读是带有明显个性化色彩的行为,在课堂上,我们要尊重学生阅读中的多元感受,呵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闪现的智慧火花,让课堂成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的港湾。语文课堂需将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作为重点来抓,教师要在课堂中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要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给予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给予学生自主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注重让学生大胆质疑,多设计一些具有多样性的问题,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语文课堂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化师生对话空间,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中激发求知欲、好奇心,变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适时给予启迪、引导和帮助,这样教师的引导对话与学生的自主探究有机融合在一起。记得孙双金老师在听了《鸟的天堂》教学后讲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大榕树是鸟的天堂的话,那么我们应该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是自由的、快乐的、充实的、美好的,而教师则是仁者和智者的结合。”这让我想到:唯有解放自己,凸现个性,才能获得师生心灵的放飞,促进师生生命的升华。假如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盘珍珠”,那么教学方法就是“一根线”,教师用心去穿好这一串“珍珠”,课堂教学便会成为鲜艳夺目的珍品。如果我们师生心灵融通,学生妙语连珠、兴致高涨;教师怦然心动、神采飞扬,学生的想象放飞了,学生的灵性唤醒了,让课堂洋溢着诗的情感、诗的意蕴和创新的火花,那么,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充满和谐的语文课堂。

和谐高效的课堂可以不新奇,但一定飘散理念的芬芳,可以不花俏,但一定演绎智慧的花俏;可以不时尚,但一定洋溢成长的喜悦。奏响和谐课堂的琴弦,是每一位师生心中瑰丽的梦。

收稿日期:2012-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