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式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不同方式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

姚爱梅

姚爱梅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对新生儿黄疸患儿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25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患儿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间断蓝光照射,对照组患儿加用持续蓝光照射,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均明显降低,并且两组患儿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57例,90.48%)与对照组(55例,88.7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2例,3.17%)低于对照组(8例,12.90%)。结论:持续蓝光照射与间断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治疗均可降低新生儿黄疸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疗效显著,并且间断蓝光照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更利于临床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茵栀黄;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7-0180-0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由于患儿机体血清胆红素水平异常增高所致皮肤、巩膜以及其他器官黄染,病情进展迅速,可造成患儿脑细胞损伤甚至胆红素脑病,预后较差,严重影响其神经系统发育[1]。目前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方法多采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药物疗法,其中蓝光照射主要包括持续照射和间断照射两种,本研究通过观察两种蓝光照射方式联合茵栀黄治疗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为其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儿科治疗的125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其中男68例,女53例,日龄1~28d,平均日龄(8.17±2.28)d,体重2.4~5.0kg,平均体重(3.24±0.63)kg,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诊断标准[2],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肤及巩膜黄染,病因包括溶血因素25例、感染因素29例、母乳因素22例、其他因素45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患儿日龄、性别以及体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以及茵栀黄口服液治疗,5ml/次,3次/d,对照组患儿进行持续蓝光照射,连续照射72h,观察组患儿给予间断蓝光照射,4~6h/次,2次/d,中间间断4h,疗程均为5d。蓝光照射治疗时要注意用黑色眼罩保护患儿眼睛,纸尿裤保护患儿外生殖器及肛门。

1.3观察指标

①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②疗效判断,显效:治疗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皮肤及巩膜黄染消退,伴随症状消失;有效:治疗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有所降低,皮肤及巩膜黄染有所消退,伴随症状有所减轻,但均为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皮肤及巩膜黄染以及伴随症状均无改善,甚至发生恶化。治疗总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记录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包括发热、皮疹、腹泻等。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比较各指标的差异,计数资料用率表示,χ2检验比较各指标的差异。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患儿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57例,90.48%)与对照组(55例,88.7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出现发热1例,皮疹1例,对照组患儿出现发热2例,皮疹5例,腹泻1例,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2例,3.17%)低于对照组(8例,1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新生儿由于肝脏、胃肠道等发育还不完全,胆红素代谢和排泄发生异常而积聚在体内,引起胆红素水平升高,表现为新生儿黄疸患儿皮肤、巩膜等黄染,异常增高的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增加胆红素脑病的发生风险[3]。蓝光照射和茵栀黄药物均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4],其中蓝光照射可使患儿体内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利于其经胆汁排泄或者尿液排出,降低机体血清胆红素水平,同时还可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5]。茵栀黄主要由茵陈、桅子、黄芩以及金银花四种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保肝利胆之功效,促进患儿胆汁分泌和排泄,加快肠蠕动,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缓解患儿黄疸症状[6]。二者联合使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有效治疗新生儿黄疸,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蓝光照射属于物理性能量照射,加之新生儿一般耐受性较差,长时间使用蓝光照射可对患儿造成一定影响,出现发热、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目前临床常采用持续蓝光照射或间断蓝光照射两种方式,本研究发现,给予间断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治疗的观察组与给予持续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治疗的对照组患儿临床疗效相差不大,但是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2例,3.17%)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12.90%),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7],说明间断蓝光照射不仅可以保证治疗效果,还可以间歇休息减少蓝光照射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持续蓝光照射与间断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治疗均可降低新生儿黄疸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疗效显著,并且间断蓝光照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更利于临床应用。

表1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后胆红素水平的比较(x-±s,μmol/L)

*

【参考文献】

[1]邢学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治疗54例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5):106-107.

[2]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5-307.

[3]王美丽,于兆艳.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7):202-203.

[4]张学萍.酪酸梭菌活菌联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23):3628-3630.

[5]宋志芳.间断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7):767-768.

[6]沈彩燕,王坚英.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6):995-996.

[7]喻娅婷,田静,周小琳等.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10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9(9):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