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人员询诊指导可避免便常规异常结果的漏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检验人员询诊指导可避免便常规异常结果的漏检

马晶

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中医院检验科156200

摘要:目的:阐述检验人员询诊指导的方法,观察询诊指导在避免便常规异常结果漏检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便常规检验患者92例作为样本,随机分为指导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未接受检查人员的询诊指导,需自行留取粪便标本。指导组患者在检验人员的询诊指导下,留取粪便标本。结果:指导组患者肠炎检出率28.26%、消化道出血检出率21.74%、痢疾检出率30.43%、消化不良检出率17.39%,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检验人员通过询诊指导的方式,指导便常规检验患者采集粪便样本,有助于提高标本合格率,进而提高疾病的检出率,避免漏检风险发生。

关键词:询诊指导;便常规;异常结果;漏检

前言:便常规检验时,患者需自行采集标本,以供检验人员检验。如患者未能适当、准确的留取标本,极容易导致异常标本漏检风险发生。有研究指出,由检验人员为患者提供询诊指导,可有效降低漏检率。本文于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便常规检验患者中,随机选取92例作为样本,对检验人员询诊指导的效果进行了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便常规检验患者92例作为样本,随机分为指导组与对照组。指导组患者共46例,性别:男:女=19:27。年龄(15--90)岁,平均(58.97±3.47)岁。疾病类型:肠炎13例、消化道出血10例、痢疾15例、消化不良8例。对照组患者共46例,性别:男:女=20:26。年龄(20--91)岁,平均(59.60±3.59)岁。疾病类型:数据与指导组一致。两组患者可对比(p>0.05)。

1.2方法

1.2.1询诊指导方法

对照组患者未接受检查人员的询诊指导,需自行留取粪便标本。指导组患者在检验人员的询诊指导下,留取粪便标本:(1)核对患者的姓名、检验项目等信息,确认无误后,随即为患者发放便盒及一次性手套。(2)嘱患者于自然排便后,采用棉签选取中央部位,及含脓血与黏液的样本,置于容器中。或嘱患者采用小勺,挖取0.5g左右粪便,置于容器中待检。(3)留取的粪便标本,不得混入尿液及水,以免对检验结果的准确度造成影响。

1.2.2检验方法

两组患者的检验方法一致:(1)显微镜检验:采用棉签蘸取粪便标本,将标本涂抹于留有盐水的玻璃片上,采用OLYMPUS生物显微镜观察标本,记录观察结果。(2)潜血试验:采用棉签蘸取粪便标本,将其涂抹于留有盐水的玻璃片上,取OB试剂,滴入标本中,观察标本颜色的变化情况,记录观察结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疾病检出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视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指导组患者肠炎检出率28.26%、消化道出血检出率21.74%、痢疾检出率30.43%、消化不良检出率17.39%,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疾病检出率

3讨论

肠炎、消化道出血、痢疾、消化不良,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如未及时确诊并予以治疗,容易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对其健康状况的改善不利。便常规是临床用于检验消化系统有无出血、炎症或肿瘤的主要途径,对患者健康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1]。除此之外,通过观察患者粪便标本性状及颜色等特征的方式,还可有效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临床研究表明,根据患者疾病类型的不同,粪便标本的颜色、性状等特征,同样有所不同。消化不良者,粪便中多伴随食物残渣。腹泻、胃肠炎患者,粪便多呈水样改变。溃疡性结肠炎或直肠癌患者,粪便多可见黏液及脓血[2]。标本采集时,如患者未采集异常(黏液、脓血等)标本,很容易导致漏检风险发生。

便常规检验流程复杂,多需患者自行采集粪便标本送检。受“标本采集知识匮乏”等因素的影响,患者采集标本的流程,通常不够规范。因此,标本被尿液或水污染风险的发生较高。由此所导致的标本不合格,是致使“黏液”、“寄生虫”等异常标本漏检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常规标本采集过程,缺乏询诊指导的环节,异常标本漏检的风险时有发生,患者疾病的检出率通常较低。本文研究发现,采用常规方法采集标本,患者肠炎检出率26.09%、消化道出血检出率19.57%、痢疾检出率28.26%、消化不良检出率13.04%。由检验人员为患者提供询诊指导,可有效避免上述问题发生。询诊指导过程中,检验人员应从标本的采集方式、注意事项两方面,为患者提供采集指导。通常情况下,针对无粪便而必须检查的患者,可由护理人员经肛门指检等方式采集标本,并给予送检。反之,患者则需在放松的状态下,戴好一次性手套,或采用棉签等工具,自行采集标本。采集时,标本的新鲜度、容器的卫生情况、标本污染情况、标本送检时间等,均属于影响检验结果的关键因素。由检验人员告知患者采集新鲜的粪便标本,并将其置于干燥、清洁的容器中,是提高检验结果准确度的主要途径。粪便标本污染,主要表现为尿液污染及水污染。嘱患者避免采集被污染的标本,可有效避免假阳性的问题发生,提高疾病诊断结果的准确度。本文研究发现,实施询诊指导后,患者肠炎检出率28.26%、消化道出血检出率21.74%、痢疾检出率30.43%、消化不良检出率17.39%,与常规检验方法相比,在降低异常标本漏检率方面,优势显著。

综上所述,由检验人员通过询诊指导的方式,指导便常规检验患者采集粪便样本,有助于提高标本合格率,进而提高疾病的检出率,避免漏检风险发生。

参考文献:

[1]龚庆辉,张龙,银广悦.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白细胞及便常规检测对小儿急性胃肠炎的临床意义[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22):2685-2686.

[2]吴爱萍.两种留便方法便常规结果的对比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A0):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