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定位放样误差的控制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建筑工程测量定位放样误差的控制方法

谢春莲

谢春莲

(永州市勘测设计院,湖南,永州,425000)

【摘要】工程测量中定位放样会对整个工程的实施产生重要的影响,高精度的定位放样能够使建筑工程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因此,尽可能的减少定位放样的误差是施工重点考虑的因素。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放样结果的准确性,拟通过人为干预和控制,将测量误差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基于开展对定位放样误差测量的探究,为建筑工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定位;放样误差;控制;方法

测量放样是指在建筑施工规划的基础上,依据设计方案及对给定的图纸坐标要求,在施工现场实施测量,拟定出控制线的操作。测量放样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始终,并且延伸到建筑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测量放样工作完成的效果将直接影响着建筑小区的规划,也会从侧面对整个城市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实施测量放样的过程中应严格细心,使每一个小数点、每一个坐标都能精确到位,从而提高工程的质量。

1.建筑工程中定位放样的主要方法

1.1直线段定位放样

直线段定位放样相比于其他放样类型来说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容易操作的,它广泛应用于公路的线型放样。对于地势平缓的地段,可直接使用GPS经纬仪进行方位测定,同时用钢尺直接测量距离就行。而对于地势高低不平的地段,可在直缓点设立观测站,使用经纬仪测定方向,测距仪测定距离。如下图,1(a)中我们在A点设站,以B点为起点,以β为指向角定出AP方向,同时测量AP段的距离,就确定了P点位置。β角、DAP公式如下:

图1直线段定位放样示意图

1.2曲线定位放样

曲线定位放样是另一种测量方法,这种测量方法依据连接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回旋曲线与圆曲线、直线与圆曲线、圆曲线和圆曲线这三种。通常将ZY、YZ、GQ、QZ和20m整桩号坐标作为曲线放样的逐桩坐标,以此来进行中线控制的测量,如果想让中线控制更有效,就可以通过添加中线的办法使坐标加密,测量数据代入圆曲线公式进行计算,从而得出较精确的测量结果。

2.工程概况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第二住院大楼建筑工程,该项目位于永州市零陵大道东侧,地理位置优越,地形优势突出。该大楼地下建筑面积8267.15m2,共二层;首层面积2076m2,地上总建筑面积45510m2,共22层,其中一至三层为裙楼,四至22层为主楼,大楼建筑结构新颖,美观。以下是针对这一工程提出的一些具体的放样测量方法。

3.建筑工程测量定位放样误差的控制方法

3.1测量定位放样准备工作中的误差控制

前期的测量准备是开展施工测量的必要环节,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使整个测量过程更加顺利。其中,主要的测量准备工作包括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核,准备测量仪器并进行检查,测量控制点的确定等等。(1)图纸审核。在图纸审核中应重点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及各房屋角点坐标的正确性,预留洞口是不是合理,如果有出现错误的地方应及时进行纠正,并再次审核。(2)仪器设备及工作人员到位。对整个施工测量中每一环节需要的人力、物力进行合理恰当的分配,将各个仪器设备准备到位,查看各仪器运转是否正常,各专业人员按照需求调配到岗。(3)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对场区平面控制网进行测设需注意以下几点要求:①平面控制应遵循先整体后部分的原则,先考虑主体,再对局部进行细化,将整体的精确度控制在较高的范围内,从而带动小部分的精度也能得以提高。②应结合建筑设计总平面图以及现场具体的施工平面布置图等全方位的考虑轴线控制网的布设。③做好控制桩的保护工作,必须使用混凝土来建造,同时使用钢管再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3.2定位方式与放样的误差控制

3.2.1定位方式:拟建建筑的定位是在具体的地理环境下,根据前期的设计方案,在实际的施工现场定位出建筑的外墙轴线交点,以此作为标记,使施工人员可以根据该标记进行开挖。主要的定位方法有以下两种方式:1)参照原有建筑进行定位。拟建建筑与周边附近的原有建筑共同构成该地区的建筑群,彼此之间紧密联系。因此设计单位在设计建筑总平面图时会将附近原有的建筑及市政道路中心线都规划设计进来,以方便了解拟建建筑与附近其他建筑之间相互关系,通过计算他们之间的数据关系,然后参照原有建筑或已知坐标点来对拟建建筑进行定位。2)根据建筑方格网定位。这种方法适用于拟建建筑周围没有其他可参照建筑或道路的情况。如果施工项目是孤立存在的,那么通常会在进行图纸设计时就已经事先设计出建筑方格网,并由建设单位计算出一些必要的坐标点,由此,我们就可以利用建设单位提供的一些已知坐标点以及设计图纸中的建筑方格网通过使用直角坐标法来对拟建建筑进行测设定位。

3.2.2放样的误差控制:施工放样主要是指在拟建建筑定位后的基础上,依据坐标用墨线弹出建筑的主轴线,在根据主轴线的位置确定出分轴线的位置,并用大卷尺测量后画出各分轴线,最后再确定出梁柱控制线,主要的误差控制措施分为以下二个方面:(1)引桩。通常情况下,由于天气、地基开挖或者人为破坏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拟建建筑的定位标记损坏,为了尽可能的避免这种损坏,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对定位标记进行保护,因此在施工之前将定位标记转移出基坑外不受影响的地带,这就是引桩。在进行引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引桩的位置应选取在安全地带,确保不会受到来自外界的干扰或影响;2)对桩点应加强保护,可使用混凝土将周围围起来,并做出警示;3)引桩任务完成后,应进行再次测量确认,以确保引桩桩点位置的合理性;4)引桩标记应明显,并进行有效保护。(2)施工放样的第二个重要措施是设置龙门板。龙门板的设置主要是在基坑施工时进行,具体位置应设定在基坑开挖线以外的某一距离处。其主要的环节是:1)在设置龙门桩时,应使拟建建筑的四个角与基坑开挖线外距离1.5米左右,引桩在固定时,应将桩钉入地基的一定深度,并且不能出现倾斜,使桩垂直于基面;2)设置标高时应依据之前给定的水准点用水准仪测出规定值进行测设,用红色铅笔标记在每个龙门桩上。但是如果遇到室外地坪低于拟建建筑地基的情况,也可对标高线进行适当的调整,放宽标高;3)在钉入龙门板时,应将龙门板的上边缘标高与龙门桩的标高点对准,再沿着龙门桩上测设的标高点钉龙门板。

3.3高程测量中误差的控制方式

高程控制测量就是在建筑施工时,在场区内布设了三个首级水准点,并使这些水准点能够与这个城市的高程控制系统相联系起来,成为整个高程控制系统的一部分。水准点的设置应满足测设要求,将仪器安置完成后,一次性就能够得出所需要的测试数据。建筑施工的高程控制都可分为两级,首级水准网属于初级,加密水准网属于高级,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首级水准网是建筑场地最基本的高程控制,采取的是四等的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并设定了二个长期性的标志。加密水准网是在首级水准网的基础上,根据之前图纸设计的具体水准来施行布设,另外,建筑基线点和建筑方格的网点都属于特殊的水准网点。

3.4做好放样后的复测工作,严格控制定位放样的误差

对测量结果再次进行复测检查是整个建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复测主要是针对建筑物平面位置是否合理以及高程控制数据是否准确而进行的。如果轻视了复测工作,就很难保证测量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误差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导致出现严重的施工事故。复测时候的误差控制内容主要涉及到这几点:(1)设计图纸的复核。当设计图纸完成后,首先应交由测量人员进行校核,对设计图纸的尺寸与实际施工的尺寸比例进行计算,检查数据的有效性;复测平面图和基础图的轴线位置、查看标高数据之间是否矛盾,得出的长度是否与预设长度相吻合。(2)建筑物定位的复测。对拟建建筑进行对位后,需再次对建筑物角点坐标、平面几何尺寸等进行测量,检查是否符合要求,引桩位置是否出现移动等,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3)水准点高程的复测。建筑场地设置水准点后,也需要对其进行复测。查看水准点是否达到预设标准,严格高程控制,从而确保整个建筑物的质量。(4)原始观测记录的复核。合理调配测量员,由一名测量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测记录,另一名测量员进行复核,这样能够更加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5在放样当中的校核方法

通常情况下,施工定位放样所得到的测量结果都会经过复测后才会交付使用,但是遇到需要立即交付使用的情况时,则无法对测量成果进行再次复核,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则需要在测量定位放样工作过程中制定实时的自我校核制度,并采用科学的校核方法及时发现误差,做好测量结果的纠正工作,具体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对主要轴线点的校核。在对主要轴线点进行放样校核时,可以分别采用点、角以及边的测量,对应的方法为三点交会检测法、单三角检测法、三边测距交会检测法等,以确保轴线点位测量的精确度。(2)对工程轮廓点的校核。对工程的轮廓点进行测量时,主要用到的方法是测角交会法,首先确定三个方向,将其中一个方向确定为校核方向,将测角的后方交会确定为校核定点,对着四个方向进行同时观察和测量。获得放样定点测量结果后与理论值进行对照,若存在较大误差,则及时进行更正。当采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法进行轮廓点定位时,应在施工现场检查放样点相互之间的几何关系以作校核。(3)采用方向法进行校核时。在测站定向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定向仪器,首先后视2个方向,该方向均为确定方向,观察方位角与理论是否一致。若测站定向较为简单,则只需要在水平角上观测即可。若需要对倾斜进行改正,那么就应该观测天顶距,避免在测量定位放样时出现半测回的问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测量中的定位放样误差控制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实施测量放样工作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测量放样工作也是一项永久性的工作,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始终。测量定位放样必须严谨,并努力提高关键部分物体的精准度,从而带动其他小部分的精准度,尽可能地将整个工程的测量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参考文献:

[1]胡永年.房建工程施工中测量放线技术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6,(2):140-141.

[2]王晓刚.异型结构定位与模架研究--以西安兵器博物馆工程为例[D].清华大学,2014:12.

[3]许明书.浅谈房屋建筑工程中测量放线施工技术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09)123-124.

[4]李超,于科,葛振刚.望京SOHO超高层异形结构施工测量放线技术[J].施工技术,2015,44(12):13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