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刘煌

刘煌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妇幼医院麻醉科516000)

【摘要】目的临床分析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临床选取在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进行剖宫产分娩产妇68例,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芬太尼麻醉,观察组患者实施舒芬太尼麻醉。对比分析其麻醉效果和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效果V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清醒时间、自主呼吸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剖宫产分娩患者中,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舒芬太尼分娩镇痛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204-02

引言

作为人工合成的一种阿片类镇痛药物,其特点主要包括镇痛强度大、心血管功能稳定、易透过血脑与细胞膜屏障以及反复用药积蓄少等,对患者心肌有早期保护性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心率失常与心肌缺血发生率,是现阶段外科手术中一种非常重要的镇痛与麻醉性药物。下面本研究选取50名2012年4月-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分娩产妇68例,观察与分析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和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临床选取在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进行剖宫产分娩产妇68例,38名初产妇,30名经产妇,平均年龄为(35.9±1.4)岁,所有患者均有正常的肝肾功能,依照随机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性不明显,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病例排除标准

排除肝肾功能异常、阿片类药物过敏以及有心肺慢性疾病史的患者。

1.3应用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舒芬太尼麻醉,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芬太尼麻醉。手术后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舒芬太尼镇痛,对对照组患者则实施吗啡镇痛。具体方法为,手术前半小时对所有患者皮下注射0.5mg阿托品,开放患者静脉,与监护仪进行常规性连接,静息10min,并给与0.12mg/kg的维库溴铵和0.1mg/kg的力月西以作诱导。

给予对照组患者5g/kg的芬太尼,给予观察组患者0.5g/mL的舒芬太尼。将30ml/h的丙泊酚泵注在插管中,手术消毒铺巾,将芬太尼泵入在对照组患者体内,将舒芬太尼泵入在对照组患者体内,实施常规性手术,在结束手术前半小时暂停给药。手术后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舒芬太尼(110g/mL)镇痛,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吗啡镇痛,对两组患者自由呼吸恢复时间、停药时间以及清醒时间等进行观察与记录,手术结束后12h对两组患者VAS痛觉情况进行评分,并对术后两组患者所产生的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

1.4疗效判定标准

通过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镇痛效果。评估标准:10分:剧烈疼痛;0分:完全无痛。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x-±s)表示计量资料,处理数据采用t检验,P<0.05表示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评定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发现,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效果V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清醒时间与自主呼吸时间的差异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9名对照组患者在镇痛时发生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1名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症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差异性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一。

表一:两组患者VRS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注,对比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作为人工合成的一种阿片类镇痛药物,舒芬太尼取代芬太尼N-4位的衍生物,而且在近些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治疗中。在本研究中,评定剖宫产分娩患者的镇痛效果发现,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效果V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清醒时间、自主呼吸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舒芬太尼主要通过阿片受体以达到抑制呼吸的作用,其中最值得肯定的是受体能够有效抑制呼吸,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镇痛剂量吗啡会导致野生型小白鼠发生呼吸频率降低等情况,而受体不会降低小白鼠呼吸频率,相比于芬太尼,舒芬太尼具有比较强的镇痛效果,而且作用时间也比较短,手术后患者能够很快苏醒,呼吸抑制性比较轻。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清醒时间与自主呼吸时间的差异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关临床研究表明,蛋白结合、肾功能不全以及体外循环是对舒芬太尼代动力学作用造成影响的几种可能性因素。其中蛋白和舒芬太尼结合率可高达91%以上,造成游离型舒芬太尼浓度下降,降低组织药物分布容积。舒芬太尼作为高脂溶性的一种阿片类药物,具有非常好的镇痛效果,而且患者苏醒也比较快,不会过多的影响患者心血管与呼吸系统,现阶段美广泛应用在外科手术治疗中,而且随着舒芬太尼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也逐渐呈现出取代芬太尼的态势。

综上所述,舒芬太尼在剖宫产分娩患者中,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宁,徐铭军.蛛网膜下腔输注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3,33(1):169-170.

[2]王文法,邓娜,等.罗哌卡因配伍舒芬太尼用于分娩腰硬联合自控镇痛的应用研究[J].山东医药,2010,50(17):101-102.

[3]王平,陈本祯.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产妇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2):176-177.

[4]郑剑秋,冯继峰,等.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分娩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09,31(9):1267-1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