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1

彩超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分析

刘映红张娟马丽芬杨先康

刘映红张娟马丽芬杨先康(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超声科678000)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6-0204-02

【摘要】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不同时期的声像图特征。方法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下肢静脉血管内径、管壁回声、管腔内回声,观察其血流情况,频谱形态及测量血流速度。结果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血管内径明显增宽,血栓表现为均质低回声图像,慢性血栓回声较高,血栓部位管腔无血流显示或血流充盈缺损,并可继发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具有优势。

【关键词】彩超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血管疾病,从足部跖静脉丛向上到髂股静脉系统之间,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血栓形成。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预后有极其重要意义。我院2005年10月~2009年12月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78例疑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检查,效果满意,诊断率高,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78例均为临床疑诊为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男48例,女30例;年龄37~86岁,平均53.5岁。其中因病长期卧床20例,盆腔肿瘤压迫髂静脉3例,各种手术后患者10例,其他50例。

仪器和方法仪器应用ACUSON128XP/10型彩色电脑声像仪,PHILIPUiu22彩色电脑声像仪,探头频率5~10MHz。根据患者下肢血管病变部位,选择仰卧位、侧卧或俯卧位,双侧下肢自然伸直,探头置于大腿或小腿皮肤表面,沿着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静脉及小腿静脉走行,连续观察管腔、管径、管壁、血管弹性,血栓位置、大小、范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变化。

结果

78例疑似下肢静脉血栓病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得到确诊,其中左下肢27例,右下肢24例,双下肢4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42例,其中完全闭塞29例;不完全闭塞13例完全性阻塞病程在3个月以内,完全性阻塞临床上以严重的下肢肿胀和肿痛为特点,伴有广泛的浅静脉扩张,一般小腿无营养障碍性改变。主要特征为管壁均匀、搏动感消失,管腔增宽,腔内充满实性低回声。探头加压管腔不能压闭。部分性阻塞病程一般在6个月以内,临床上肢体肿胀减轻,但浅静脉扩张明显,并可有曲张浅静脉和小腿近端色素沉着。声像图特征为管壁均匀规则,搏动感差,管腔无明显增宽,腔内见不均匀低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管腔内可见细束状血流信号,分布于管腔外周或中心部,探头加压管腔不能完全压闭。Valsalva试验血流信号改变不明显,挤压远端肢体彩色血流信号稍增强。

讨论

通常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症状典型,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图像显示清晰,可明确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指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静脉及小腿以下静脉范围内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患肢疼痛、压痛、肿胀、浅静脉曲张等症状体征。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既能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能提供血流动力学信息,显示血栓的形态、类型、管腔的阻塞情况。可分为在急性期(1~2周),亚急性期(数周以后),在慢性期(数月后)增强。下肢静脉血栓超声影像的主要表现为:血栓阻塞部分以下管腔增大,管壁增厚,腔内见实质性细密光闭,急性呈均质低回声,慢性呈不均质、不规则中等或强回声;完全闭塞时彩色多普勒显示无血流信号。

鉴别浅静脉血栓和深静脉血栓非常重要。浅静脉有血栓形成时,很容易触及皮下条索结构,超声可见典型静脉血栓表现。在上肢,浅静脉和深静脉超声检查都很重要。浅静脉血栓可引起慢性静脉阻塞和静脉瓣损伤,导致静脉曲张和血流淤滞状态。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后果各不相同,有的可以完全治愈,也有的因并发肺栓塞而危及生命,有效的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是防治肺栓塞的根本。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是超声诊断技术的重要发展,提高了下肢静脉血栓诊断水平,且具有可重复、操作方便、安全及便于临床广泛应用,目前已成为下肢深静脉血栓非创性检查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治安.临床超声影像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30-1531.

[2]吕玲环,王星.下肢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的探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1,17(8):601-603.

[4]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818.&nbsp.

[5]温朝阳,唐杰.血管超声经典教程,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