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作业场所职业性疾病危害及预防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建筑施工作业场所职业性疾病危害及预防分析

王龙欣

王龙欣

山东矿业管理技术服务集团有限公司271016

摘要:在建筑行业快速兴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建筑工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职业性疾病。建筑工人最常见的职业性疾病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听觉器官疾病等,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建筑施工场所的粉尘和噪声所引起的。因此,本文首先简要阐述预防建筑施工作业场所职业性疾病的重要性,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及危害,然后根据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和实际提出了防治措施和应当着力加强的几个方面工作。

关键词:职业性疾病;建筑;施工场所

随着现代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大,建筑行业迅速兴起,然而建筑施工对施工场所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直接危害到建筑工人的身体健康。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建筑工人患上了各种职业性疾病,并且患病几率逐年上升,这样的状况极不利于建筑行业健康稳定发展[1]。

一、预防建筑施工作业场所职业性疾病的重要性

在建筑行业的发展历程中,建筑工人的健康和安全问题对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展过程中,一旦发生健康安全事故,便会直接提高建筑工程的成本。因此,在建筑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建筑工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然后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强管理,积极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种伤亡事故和施工工人职业性疾病的损害,有效降低建筑企业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通过对建筑工人身体健康状况的了解,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建筑施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采取预防措施,给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有效缓解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从而确保我国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二、建筑施工作业场所职业性疾病产生原因和危害

(一)建筑工人呼吸系统疾病

在建筑施工作业场所中,粉尘对建筑工人的身体健康具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建筑施工场所中粉尘的主要来源包括以下三个:其一,建筑房屋拆除中以及之后产生的各种建筑垃圾在清理搬运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粉尘;其二是建筑工程、土石方工程、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其三是各种建筑材料(水泥、砂子)等在搬运或者是装卸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粉尘。粉尘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让建筑工人发生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急性呼吸道感染、阴性堵塞性肺病等。其中建筑施工作业场所中粉尘对工人危害最大的是呼吸系统。虽然少量的吸入粉尘可以通过人体正常排痰或者正常呼吸排出体外。但是如果长时间的吸收粉尘,便会导致施工工人肺部组织出现病变,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建筑工人的肺部出现硬化的现象,甚至失去正常的呼吸功能[2]。有些建筑工人患有的呼吸疾病在经过治疗之后不一定会完全康复,甚至还会留下后遗症,其中尘肺就是由于吸入大量的粉尘所引发的严重疾病。

(二)建筑工人听觉器官损害

在建筑工人的工作中,除了容易患呼吸系统疾病之外,还容易出现听觉器官损害的现象。其中建筑施工作业场所中的噪声是造成建筑工人听觉器官受损的主要原因。噪声污染被人们称为一种无形的污染,属于一种感觉性危害,对人的身体和心理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建筑施工作业场中主要涉及到以下几种噪声作业:使用打桩机、拔桩机作业、使用铆钉机作业、使用凿岩机作业、使用空气压缩机作业、设有混凝土搅拌设施或沥青混凝土搅拌设施的作业等。这些作业的音量较高,从而对建筑工人的听力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通过科学研究表明:如果人长时间处在95db(八)的噪声环境中工作,就会造成30%的人失去听觉;如果人长时间处在85db(八)的噪声环境中工作,就会有12%的出现耳聋的现象;如果处在120db—130dB(八)的噪声环境中,则会让人耳朵内部出现疼痛的症状;如果还有更强的噪声出现,则会让人们的整个听觉器官受到损害,甚至还会对整个神经系统、心血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生殖机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3]。建筑施工作业场所中的噪声容易让工人出现头痛、头昏、倦怠、血压升高、心律不齐、胃功能紊乱等症状。除此之外,较强的噪声还很容易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从而导致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建筑单位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防治措施

(一)粉尘防治措施

1、在建筑施工场所内除了相关作业之外都应该进行硬化处理,作业场所的地块应该坚实平整,每天都应该采取浇水措施,以此来消除建筑施工场所中的粉尘。并且应该及时处理建筑施工场所中的落地粉尘。

2、在建筑施工场所进出口地方应该设置车辆冲洗设施,运输车辆在进出工地之前都需要进行冲刷,以免给施工场所造成漫天粉尘,进而给建筑工人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

3、各种土、沙、石等建筑材料应该在建筑施工场所的固定地点堆放,并且应该定时采取洒水和覆盖措施,以免产生粉尘。其中对于容易产生粉尘的建筑材料,如:水泥,应该统一放置在库房内。同时,在建筑施工场所内搅拌机附近设置降尘防尘装置。

4、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该尽量采用环保性的材料。如果在修建一些非承重的结构墙时,可以采用一些轻集材料或者轻集混凝土,有效减少材料自身的重点;而对于建筑主体混凝土结构,则可以采用高强度、高性能的材料,如: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最大限度的减少水泥和混凝土的用量,进而减少建筑施工作业场所的粉尘污染,降低建筑工人呼吸系统受损的几率。

5、采取良好的个人防护措施。在建筑施工作业场所防尘措施不断健全的情况下,施工人员还应当可以采取良好的防护措施。包括坚持使用有效的防护用品,以及正确穿戴工作服、帽子等,以尽可能减少和避免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进入到人体内部,从而减轻对施工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噪声防治措施

为了防止建筑施工作业场所中的噪声污染,一方面需要依靠先进的噪声控制技术,另一方面还应该实施较好的环境监理措施,以便对建筑工程噪声污染起到较好的作用。

1、从声源上控制噪声

在建筑施工作业场所中开展环境监理时,应该督促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使用一些低噪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或者在一些噪声强的设备上安装隔音装置等,从而起到消除噪音的作用。

2、倡导文明施工

在建筑施工作业场所中环境监理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宣传环保理念,提倡文明施工。同时,应该不断增强环境监理人员的环境意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让施工工人在作业过程中对噪声进行有效的控制,主动对作业场所中的噪声进行治理,最大限度的避免作业场所中噪声对工作听觉器官的影响。

(三)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科学分析和摸清接触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建筑施工工人底数,按要求定期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置疑似职业疾患人员,逐步建立完备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实现健康状况的动态管理。

四、结论

建筑施工活动存在着几乎所有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但造成建筑施工工人职业性疾病的最主要因素有粉尘和噪声,过去单一的场所控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建筑施工场所的环境要求。为了更好的对建筑施工作业场所的噪声和粉尘实施控制措施,便需要建筑工程环境监理在日常工作中充分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合理的、操作性较强的粉尘和噪声防治方案,为施工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6]。同时,加强对现场管理工作等方面好的做法和经验的总结和分析,以及指导和提高员工防护技能和意识,增加用人单位各方面资金投入等等,不断提高职业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促进和保障员工职业健康权益。

参考文献:

[1]倪旭东.论建筑施工粉尘污染与防治[J].建材发展导向;2013(7):48-49.

[2]张涛.建筑施工噪声环境污染与防治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7):252-252.

[3]吕志超.建筑施工噪声防治环境监理策略[J].绿色科技;2013(5):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