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肿块的高频彩超诊断与病理学对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2-08-18
/ 2

乳腺肿块的高频彩超诊断与病理学对照分析

尹旭邓素梅陈琦

尹旭邓素梅陈琦(四川省绵阳市妇幼保健院四川绵阳621000)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8-0026-02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120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并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观察肿块的血流特征。所有病例均进行手术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乳腺疾病120例中,术后病理诊断恶性肿瘤24例,良性肿瘤96例。超声对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5.8%,误诊率为4.2%;良性肿瘤符合率96.9%,误诊率3.1%。结论综合分析乳腺肿块的超声特征和血流情况可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乳腺肿块高频彩超诊断

近年来,乳腺癌已成为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重要疾病,目前在我国乳腺癌已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并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乳腺保健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20例乳腺实性肿块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声像图特征,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旨在为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20例患者为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就诊或体检时,临床扪及乳腺肿块的病例。均为女性,年龄19~82岁,平均45.6岁,全部病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1.2仪器采用ALOKA-3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2MHz。扫描深度4cm。

1.3方法受检者取仰卧位,双手上举至头顶,充分暴露乳腺及腋窝等部位,每位受检者按先左后右,以乳头为中心,分4个象限或1~12点放射状多切面扫查整个乳房,观察乳腺的厚度和内部回声,确定肿块的位置,并观察其声像图表现:包括肿块的包膜、轮廓形态、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后方回声有无衰减、肿块大小及纵横径比值,最后还应扫查双侧腋窝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力求做到全面、完整的乳腺超声检查,防止漏诊。然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有无血流信号,血流走行、分布情况,依Adler法[1]对肿块内部血流进行半定量分析,血流情况分四个等级:0级:肿块内无血流;Ⅰ级:少量血流,肿块内见1-2点状或短棒状血管;Ⅱ级:中等量血流,可见3-4个点状血管或一条血管长度超过病灶半径;Ⅲ级:丰富血流,极易探到,为4条以上供应血管。最后测多普勒频谱阻力指数(RI)。

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120例乳腺肿块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乳腺良性肿瘤96例,诊断符合率96.9%,其中乳腺纤维腺瘤44例,乳腺小叶增生28例,囊肿11例,乳腺脓肿10例;3例误诊,误诊率3.1%。恶性肿瘤24例,诊断符合率95.8%,其中浸润性乳腺癌20例,导管内癌2例,导管内乳头癌1例,硬癌1例,1例非哺乳期乳腺炎误诊乳腺癌。恶性肿瘤误诊率4.2%。

2.2乳腺肿块的二维声像图特征

2.2.1良性肿瘤乳腺纤维腺瘤44例,多呈椭圆形低回声团,单个或多个,边界光滑,有完整的包膜,伴有侧边声影,后方回声稍增强,纵横比<1。乳腺增生28例,表现为乳腺组织结构紊乱,内部回声不均匀,呈粗大的光点及大小不等的暗区,部分乳腺增生病与正常乳腺组织的声像图无明显差异。乳腺囊肿11例,其边界清楚,后壁回声增强,内部呈液性暗区。乳腺脓肿10例,增厚的腺体层内有局限性回声减低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

2.2.2恶性肿瘤均为实性肿块,边缘形态不规则,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边界不清,呈“蟹足征”,团块纵横径比值>1,内部呈低回声或不均质回声,后方回声衰减或衰减不明显。3例内可见沙粒样钙化,后方回声多衰减。

2.3CDFI检查良性肿瘤内部可见少许彩色血流信号或无血流信号,RI<0.70;恶性肿瘤血流丰富,多呈点状棒状血流信号,22例RI>0.70。肿块内血流数目按Adler分级,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腋下淋巴结声像图特征良性组有11例探及腋下淋巴结,单发,声像图为正常淋巴结;恶性组有15例探及肿大的淋巴结,多发,形态不规则,包膜不光滑,部分融合,内部回声低弱,血流丰富。

3讨论

3.1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极大地增加了二维图像的分辨率及图像的血流信息,成为乳腺肿块鉴别诊断的首选检查技术之一,高频探头可发现0.5-1.0cm的乳腺肿块。乳腺超声检查对受检者无痛苦,无放射性损害,可以反复进行,适用于任何年龄和女性任何生理时期,包括妊娠期和哺乳期。检查前受检者通常无需特别准备,操作较为简单,对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3.2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声像图特征良性肿瘤多呈膨胀性生长,有完整的包膜,声像图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光滑,常可见侧方声影。恶性肿块多是浸润性生长,呈放射状浸入周围组织内,声像图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毛糙,呈“蟹足征”。对本组120例肿块的二维声像图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表明肿块的形态、边界回声特征是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意义最大的。

3.3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血流特征血流丰富程度与肿瘤大小有一定关系,恶性肿瘤在肿瘤血管生存因子刺激下产生新的毛细血管,血管数量较良性肿瘤明显,本组120例乳腺肿块中,良性组血流检出率45.8%,恶性组血流检出率87.5%。恶性组血流信号明显高于良性组。按Adler分级,恶性组多属于II-III级,良性组多属于0-I级,因为恶性肿瘤生长依赖于新生血管形成与生长,所以血流分级对良恶性肿块的鉴别有一定的作用。恶性肿瘤血流丰富,血流速度增快,血管形态不规则,目前彩超鉴别良恶性肿块多基于两者的血供差异。高频彩超能增强肿块内低速血流的显示,所以高频彩超的应用极大提高了早期小乳腺癌的检出率。在对肿块内血流进行定量分析时,良恶性肿块的RI值也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如表2所示。但也有研究认为RI>0.7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方面无明显意义[2],本组结果显示,恶性组中22例RI>0.7,良性组RI均<0.7,把RI>0.7作为良恶性乳腺肿块定量诊断临界值时,能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3.4乳腺肿块内微小钙化是X线和超声诊断乳腺癌的一个共有特征表现,超声对乳腺癌中的微小钙化的检出有时甚至高于X线摄影[3]。微小钙化即砂粒样钙化,后方无声影,被认为是乳腺恶性肿瘤的特征,因恶性肿瘤影响局部钙、磷代谢而形成,其发现率较低,一旦发现提示恶性的可能性极大[4]。本组3例见微小钙化,手术病理结果3例均为恶性。所以高频超声提高了乳腺内微小钙化的显示率。腋窝处见到典型转移淋巴结是乳腺恶性肿块的另一个佐证,声像图表现为淋巴结纵径增大超过横径,皮质增厚回声减低,髓质变小,包膜中断,有时可见多个融合,彩色多普勒显示淋巴结内血流较丰富。部分乳腺良性肿块腋窝内也可以看到肿大淋巴结,但纵横径比<1,无融合现象,多为炎性增生性。

3.5误诊原因本组1例肿块型非哺乳期乳腺炎误诊乳腺癌,其声像图表现与恶性肿瘤相似,CDFI显示肿块及腋窝淋巴结内丰富血流信号,导致误诊。而部分较小的恶性肿块,未向周围浸润或浸润生长不明显,声像图上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纵横比<1,CDFI无血流信号。由于乳腺癌的病理种类不同,肿瘤可发生变性坏死,有的乳腺癌不具备上述典型表现良恶性肿瘤的表现出现交叉重叠,使超声表现复杂,从而导致误诊。

3.6彩超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局限性在诊断乳腺癌方面,二维图像起决定性作用[5],高频探头提高了分辨力,提供了较充足的诊断信息,结合彩色多普勒所提供的血流信号、血管数目及RI来综合判断更加提高了对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的正确率,但操作者的手法及熟练程度也是不可或缺的。除了检查者的主观误差外,良恶性肿块之间,不管是二维图像,还是多普勒定性参数RI,都存在着一定范围的重合部分,所以对一些小肿块或难以鉴别的不典型肿块,需结合临床其他检查或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来确定诊断。

尽管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块的检查中存在一定的局限,但其无损伤,可重复性的特点,仍不失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乳腺肿块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AdlerDD,CarsonPL,RubinJM,etal.Dopplorultrasoundcolorflowimaginginthestudyofbreastcancer:Preliminaryfinding[J].UltrasoundMedBiol,1990,16:553~558.

[2]姜燕茹,钱晓芹.彩超对乳腺肿瘤血流频谱及形态学的分析.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6,8(2):79-82.

[3]袁杰,朱也亮,陈荣根,等.乳腺导管疾病的高频超声诊断及误诊漏诊原因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10):731-733.

[4]陈曼,龚新环,王枫钊.82例恶性乳腺肿块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诊断价值的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12):59-61.

[5]张缙熙,姜玉新.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