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血肿清除手术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内镜血肿清除手术配合

周凌

周凌(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脑出血是临床常见急危症,病情发展快,手术最佳时机一般为发病后6h,若要提高脑出血的治愈率,必须在最短时间明确诊断,尽快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降低颅内压。以往多采用钻孔引流术,但由于血肿的冲洗和清除不能在直视下进行,血肿清除的彻底性受影响,血肿的复发率达3.7%~38%。血肿复发原因主要在于血凝块未能彻底清除、血肿包膜残留及脑萎缩,术后脑膨起困难等[1]。我们认为内镜下血肿清除术较传统手术血肿清除率高,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很好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内镜血肿清除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0-0291-01

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是采用纤维镜在局部或全麻下经头皮钻颅骨直达血肿腔进行冲洗引流达到清除颅内血肿的目的。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行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150例,对可能出现的并症进行评估,并探讨术中护理对策,减少并发症发生,效果较好。为脑出血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1临床资料

本组150例,男性102例,女性48例,年龄25~80岁,其中硬膜下血肿67例,硬膜外血肿21例,脑内血肿30例,高血压脑出血32例。

2手术方法

常规碘酒酒精消毒铺巾,应用外径为2.8mm的软性纤维神经内镜,将软性内镜冲洗通道外接三通阀,吸引器及冲洗用生理盐水均连接在三通阀上。切口在发际内,调整头部位置使钻孔点处于最高位,常规颅钻钻开颅骨,约1.5cm左右,不扩大骨窗,切开硬膜,放出部分硬膜下血肿,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基本清亮,将软性神经内镜插入血肿腔,内镜下边探查边小心吸出血肿,粘连血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均可吸出,术毕不放置引流管,直接缝合头皮及皮下组织。术中可完全清除血肿。

3结果

148例手术患者全部安全度过手术期,其中有两例患者由于其他部位再出血要行第二次手术,总穿刺成功率100%。

4手术配合

4.1心理护理对清醒患者,认真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有效地控制由于情绪波动而引起的再次出血。术前访问时向其介绍术前各种检查及准备,手术必要性,术式优点及治疗效果,以利于手术的进行和术后的恢复。

4.2手术体位配合根据血肿部位选择仰卧或侧卧位,头下垫头托,固定好头部位置,用约束带固定患者,棉球塞好双侧耳孔,纱布外贴手术黏膜保护好患者眼睛,防止消毒液流入引起不良反应。

4.3备齐术中所需要手术器械,专用钻孔包一个,手摇骨钻1把,钻头大中小各一,一次性5注射器50注射器各1,三通1个,特殊用物2.8mm:软镜,光纤和摄像装置,一次性细吸头1个。

4.4器械护士将所需器械物品放置在操作台上,防止纤维镜折叠扭曲,备好颅骨钻,连接好光纤和摄像头,保持吸引通畅。

4.4.1在钻颅时,一定要固定好患者头部,防止移位影响穿刺方向的准确性。

4.4.2冲洗时严格记录出入液量,保持等量交换冲洗和出多于入的原则,准确完整做好记录中病人的病情变化及用药,引流量及注入量,防止医疗事故及纠纷发生。

4.4.3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及颅内感染,消毒面积要大,铺巾时注意无菌布单堵塞患者口鼻,术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尤其是昏迷患者,防止舌后坠,堵塞呼吸道。

4.4.4术中监测及对症处理术中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持续吸氧,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变化,并做好护理记录,术中密切观察血压变化,防止血压过高引起再出血,保持排尿通畅,留置尿管。

5小结

颅内血肿内镜清除术要求手术护士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娴熟的手术配合技能,密切术中病情观察,采取及时准确的护理措施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可使患者安全渡过手术。

参考文献

[1]陈国强,张光明,王晓松等.神经内镜下钻孔冲洗术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7):50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