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附件炎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探讨附件炎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研究

陈秀梅

巴彦县妇幼保健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18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附件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22例附件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特别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抑郁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只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附件炎患者时,于常规护理的同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附件炎患者的不良心理以及提高治疗效果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附件炎患者;心理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605.9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199-01

附件炎症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一大杀手,其患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在宫内放置节育器、性生活不洁等均可引发附件炎,导致输卵管出现闭锁现象,进而引发不孕不育或异位妊娠等并发症。而且附件炎常具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反复发作,不易治愈,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均带来严重影响,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心理。为促进附件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需要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心理护理方案,在护理附件炎患者时,提供相对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以免对临床治疗以及康复产生不良影响。本文探讨心理护理在附件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22例附件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年龄19岁—44岁,平均年龄(31.2±4.3)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2.3±0.2)年。对照组年龄20岁—45岁,平均年龄(31.7±4.1)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2.1±0.3)年;按入院时间先后分组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大体一致,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根据个人具体病情对122例附件炎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给予系统的常规护理,如常规的健康指导、定期的病情复查和生理护理、饮食指导等。告知患者避免过度劳累及长期熬夜,鼓励适量运动,并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等;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针对患者在就医初期出现的紧张、羞怯、焦虑、压抑等心理,护理人员应予以充分地尊重、理解和耐心地指导。同时,要发放宣传材料,告知患者附件炎发生的原因、注意事项及治疗过程。指导家属给患者一些心理行为干预,让患者有安全感,增强治疗的信心,克服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而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同时根据因人而异的原则采取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措施。对于治疗时间较长、病情反复发作的患者,护理人员需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对所采取治疗措施起到的良好效果进行阐述,使患者消除心理障碍,能正视附件炎并坚持治疗。对于并发症多、症状严重且已经对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患者,通过专业疏导转移患者对于疾病的注意力,从而确保其能够在接受治疗与护理时保持开朗与豁达的态度。根据患者出现附件炎的具体原因进行相应的健康宣教,包括讲解附件特点、附件炎发生原因及病理变化机制等,还要增加助产人员编制,同时设计合理的工作流程及排班制度,调节作人员高负荷状态下的精神状态,以确保其有更充足的精力投入日常工作。利用健康宣教为患者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同时保证进行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患者之间能够实现高效互动,让患者更积极配合心理护理。此外,在心理护理当中还可以带领患者进行适当的娱乐活动,帮助他们制定更加合理的锻炼计划,通过恰当的锻炼和运动促进患者的新陈代谢,缓解忧郁、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也可根据病情的不同组织患者跳慢舞,听具有舒缓情绪作用的柔和轻音乐调解情绪及调神去疾,从而加快康复进程。在心理护理过程中应提供人性化、一对一的咨询服务,让患者通过更加快捷便利的方式向医务人员咨询各种问题,排忧解难,从而减轻因不了解治疗方案、护理干预而产生的心理负担,而且更好地保护了患者的隐私,进而帮助患者调整好情绪状态,进而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1.3效果评价

评价两组患者的抑郁状况和病情的恢复程度。2组的护理时间均为3个月,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量表的施测时间为5min—10min。SDS≥53分为有抑郁症状,分数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重;按抑郁程度分为无抑郁、轻度抑郁、中度抑郁、重度抑郁。病情恢复程度评定标准包括痊愈、显效、有效、无效。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两组护理干预前后抑郁情况相比较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SDS得分和抑郁程度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SDS得分和抑郁程度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分别行不同的护理措施,对其临床疗效分析发现,加强心理护理的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只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总显效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附件炎属于妇科常见病的一种,主要是指女性输卵管与卵巢发生的炎症,附件炎包括有盆腔腹膜炎、宫旁结缔组织炎、卵巢炎、输卵管炎等。临床上将附件炎又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附件炎症状多以下腹痛为主,并伴有发热等症状;慢性附件炎患者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且炎症反复发作。若急性附件炎患者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也有可能转为慢性附件炎。此病也是造成患者婚后不孕或宫外孕的主要祸端。基于以上因素考虑,临床上在治疗附件炎患者时,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也尤为重要。附件炎患者的心理往往脆弱,最突出的心理反应是焦虑,而焦虑的心理负担对患者的恢复百害而无一利。传统的医学模式只注重生物医学因素,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心理因素对患者疾病康复的影响。因此在临床上要采用药物治疗,并且贯穿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针对附件炎患者的心理状态为患者疏导负面情绪纠正不良情绪,使患者感受到家人、医护人员及社会的关爱,从而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以愉悦的心情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同时应使患者了解不良卫生习惯与生活习惯对疾病的消极影响,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并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以改善附件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在对122例附件炎患者进行护理时分别应用常规护理与心理干预措施,结果证实,心理组在接受护理后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高,提示心理护理在改善附件炎患者的不良心理方面和治疗效果方面都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郑红梅.心理护理干预在附件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4,21(20):62-63.

[2]胡斗文.56例附件炎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2014,8(1):322.

[3]郭爱凤.附件炎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1):1552-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