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的护理康复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儿童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的护理康复体会

兰静

兰静(广州市正骨医院手术室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目的通过总结儿童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的护理体会,探讨此类骨折的护理和功能锻炼方法。方法回顾2005~2010年间住院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22例,男65例,女57例;年龄1.5~14岁,平均7.6岁;伸直型113例占94.8%,屈曲型9例占5.2%。桡动脉搏动缺失6例,较对侧减弱15例;正中神经损伤16例,桡神经损伤12例,正中神经和桡神经同时受累6例。对患儿心理护理,“C”臂X光机下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密切观察肿胀和神经血管损伤情况,指导肘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桡动脉搏动恢复正常,神经损伤恢复在3周开始,平均6周,最长24周。117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月~27月,平均16个月,按Flynn评分标准优良率达94.9%。结论儿童完全移位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行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术,经过精心护理及术后功能锻炼的指导,可获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血管神经损伤护理功能锻炼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损伤最常见的骨折,约占全部肘关节损伤的50%~70%,由于该部位的解剖特点,往往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易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根据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特点,制定护理措施和康复计划,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005~2010年间住院治疗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22例,男65例,女57例;年龄1.5~14岁,平均7.6岁;伸直型113例占94.8%,屈曲型9例占5.2%。桡动脉搏动缺失6例,较对侧减弱15例;正中神经损伤16例,桡神经损伤12例,正中神经和桡神经同时受累6例。患儿均为单侧骨折,手术均在入院后24小时内进行。

2护理

2.1术前护理

患肢进行临时固定和冰敷。患儿个性差异大,年幼加上创伤造成的疼痛和惊吓,必然会使患儿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所以要取得患儿的信任,多鼓励、表扬患儿。还可利用看图片、玩积木、讲故事等方式让患儿听、看、触摸,以此分散患儿的注意力,减轻儿童的恐惧感。

2.2术后护理

2.2.1心理护理由于现实生活中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一旦生病,父母格外紧张、焦虑。因此,在做好患儿心理护理的同时,也要对患儿家长做好解释说服工作,因为家长的心理状态对患儿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消除家长的顾虑,增加信心,使其给患儿以积极的心理支持,也可起到良好的心理传递作用。与患儿家长建立协调、融洽的关系,可相应地提高心理护理的效果。

2.2.2肿胀和神经血管损伤的观察和护理肱骨髁上骨折术前术后均要石膏固定于前臂中立位,屈肘60°~90°。骨折伤后3~5d为肿胀的高峰期[1],而且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由于肿胀、损伤血管、神经合并急性前臂肌间隔综合征未得到正确的处理,而发生缺血性肌挛缩的屡见不鲜,应引起充分重视。因此,护理对神经血管的观察和肿胀的处理极为重要,特别对年龄较小患儿主诉不清时,严密的观察患肢血运非常重要。骨折后和术后72h内应密切观察患肢肿胀情况,预防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肢常规抬高15~20cm,必要时可抬高患肢30cm。一般2~4h巡视1次,必要时15~30min巡视1次,观察患肢肿胀程度,石膏固定的松紧度是否合适。并用手指轻轻触压肿胀部位,检查局部张力大小。倾听患儿及其家属主诉,密切观察患肢桡动脉搏动是否减弱或消失,手指是否发绀、发凉、发麻,能否主动握拳、伸指、对指、夹指,被动伸直手指时,有无产生剧烈疼痛,出现症状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出相应的应急措施。本组有5例患儿肿胀明显,出现张力性水疱,给予抬高患肢30cm以上,并松解石膏后肿胀减退明显。

2.3功能锻炼

向患儿及家长讲解术后肢体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其明确患肢功能的恢复,功能锻炼是最重要的环节,以便得到家长的重视、理解和合作,确保康复计划的落实。教给患儿和家长功能锻炼的方法,使家长能主动协助功能锻炼。术后第1天开始指导并鼓励患儿进行握拳、手指伸展、腕关节屈伸及肩关节活动,锻炼时尽量让患儿在缓慢抬高患肢的情况下进行,以利消肿,并有节奏地进行前臂肌肉等长收缩练习。拆除石膏后训练以肘关节主/被动活动为主。让患儿坐在桌前,患肢平放桌上,健手握住患手辅助练习屈伸;或者患肢上臂平放桌上,主动练习屈伸,以不觉剧痛为度。为了使患儿在练习过程中增加一些兴趣,在患肢练习到的相应位置上放一个小礼物,摸到目标并且每天能改善一定角度就得到一个小奖品。双肘屈曲靠近胸壁,做旋前和旋后运动;以上练习每日2次,每次40分钟;鼓励生活中的诸如拧毛巾、系鞋带、穿脱衣服、系扣、解扣等动作的锻炼。正确的早期功能锻炼使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取得了优良效果。

3护理体会

肱骨髁上骨折属近关节骨折,伤后局部肿胀,导致关节周围肌肉、肌腱粘连,关节囊挛缩,关节僵硬。患儿惧怕疼痛,不敢进行锻炼,决定了骨折后期的肘关节功能恢复困难。早期的功能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患肢消肿,防止肌肉萎缩,拆石膏后的锻炼可增加肌力,促进骨折端改造塑形,避免关节僵硬,提高肘关节活动度,并且要避免暴力和盲目的被动锻炼。

实施人文关怀,同情患儿,主动关心,理解家长使他们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来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治疗及功能锻炼[2-3],以亲切和蔼的语气哄逗患儿,尽快取得患儿的信任,使每天的练习充满了趣味和娱乐性。从而改善患肢血液循环、减轻组织水肿、提高组织氧含量、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粘连而促进骨折愈合,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刘文玲,卢永春,曹志洪.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肱动脉、正中神经损伤的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778-779.

[2]曾裴,戴祥麒,张质彬.儿童间隔综合症早期诊断与治疗[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6,17:80-82.

[3]黄恩中,保俊,刘永维,等.肱骨髁上骨折合并神经损伤64例临床报告[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