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研究

章霞

章霞

(合江县人民医院四川合江646200)

【摘要】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复合组和常规组,对常规组患者实施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对复合组患者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眼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合组患者术后的眼压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视力改善率为78.3%,高于常规组患者的54.3%(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低于常规组患者的19.4%(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关键词】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临床疗效;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8-0084-02

青光眼为眼科常见临床疾病,病理特征以眼内压间断性或持续性升高为主[1]。流行病学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我国青光眼患者的总人群发病率约为1%,年龄大于45岁人群的发病率约为2%,持续的高眼压不仅会对患者眼球各部分组织造成损害,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还会导致患者完全失明[2]。近年来,青光眼已成为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性眼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长期以来,小梁切除术一直是我国临床治疗青光眼患者的有效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应用局限性[3]。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对传统小梁切除术的改进,我院本次对该种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研究,现做出以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86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6例患者均为单眼患病。应用奇偶数字法将86例患者平均分为复合组和常规组。复合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39~73岁,平均年龄为(58.5±1.9)岁。常规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为(57.9±1.8)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发现,组间存在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比较意义。在开展本次研究前我院已获取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和同意,患者均已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实施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对复合组患者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麻醉方法为表面麻醉联合结膜下麻醉,术中在患眼角膜上缘1mm左右的透明角膜板层上将悬吊线缝入,并将眼球轻轻向下牵引,结膜瓣基底置于上穹窿出,将丝裂霉素C棉片放置在巩膜瓣下和结膜下2min,然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经角膜缘穿刺进入前房,将小梁切除后,轻压切口后唇,在虹膜根部行宽基底虹膜周切,将虹膜周围组织切除,使用虹膜恢复器将虹膜恢复,使用散瞳剂散瞳,在前房注入消毒空气,缝合巩膜瓣。

1.3对比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眼内压、视力改善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

1.4评价标准

视力改变评价标准:术后使用视野分析仪检测患者视野变化情况,视野各检测点的光敏度平均分贝值减少等于或超过4为视力改善,视野各检测点的光敏度平均分贝值减少或增加在4以内为视力稳定,视野各检测点的光敏度平均分贝值增加等于或超过4为视力恶化。

1.5统计学处理方法

符合正态分布的研究数据均录入至SPSS24.0版本统计学软件中处理,眼压、年龄等量性指标采用(x-±s)表示,性别比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指标均采用(n;%)表示,组间指标差异分别以(t)和(χ2)检验,P<0.05表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眼压比较

治疗前检测两组患者的眼压发现组间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经检测发现复合组患者的眼压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数据及统计学处理结果见表1所示。

3.讨论

青光眼致盲的病理机制为长期、持续性或间断性高眼压对视神经轴浆的正常运输产生阻滞作用,导致视盘血液循环受到影响,供血不足,视神经组织受压,最终致使视神经纤维因缺乏营养供给发生退行性变,影响患者视力。基于青光眼致盲的上述病理机制,现阶段减少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保护视功能已成为我国临床治疗青光眼患者的最主要目的[4]。

小梁切除术是我国临床治疗青光眼患者的常用方法,但较长一段时间的临床应用发现该种手术方式术后较易发生浅前房、脉络膜脱离、黄斑水肿等并发症,部分患者难以取得显著疗效,故我国临床在不断寻求突破,也使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应运而出[5]。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术中采用可拆除缝合线,可有效提高巩膜瓣缝合的牢固性,在术后早期即能恢复前房,控制眼压,继而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此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使用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C,该种药物具有控制成纤维细胞增生的作用,能够减少滤过口的瘢痕,避免过道狭窄和阻塞的发生[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复合组患者的眼压控制状况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视力改善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综合分析上述研究结果,我院认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现阶段我国临床治疗青光眼患者的首选方法,具有十分优越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燕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13,10(21):82-83.

[2]胡晓弘.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3):1121-1121.

[3]李琪.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1):70-71.

[4]张丽娟,张志鹏.浅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2):914.

[5]黄信.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4):28-29.

[6]黄文荣.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的疗效对比研究[J].河北医药,2012,34(17):2592-2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