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提高护理效果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康复科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提高护理效果的临床价值

刘卉

刘卉

(青海省康复医院青海西宁810007)

【摘要】目的:对康复科患者联合应用舒适护理与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展开观察与探究。方法:将我院康复科收治的11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临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联合应用舒适护理与心理干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展开统计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康复科患者联合应用舒适及心理护理干预,可充分促进其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实现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康复科;舒适护理;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9-0164-02

作为临床一门特殊的治疗科室,康复科为广大患者术后康复身体各项技能及生活功能的重要场所,其治疗的主要目的便是充分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将并发症发生率降至最低,从而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正常。而为加快患者病情的康复,应用科学、可行的护理方法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本文以我院康复科收治的118例患者为例,通过对部分患者联合应用舒适护理与心理护理干预,获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康复科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9例。其中,男68例,女50例;年龄段为22~76岁,平均年龄为(36.8±2.9)岁;原发疾病类型:腰椎病29例,颅脑外伤26例,颈椎病20例,骨科疾病19例,脑血栓16例,其他8例。排除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恶性肿瘤以及精神障碍等患者,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病房护理、饮食护理、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观察组患者则联合应用舒适护理及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当以热情、和蔼的态度接待患者,充分应用口头及肢体语言向患者表达理解与关爱。同时,将疾病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详细讲解给患者听,条件允许时可以让痊愈的患者现身说法,消除患者紧张、不安等负面心理。此外,针对患者存在的各种疑问进行及时解释,进而促进其护理依从性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护理人员还应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引导其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来,给予患者强有力的家庭支持,使他们积极接受康复治疗与护理。

(2)舒适护理干预:①环境方面:确保病房的干净、整洁、安静,控制室内的湿度在50%左右,温度在25℃左右。对室内进行严格消毒,注意不要使用刺激性的消毒水,并适时开窗,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此外,还可在走廊及病房内放置一些花草盆栽,并在墙上粘贴一下富有生机的壁画,给患者以温馨感。②体位方面:对于需卧床的患者,为防止压迫疼痛部位,可让患者采取体位垫,每隔1至2h翻身一次,以免产生褥疮。同时,注意患者暴露位置的保暖,对患者的需求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将其体位适时改变,确保充分休息。③症状方面:对于存在明显疼痛的患者,可向其合理应用止疼药物或展开中医针灸护理等;对于便秘患者,可给予其高纤维食物,并通过外用开塞露联合口服番泻叶等措施,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1.3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康复效果的评价标准具体如下:

治愈:患者经护理后,机体各项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且在康复阶段没有发生任何不良反应;显效:护理后患者症状得到显著缓解,生活可自理;有效:患者护理后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肢体及生理功能有所改善,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发生变化甚至加重,且康复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分析包来统计并分析文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采用χ2来检验组间的构成比,当组间存在的明显的差异,也即P<0.05时,则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3.结论

临床康复科的主要目的便是通过给予脑血管疾病、神经损伤以及术后等患者相应的康复治疗及功能锻炼,从而促进其生理机能及肢体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在将伤残率降至最低的基础上,从而促进患者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的提高。然而,由于康复科的患者具有病情复杂、疾病种类繁多以及周转缓慢等特点,再加上由于需要接受各种锻炼及康复治疗等,因而患者在康复护理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适情况,进而对其治疗依从性、遵医行为以及康复效果等造成不利的影响。在此种形势下,对康复科患者展开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2]。

舒适护理作为整体化护理内涵的延伸,最早由美国护理专家Kolcaba提出,其要求护理人员全面以患者为中心,在提升自身的操作水平,改善护理设施的基础上,采取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操作,从而达到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的目的,使其生理及心理到最为愉悦的状态,尽可能减少伤残情况的出现。而通过向康复科患者展开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可尽早发现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进行疏导,帮助患者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在促进其身心功能平衡的基础上,实现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在本实验中,联合应用舒适护理及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其康复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P<0.05),这一结果与李霞[3]等人的研究报告相吻合。

综上所述,通过在康复护理中用舒适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可充分促进患者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构建其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魏冬侠.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康复科临床护理中的实践及收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1):301-302.

[2]徐星.舒适护理在康复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33):7096.

[3]李霞.舒适护理配合心理干预提升康复科护理效果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5):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