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肌间沟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臂骨折手术中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臂骨折手术中的疗效分析

刘翠杰

刘翠杰

(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肌间沟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臂骨折手术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18例上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解剖穿刺定位下神经阻滞麻醉,为常规组,一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为100%(9例),高于常规组的55.56%(6例),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3.4±1.3)min,麻醉操作时间为(4.1±1.2)min,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为(332.4±21.3)min,各项数据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上臂骨折手术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操作简单,麻醉效果好,推荐在临床中进行使用。

【关键词】超声引导;肌间沟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臂骨折手术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20-0229-01

上臂骨折是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由于上臂解剖学结构较为复杂,在其手术过程中,将涉及到许多的组织分离和牵拉操作,因此,对麻醉操作有着较高的要求[1]。近几年,我院在上臂骨折手术治疗中逐渐推广使用了超声引导下肌间沟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该麻醉操作的优势在于定位准确,便于观察药物的弥散情况。为进一步了解超声引导下肌间沟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臂骨折手术中的疗效,我院对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8例上臂骨折患者进行了研究,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18例上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解剖穿刺定位下神经阻滞麻醉,为常规组,一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为观察组,每组9例患者。观察组中有男性6例,女性3例,患者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30.5±2.1)岁,其中左上臂骨折5例,右上臂骨折4例;常规组中有男性7例,女性2例,患者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30.5±2.4)岁,其中左上臂骨折7例,右上臂骨折2例。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上臂骨折,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本院实施手术治疗,术前准备方式相同,进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连接心电监护仪等仪器设备,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偏向一侧,其中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解剖穿刺定位下神经阻滞麻醉:肌间沟入路选择患者甲状舌骨肌上方与前中斜角肌间沟进行穿刺,使用7号头针垂直刺入,无脑脊液和回血后,注入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25~30ml,术中有效控制麻醉平面。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使用超声诊断仪扫查肌间沟或腋路臂丛神经,将探头频率设置为6~14HMz,观察目标臂丛神经,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经肌间沟或腋路进行穿刺,直至目标臂丛神经,注入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25~30ml,并观察麻醉药的弥散情况,术中有效控制麻醉平面。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操作时间以及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评价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评价标准如下:术中操作未引起患者应激反应,手术顺利进行为优;术中牵拉操作引起患者轻微应激反应,但不影响手术的进行为良;术中操作引起疼痛感觉,需使用镇痛剂或加用麻醉药方能继续手术为差,优良率=(优+良)/9*100%。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处理,(%)表示计数资料,()表示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和t值检验,P<0.05代表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分析

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为100%(9例),高于常规组的55.56%(6例),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5.1429)。

2.2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分析

观察组患者各项数据均优于常规组(P<0.05)。

3、讨论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传统的麻醉操作方式相比,经超声引导后,能够非常直观的观察到目标神经的位置以及穿刺针的穿刺情况,确保穿刺的准确性,以防止穿刺不到位、穿刺针误入血管等问题的出现[2,3]。此外,超声能够探测到麻醉药物在组织内的弥散情况,帮助麻醉师准确的控制麻醉平面。而传统的麻醉操作依靠穿刺针触感来判断穿刺是否到位对麻醉师技术要求较高,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可能存在穿刺偏差,从而降低了麻醉效果[4]。

此次临床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为100%(9例),高于常规组的55.56%(6例),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各项麻醉指标也优于常规组(P<0.05)。上述数据有力的说明了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优势,论证了上述观点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上臂骨折手术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操作简单,麻醉效果好,推荐在临床中进行使用。

参考文献:

[1]夏雷,王美美,陈伟楚等.超声引导在肱骨骨折患者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4,19(1):144-146.

[2]许天华,艾菊.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重症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6,18(12):835-838.

[3]刘莹,吴凯华,李云鹏等.超声引导下复合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6,28(7):896-897.

[4]余建华,廖荣宗,黎鸣等.超声引导和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最小有效剂量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3):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