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

雷江林楠严羽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宜宾644000)

【摘要】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34例,将其充当实验组,而后选择同期入院的健康人员34例,将其充当参照组,利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PCT含量检测,最后对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比对和总结。结果:两组受检人员经检测后,实验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水平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结果由统计工具进行检验,统计学意义产生。实验组患者中,C反应蛋白阳性占比为86.7%,降钙素原阳性占比为60.0%,D-二聚体水平阳性占比为66.7%。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行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检测,可以将患者机体感染和纤溶系统充分体现,从而为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关键词】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D-二聚体;急性白血病;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5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9-0180-02

急性白血病属于恶性克隆性疾病,其征象为贫血、出血以及感染,引发因素与多能干细胞轻度分化存在相关性[1]。若患者白血病细胞增殖较快,且对身体各个器官进行浸润,会致使血系统出血异常,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据临床统计表明,急性白血病的起病急,临床症状和体征并无显著特异性,一旦发现均为严重期,由此可见,及早诊断及早治疗至关重要[2]。临床以往的检测手段为常规标志物,鉴于此,本次实验分析C反应蛋白、钙素原及D-二聚体的诊断价值,以下为研究结果。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信息

本次研究活动的调查对象选择我院自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34例,将其充当实验组,其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例为18:16,最大年龄为72岁,最小年龄为24岁,统计后中位年龄为(46.7±6.8)岁。而后选择同期入院的健康人员34例,将其充当参照组,其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20:14,最大年龄为70岁,最小年龄为22岁,统计后中位年龄为(49.2±6.3)岁。统计工具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检验,未产生统计学意义,可进一步在临床上分析和参考。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所有患者疾病经骨髓细胞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证实,符合白血病的诊断依据。

排除:将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予以排除,将有自身免疫学疾病的患者予以排除,将有其他血液疾病患者予以排除,将恶性肿瘤患者予以排除。

1.3方法

首先抽取两组受检人员的空腹静脉血,标本量为3ml,而后立即进行送检。将血清使用离心机进行分离,时间为8分钟。待上述操作完成后,利用电化学发光法对两组受检人员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进行检测,值得注意的是,患者检测时间确保在4小时内完成。

1.4评定依据

依据《白血病血清学检查标准》[3]对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阳性进行判定,若症状、体征和病原学检查,其中一项恢复正常为治疗显效,反之则为治疗无效。

1.5数据统计

选择统计工具对研究中涉及的数据进行检验,软件选择(SPSS19.0),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水平为计量资料,阳性率为计数资料,呈现形式为百分率和均数±标准差,检验方式为卡方和t值,统计结果以P<0.05为依据进行判定。

2.研究结果

2.1实验及参照组的各项指标结果分析

实验组和参照组受检人员均接受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水平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结果由统计工具进行检验,统计学意义产生,详情数据结果见表。

2.2实验组的阳性比例分析

实验组30例患者中,C反应蛋白阳性占比为86.7%(26/30),降钙素原阳性占比为60.0%(18/40),D-二聚体水平阳性占比为66.7%(20/30)。

3.讨论

急性白血病气病具有隐匿性,临床症状不典型,主要以贫血、感染以及发热为主,随之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会增加临床质量难度,且治疗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因此,对于该疾病而言,需及早诊断及早治疗。目前,临床评估急性白血病的指标具有多样性,如CRP、PCT以及D-二聚体CRP分泌经由肝脏,可以将早期炎性变化充分体现,且在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疾病中应用较广泛。大量研究表明,疾病活动性与急性炎症有着直接的关系[4]。CRP对炎症进行体现时不会影响化疗,测定感染时速度较快,具有独立性[5]。PCT属于炎性反应标志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通常情况下,急性白血病经确诊后均需进行化疗,在一定程度上会激活凝血纤溶系统,从而致使整体功能出现障碍。D-二聚体属于降解物,可以将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充分体现。

本次结果中,实验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水平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结果由统计工具进行检验,统计学意义产生。实验组患者中,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D-二聚体阳性率分别为86.7%、60.0%、66.7%。

综上结果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行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检测,可以将患者机体感染和纤溶系统充分体现,从而为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卢志权,王欢,梁大立,等.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4(16):26-27.

[2]叶俊彬,许秀霞.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白血病(AL)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7):1538-1539.

[3]莫显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急性白血病诊疗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2):94-95.

[4]熊丹,李末娟.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败血症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与感染相关指标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的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2):33-36.

[5]白峰岩,房佰俊,王刚,等.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合并感染检测降钙素原的临床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2):2840-2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