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肺外感染的多种表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有关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肺外感染的多种表现

周俏滢

周俏滢(南海人民医院儿科广东佛山528200)

【病因】支原体(Mycoplasmal)是目前所能发现的能在独立生活的、能在无生命培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微生物。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具有某些细菌特性的微小病原体。能通过细菌滤器,需要含胆因醇的特殊培养基,在接种10天后才出现菌落,菌落很小,很小超过0.5mm。病原体直径为125~150mm,与粘液病毒的大小相仿,无细胞壁,故呈球状、杆状、丝状等多种多形态,革兰氏染色阴性。能耐冰冻。37℃时只能存活几小时。

【流行病学】本病容易在学校,社区引起流行,以学龄儿童较多,学龄前儿童亦可发生。-Mp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患者和恢复期带菌者,人与人之间传播缓慢,与患者持续密切接触者比偶而接触的更多发生感染。平时见散发病例,全年均有发病,但以秋冬季较多。约每隔3~7年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其流行特点为持续时间甚长,可达一年。痊愈后有的可携带病原体。

【临床表现】

一.潜伏期约2~3周(8~35天)。

二.症状

1.肺部症状:轻重不一。大多起病不甚急,有发热、厌食、咳嗽、畏寒、头痛、咽痛、胸骨下疼痛等症状。体温在37~41℃,大多数在39℃左右,可为持续性或弛张性,或仅有低热,甚至不发热。各年龄阶段表现不同:(1)2岁以下儿童,MP感染大多症状轻微和非肺炎的表现,其最主要的症状为不伴有发热的鼻炎、喘息及呼吸困难。

(2)2~5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个别病例可出现以气管及支气管感染为表现,以中高热为主,或为弛张热,热峰难以下降。

(3)5~15岁年龄阶段儿童患MP肺炎的风险最大,在此年龄阶段大约有超过35%MP感染发生肺炎MP感染呈亚急性、渐进过程,症状持续1~3个月甚至更长,临床症状从上呼吸道波及下呼吸道,最初临床表现为畏寒、头痛、胸骨下疼痛、声嘶、咽痛随后炎症累及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出现持续性痉挛性咳嗽。多数咳嗽重,初期干咳,继而分泌痰液(偶含小量血丝),有时阵咳稍似百日咳。偶见恶心,呕吐及短暂的斑丘疹或荨麻疹。一般无呼吸困难表现。镰状细胞性贫血患儿并发此种肺炎时,症状往往加重,可见呼吸困难、胸痛及胸腔积液。M.pneumonia偶可合并渗出性胸膜炎及肺脓肿,慢性肺部疾患与肺炎支原体间有一定关系,Berkwick(1970)报告27例哮喘儿童中在怪作时血清支原体抗体增高或在恢复期复查有4倍增长。

2.肺外症状:可伴发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呼吸道外病变可涉及皮肤粘膜,表现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StevensJohnson综合征等;偶见非特异性肌痛及游走性关节痛;胃肠道系统可见吐、泻和肝功损害;血液系统方面较常见溶血性贫血,我们曾见2例以溶血性贫血为首发及主诉症状;多发性神经根炎、脑膜脑炎及小脑损伤等;心血管系统病变偶有心肌炎及心包炎。细菌性混合感染亦不少见。

①神经系统损害:①病原体直接侵犯,②神经毒素介导的损害,③免疫机制介导的损伤。免疫低下者易并发,无季节性,好发年龄6~21岁。临床表现多样,多数病例先有呼吸道症状,相隔10天左右出现神经系统症状。21.0%的病人呼吸道症状缺如,直接以神经系统症状起病。

②血液系统并发症:血清冷凝集素(属IgM型)大多滴度上升至率愈高。冷凝集素大多于起病后第1周末开始出现,至第3~4周达高峰,以后降低,2~4月时消失。为非特异性反应,也可见于肝病、溶血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但其滴度一般不超过1:32。

MP感染的患者中60%以上的患者血清Coombs试验阳性,网织红细胞明显增高,常发生亚临床溶血性贫血。其溶血机理多为直接针对红细胞抗原,系冷凝素抗体激活补体而发生溶血;也有人认为溶血是由MP感染使过氧化物产生增高,引起红细胞膜变性,导致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也有报道血小板减少的。

③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占16.8%表现为心悸、憋闷、心音低钝、心律不齐等,心电图检查提示ST-T改变,传导阻滞,心肌酶谱异常。2.3%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2%心血管系统损害,表现为心电图异常、心肌炎、心肌酶谱升高等。23.3%心血管损害,表现为心肌缺血、心动过缓、室性早搏、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肌酶升高等。25.9%可有心血管损害的表现。

一般认为MP感染所导致的心血管损害,可能由于MP直接侵袭和(或)免疫损伤所致,而后者起了重要作用。

④皮肤损害:儿童MP感染并发皮疹的发生率为3.0%~30.0%,男性居多,好发于5~20岁。80.0%MP感染患儿在出疹前平均11天左右有上感症状,皮疹形态多样,儿童和成人显著不同.有红斑,斑丘疹,水疱或大庖,斑点,丘疹,寻麻疹及紫癜等.但以斑丘疹和疱疹为多见.大多发生在发热期和肺炎期,持续约1~2周。有关皮肤损害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

⑤肌肉、关节损害:肌肉,骨骼表现异常在MP感染过程中常见,大约有15.0%~45.0%的患者可出现非异常性肌痛和关节痛.肌肉的改变有肌肉酸痛,肌红蛋白尿,肌痛等.在关节痛及关节炎中,主要是多个大,中关节的多关节症状,多呈游走性小关节受累少见,预后良好。10~15%以关节炎症状为表现。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可能为免疫病理损害所致,但尚缺少病原学上的直接证据。

⑥消化系统损害:12.0%~40.0%伴有胃肠道症状,大多为非特异性表现,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常发生于疾病早期.肝大也常见,可伴有血清转氨酶升高,表现为急性肝炎,但大多数患者肝功能随肺部炎症痊愈而趋于正常.另外,MP感染引起消化道出血也有报道。13.3%肝功能损害,22.5%出现呕吐、腹泻,17.7%出现肝大及肝功能异常。

⑦其他损害:MP感染除引起以上损害外,尚可引起泌尿系统损害,表现为镜下血尿,尿中白细胞,尿蛋白轻度增高.也可引起贫血,中耳炎,淋巴结炎,过敏性紫癜,反复鼻血,还可使哮喘患儿体内过敏抗体升高.值得注意的是支原体感染在新生儿也较常见。

三.体征依年龄而异

年长儿往往缺乏显著的胸部体征,婴儿期叩诊可有轻度浊音,呼吸音减弱,有湿性罗音,有时可呈梗阻性肺气肿体征。

四.病程:自然病程自数至2~4周不等,大多数在8~12日退热,恢复期需1~2周。X线阴影完全消失,比症状更延长2~3周这久。偶可见复发。

五.实验室检查

1.胸部X片检查:多表现为单侧病变,约占80%以上,大多数在下叶,有时仅为肺门阴影增重,多数呈不整齐云雾状肺浸润,从肺门向外延至肺野,尤以两肺下叶为常见,少数为大叶性实变影。可见肺不张。往往一处消散而他处有新的浸润发生,即所谓游走性浸润。有时呈双侧弥漫网状或结节样浸润阴影或间质性肺炎表现,而不伴有肺段或肺叶实变。体征轻微而胸片阴影显著,是本病病特征之一。

2.IgM类抗体出现早,在病后3天即可升高,病后2周大部分消失。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潜伏期为2~3周,当患者出现症状而就诊时,IgM抗体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因此IgM抗体阳性可作为急性期感染的诊断指标。如IgM抗体阴性,则不能否定肺炎支原体感染,需检测IgG抗体。IgG较IgM出现晚,需动态观察,如显著升高提示近期感染,显著降低说明处于感染后期。由此提示IgG与IgM同时测定,可提高诊断率,达到指导用药、提高疗效之目的。由于支原体感染后可长期寄居在咽部,有时可成为携带状态,因而从咽拭子检测的病原体不能直接代表肺部病原体,而血中肺炎支原体不存在携带状态。

3其他:3)病原体Mp培养分离是金标准,用病人痰液或咽拭洗液培养支原体需时太久,常要2~3周。白细胞数大多正常或稍增高,血沉多增快,Coombs试验阳性。

综上所述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表现的相关论述,为更好地认识肺炎支原体在肺外感染的发生机理。

参考文献

[1]Kosseian-BalI,BocquetH,BenetonN,etal.Hypersensitivitysyndromeduringmycoplasmapneumoniaeinfection[J].AnnDermatolVenercol,1998,125(5):328-330.

[2]ReichertS,BarbaudA,AntunesA,etal.AnunusualformofStevensJohnsonsyndromewithsubcomealpustulesassociatedwithmycoplasmapneumoniaeinfection[J].PediatrDermatol,2000,17(3):202-204.

[3]陈士垣,夏雯.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并发症.实用儿科杂志,1993,8(4):201

[4]范永琛,杨暄,解鹏霞,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合并症.实用儿科杂志,1993,8(4):213

[5]周晓薇,于宪一,刘春峰,等.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神经系统改变.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7,12(3):188

[6]刘善洪,李崔平,赵志华.肺炎支原体脑炎10例报告.临床儿科杂志,1995,13(2):108

[7]边振凌,杨玉霞,张景瑞.小儿支原体肺炎71例分析.综合临床医学,1993,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