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止痛对穴治疗风湿病膝关节痛的临床研究应用技术报告

/ 2

针刺止痛对穴治疗风湿病膝关节痛的临床研究应用技术报告

代宝坤

代宝坤(梨树县中医院吉林四平136500)

风湿病学是一门新兴而又发展非常迅速的学科,尤其在过去20年里得到迅速的发展。它是一类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累及骨、关节、肌肉、皮肤、血管等组织的疾病之总称。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风湿性肌炎、痛风、皮肌炎、动脉炎、干燥综合征、红斑狼疮、骨质增生症、骨质疏松症以及软组织损伤等疾病。随着人们老年社会的来临,加上我们北方气候因素影响,风湿性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特别是伴随的骨关节疼痛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风湿病的膝关节局部疼痛的发生率极高,有时疼痛剧烈,令病人非常痛苦,往往伴有局部的肿胀,肌腱、韧带的痉挛紧张,无论是口服中药汤剂还是西药,均非一时所能奏效,而针灸却有独特速度优势。风湿病疼痛的可能机制如下:早期可能是肌肉痉挛。由于局部缺血,细胞代谢和破坏产物的积聚所致。在活动期,与关节内压升高有关,关节内压升高的压迫,迅速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晚期主要是由纤维组织炎引起,可刺激神经丛或神经根引起疼痛。

目前西医学已对风湿病的临床表现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对风湿病的治疗随着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病人的预后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是,大多数风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甚清楚,有些疾病的诊断还比较困难,治疗主要尚停留在对症的水平上;许多疾病还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这些都是尚待解决的问题。治疗的同时,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又让广大患者望而却步,如何减少药物的副作用而又不影响疗效,人们把眼光转向祖国的传统医学。

中医学对风湿病的认识和研究,在已往对本病病因病机认识的基础上,除强调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外邪说外,许多医家重视正气虚弱、卫表不固、气血不足、肝肾亏损等在本病发病中之作用。如谢海州报道本病先因脾胃虚弱,肝肾亏损,气血不足,阴阳失调,复感外邪,内外相合,才成本病。对风湿类疾病的治疗目前仍以辨证治疗为主,有以专病用专方再辨证加药,也有用验方单味药者,还有采取药浴、针灸、按摩、蜡疗、水疗、激光、音乐脉冲电疗、气功等多种治法者,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研究采用传统中医针刺选穴治疗风湿病膝关节痛,(合谷-太冲曲池-足三里)合谷与太冲相配称四关穴,二穴均为原穴,前者为手阳明大肠经,后者为足厥阴肝经。五脏有疾,取之十二原。肝与胆相表里,太冲疏肝利胆,清利肝胆湿热,理气止痛,合谷调和气血,气调痛止.达到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

本研究诣在对风湿病膝关节痛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针灸疗法,选取止痛对穴(合谷-太冲曲池-足三里),可明显缓解患者的膝关节肿胀、疼痛,明显缩短疗程,减轻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及精神负担。既传承了祖国的中医文化,更具科学性和中医特色,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操作简便、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更期待本治疗方法在其他疾病的治疗上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共60例风湿关节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40-59岁5例,≥60岁25例。膝关节功能评分≤40分3例,41-59分19例,≥60分8例。病程<1年12例,≥1年18例;对照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40-59岁8例,≥60岁22例。膝关节功能评分40-59分21例,≥60分9例。病程<1年14例,≥1年16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30例,均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给予青霉素800万U加入0.9%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骨肽100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一次,同时口服芬必得2粒,7天为1疗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针刺止痛对穴(合谷-太冲曲池-足三里),采用热补与平补平泻相结合的针法,选穴留针30分钟,每天一次,7天一疗程,每疗程评价一次疗效,观察临床疗效。

1.3针刺操作方法

1.3.1热补法:曲池穴采用此针刺手法。常规消毒,2.0寸毫针直刺,嘱患者深吸气一口,然后平稳呼气,呼气时进针,将针刺入曲池穴0.5-1.5寸,得气后,再退至皮下0.5寸处行捻转补法,随后再刺入0.5寸,得气后续行捻转补法,最后刺入0.5寸,得气后再行捻转补法,随即将针慢慢上提1寸,反复此手法操作3次,使病人感觉经气在四肢传导,边施手法,边让病人活动膝部,最后,取患者吸气时出针。

1.3.2平补平泻法:常规消毒,用28号1寸或2寸毫针,进针得气后先用提插或捻转泻法,以后每10分钟行平补平泻一次,并用手轻叩针刺局部,得气后留针30min,6次为1个疗程,中间可休息1d,再进行下1个疗程。

1.4疗效评定:参照膝关节功能评分,结合疼痛、肿胀、关节活动障碍、皮肤过敏等指标评定疗效。治愈: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总分≥85分,或提高25分以上。显效: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总分70-84分,或提高15~24分。有效: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总分55-69分,或提高不足15分。无效: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总分<55分,或未见提高。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有显著差异。

2治疗结论

结果:治疗组30例,治愈11例,占37%;有效18例,占60%;无效1例,占0.03%,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30例,治愈4例,占13%;有效19例,占63%;无效9例,占30%,总有效率为70%。经统计学处理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

本研究选取止痛对穴:合谷-太冲曲池-足三里。合谷与太冲相配称四关穴,二穴均为原穴,前者为手阳明大肠经,后者为足厥阴肝经。五脏有疾,取之十二原。肝与胆相表里,太冲疏肝利胆,清利肝胆湿热,理气止痛,合谷调和气血,治风先治血,气血调则痛立止。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在五输穴中为合土穴,不仅以清热解毒,解肌散风见胜,另具行气活血,舒筋利节的功效。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本经由头到足为降但足三里一穴为降中有升,升清降浊,达到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

在针刺手法上,采取热补法与平补平泻相结合,曲池穴采用热补法,不留针,使经络热,寒湿祛,关节舒,痛立止;合谷、太冲、足三里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疏肝补土,邪祛阳达,巩固疗效,不易复发。

从临床观察中,还发现针刺的疗效,急性疼痛优于慢性疼痛,实证疼痛优于虚证疼痛,男性优于女性,年轻人优于老年人。针刺治疗克服了解热镇痛及抗风湿类西药有副作用的弊端,弥补了中药汤剂不能迅速止痛的不足,且价格低廉,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本研究现在我院临床应用两年以上,并推广至对口支援的乡镇卫生院应用,期待在其他疾病的治疗上能有更广阔的推广应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