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术与鼻内镜手术治疗颌窦良性病变疗效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传统手术与鼻内镜手术治疗颌窦良性病变疗效对比

和丽

和丽

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开封邮编475000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传统手术与鼻内镜手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颌窦良性病变患者124例,将其按投币随机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鼻内镜行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指标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指标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年内复发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鼻内镜应用于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治疗中,其可维护鼻腔正常功能与形态,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传统手术;鼻内镜手术;上颌窦良性病变;疗效对比

上颌窦良性病变在耳鼻喉科临床上是常见病与多发病,其包括:上颌窦真菌感染、囊肿、息肉、血管瘤、乳头状瘤等疾病类型[1]。对上述病症临床常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但传统手术方法对机体损伤大,术后易发生面部肿痛、窦腔闭锁或缩小、齿龈麻木等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而且还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2]。近些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发展与成熟,将其应用于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治疗中,其使手术操作变得更为微创与直观。为了探讨鼻内镜治疗该病症有效性及安全性,本文选取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62例,采用鼻内镜下行手术治疗,效果颇为满意,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124例,将其按投币随机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62例。6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在19—74岁,平均年龄为39.6±8.5岁。患者疾病类型分为:上颌窦囊肿29例;上颌窦息肉17例;真菌性上颌窦炎11例;内翻性上颌窦乳头状瘤5例。6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在17—81岁,平均年龄为39.8±8.9岁。患者疾病类型分为:上颌窦囊肿31例;上颌窦息肉15例;真菌性上颌窦炎9例;内翻性上颌窦乳头状瘤7例。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类疾病患者;语言沟通障碍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数据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术中采用地卡因麻黄素棉片行鼻腔黏膜麻醉,并以1%肾上腺素+1%利多卡因20ml行三叉神经、唇龈沟切口、眶下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将其上唇向上翻起,于唇龈沟上方0.5cm处做一约2.5cm长横切口,将上颌窦前壁凿开进入上颌窦,对脓性分泌物进行清理并行病变组织切除术,咬除下鼻道外侧的骨壁与黏膜,进入鼻腔,行鼻腔内病变组织清除术,使用生理盐水行窦腔与鼻腔冲洗,使用碘仿纱条堵塞窦腔,对切口行褥式缝合。

观察组患者采用鼻内镜行手术治疗:患者麻醉方式同对照组。患者取仰卧位,将下鼻甲前缘做为中心做弧形切口,下侧至鼻底部;上侧至下鼻甲外侧壁的附着部上约5mm处;深至黏骨膜下,由下鼻甲骨表面采用剥离子向后剥离至鼻泪管的前方处,凿除下鼻甲头端骨质,进入上颌窦,首先游离鼻泪管下端使之成为鼻泪管-下鼻甲瓣,将其内移扩大操作空间,清除上颌窦内病变组织,尽量保留上颌窦黏膜,若病变侵及鼻腔时,先清除鼻腔内病变组织后再处理上颌窦内病变,鼻泪管、下鼻甲瓣复位,逐层缝合切口,鼻腔采用膨胀海绵填塞。

1.3观察指标

(1)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

(2)对两组患者均采用电话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复发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对比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并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行t检验。以P<0.05为标准,判断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中指标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一。

3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发展,鼻内镜技术也广泛应用于患者治疗中,其是利用可变换视角、高分辨的内镜对病灶部位进行采集,并在荧屏放大后再行手术治疗的一种方法[3]。鼻内镜下行手术治疗可直接观察到上颌窦、鼻腔内深部与隐蔽部位病变,手术清除时更为彻底,并且对病变周围正常组织损伤程度小,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4]。传统手术选取唇龈沟上方处做切口,并且需将上颌窦前壁与下鼻道外侧的骨壁凿开才可进入至上颌窦与鼻腔行病灶清除术,其对机体正常组织损伤大,并且破坏了鼻腔正常功能与形态,致使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本次研究观察组病例采用鼻腔外侧壁做为手术入路,使手术视野宽阔与清晰,病灶组织清除更为彻底。另外,通过该入路,保留了鼻内管与下鼻甲等组织结构,维护了鼻腔正常功能与形态[5],不仅减少了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且也避免或减少了患者术后疾病复发。

综上所述,对于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采用鼻内镜行手术治疗,其具有微创特点,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及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与借鉴。

【参考文献】

[1]龙红兵,覃继新.多角度鼻内镜下治疗单侧上颌窦良性病变的40例临床体会[J].医学信息,2013,11(19):475-476.

[2]曾楠,杨灿林,张艳等.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3):335-336.

[3]关国能,方朝新,司徒健聪等.鼻内镜下改良式上颌窦开放术的临床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5,05(9):120-121.

[4]王朝山,孔繁勇,李力等.鼻内镜下经鼻开窗术治疗大型上颌骨囊肿[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22(1):47-48.

[5]任小东,蒋晓平,陈天宾等.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复杂上颌窦良性病变[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2):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