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民思想道德现状调查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3

当前农民思想道德现状调查与思考

朱宁仙

朱宁仙/中共宿迁市委党校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广大农村经济社会也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尤其表现在农民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精神生活和思想观念也发生巨大的转变,同时,农村思想道德领域也随之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必须要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弘扬良好的乡村道德风尚,提高农民文明素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方能有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村;思想道德;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而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对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民思想观念更加开放、生活方式更加现代化、发展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农民传统价值观和道德信仰产生了动摇,道德滑坡现象时有发生,良好的乡风民俗渐行渐远,农民失去了原有的纯朴、善良,人与人之间关系变得冷漠、生疏。一些农民精神空虚,没有精神支柱,存在着"钱袋满了,脑袋空了,生活好了,人心散了"状况。这些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阻碍着新型农民的培养,制约着农村的经济发展。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彻底扭转农村社会风气,光靠发展经济是不够的,必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人民群众的思想,使偏离轨道的道德回到正轨。

一、当前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现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广大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得到了健康有序发展,整体主流向好。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日益突显,农民思想活动出现了独立性、多变性、可选择性。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农民在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农民理想信念淡化。

我国的改革开放首先是在农村进行的,由集体经营的模式改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得到空前发展。但与此同时,农民的个体意识增强、集体意识淡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农民的政治学习几乎为零。没有政治学习,自然而然引起思想混乱,信仰缺失,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开始动摇,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受到冲击。农民对社会主义前途和发展方向认识不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不足,从而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悄然消失。农村普遍存在小富即安思想,“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人生三部曲就是修房子、娶妻子、生儿子,仓里有粮心中就不慌,有肉吃、有酒喝、有点闲钱打麻将,生活就小康了。对正当合理的集体公益事业,村民们往往处于一种消极的、被动的状态,除了自己的切身利益,其余的概不关心。

(二)农村文化阵地流于形式。

乡村两级对农村文化建设缺乏长效机制,投入较少,文化工作者素质不高,乡村仅有的文化活动室、阅览室等,也是设施简陋,图书以报刊杂志、科技类、致富信息类读物为主,涉及道德教育方面的读物非常少见。一些乡镇公共文化机构几乎无法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与经济同步协调发展的步伐。没有集体文化生活,农民在农闲时节无所事事,看电视,喝酒、赌博、聊天成为农民普遍的消遣娱乐方式。

(三)法治意识普遍淡漠。

当前农村许多矛盾纠纷的发生与激化,都与群众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不强有关。大多数农民不知法,不懂法,对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知之甚少,遇到问题不能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往往容易失去理智感情用事,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解决问题,采取或打、或骂、或上访等极端手段。

二、当前农村思想道德状况存在问题的成因

当前农村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和谐乡村建设。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化的发展及个体化泛滥。

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农村原本封闭的社会环境,诱发了社会群体成员的个体化,集体主义文化的价值观受到严重削弱。一方面促使了市场的自由交换,人们能更自由地支配自己的产品,同时部分个体从中获利,促进了人们对个体利益的追逐。另一方面市场化发展带来了大规模的社会流动,促进了农村人对外流动大范围的增加,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参与了社会流动,但是参与了流动的个体在流动的过程中增进了自身的个体化,同时也影响了农村的社会制度与群体关系,促进了农村的个体化。如农村原本家庭、村落是一个非常有归属感的群体,但是由于个体化家庭和村落间内部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松散,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和控制减弱,人们只顾自己的利益与生活,更加关注自我权利与情感的表达,更加重视和尊重自我个性的张扬。

(二)政府公务员对思想道德建设缺乏应有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民生活普遍得到改善,但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却没有得到同步发展,原因在于政府公务员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忽略了思想道德教育。有些地方领导只注意抓农村经济建设,而忽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在相当多的农村地区严重存在,一些地方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基本处于无人管理,放任自流的状态。政府公务员偏重于抓经济发展,认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虚的,对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管理缺失。思想道德建设往往浮于表面,满足于写写汇报材料、搞搞宣传形式,没有真正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导,导致农民理想信念的失落和道德观念的错位。

(三)基层组织作用式微

一些农村地方基层组织涣散、功能弱化,群众难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失去依赖的对象。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基层组织不但不为农民谋利,反而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严重,工作作风恶劣,严重伤害了农民群众的感情,损坏了基层组织在这群众心中的形象。基层党组织没有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弱化了党和政府公务员的权威,降低了农民的政治认同和政治归属感,农民思想意识缺少主流价值的支撑,出现了严重的信仰危机,农村社会陷入集体意识衰落状态。“唯利至上”、“拜金主义”的思想加剧了对农村社会的危害和影响,促使农村社会道德观、价值观发生异变,从而导致享乐主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农民对干部不信任,对政府公务员的行为产生抵触情绪,干部的矛盾与日俱增,甚至矛盾激化。

(四)农村对伦理道德的约束机制丧失

农村传统的家庭伦理虽然还是维系和评定家庭人际关系的准则,但其传统道德规范已被打破,正走向衰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农民注意追求个人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忽视家庭责任。新一代农民的家庭观念、尊老养老的道德意识淡薄,家族的制约、父辈的权威力量、村里行政力量对忤逆违背家庭伦理、不孝子女等制约机制,现在都在变弱或消失。

三、当前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

如上所述,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更是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工作大局一件大事。当前,我们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一主线,把提升农村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大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具体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公务员行为示范,引领农村社会价值取向。

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是身体力行的感化而不是空洞的说教,“正人先正己”、“身教胜于言教”。政府公务员要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了解农民群体的需求和思想动向,认真听取群众诉求,注重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农民的合法权利,依法秉公办事、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基层党组织必须要结合历史和现实,对农民进行理想信仰教育。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大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使农民群众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加强对农村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提升农村党员干部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党员干部的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用党和政府公务员的自律与诚信引领群众价值观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和教育广大人民群众,使农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增强对党的信任和新农村建设的信心。

(二)发挥文化部门职能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对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要始终把对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一是加大对文化部门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发挥文化部门职能作用。文化部门要搜集道德模范事迹材料,以戏剧、小品、快板、相声等艺术形式,坚持送戏下乡,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社会新风尚,弘扬正能量。二是加强农家书屋建设,把《农村道德建设常识》、《农村道德教育五言歌》、《家庭美德歌》、《勤劳致富歌》等相关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书册充实到书屋,并免费开放,为广大群众补充精神食粮。三是树立新的家庭伦理观念,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注意培养农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并将宣传的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张贴在宣传栏上、绘制在村民的房前屋后壁画,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引导对群众。

(三)加强法制宣传,从法律层面来推进农村社会思想道德建设。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合乎道德规范的乡规民约、村民守则,推动农民思想道德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要通过举办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法律咨询、送法下乡、以案说法等形式,深入宣传和普及宪法和基本法,宣传普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及与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普及费税改革、维护和保障广大农民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宣传普及与维护社会稳定、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素质,增强广大农民遵纪守法、民主参与、民主监督、依法维权、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使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承,密切配合,共同发挥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作用。

(四)督促媒体做好引导,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要在农民身边广泛树立道德模范典型,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大众传媒方式,宣传身边的道德模范人物,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通过树立先进人物,宣传典型事例,倡导新风尚,革除旧陋习,让思想工作道德教育观念能够深入人心,彻底改变只讲利益、不讲道德的错误思想观念,进而促进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文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