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起搏器植入后不同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DDD起搏器植入后不同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黄晓华周津津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广州51012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DDD起搏器植入后不同患者的动态心电图(DCG)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通道(MV1、MV3、MV5)监测180例患者,按照起搏器治疗适应症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90例,均表现为传到阻滞;研究组90例,表现为窦房结功能异常;观察统计两组患者DDD起搏器的DCG表现、工作模式、感知起搏功能障碍、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情况和自身心率失常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中起搏比例为60%或以上的发生率远远高于起搏比例在60%以下的发生率,组间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主要工作模式一次排列为VDD/VAT、DDI,研究组依次为DDI、AAI和VDD/VAT;其中对照组患者工作模式AAI和VDD/VAT的发生率与研究组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心室安全起搏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起搏介导性心动过速(PMT)及感知房性心动过速(AT)触发快速心室起搏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频发房早和AT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观察DCG表现可判断不同患者DDD起搏器植入后的工作模式,全方位掌握起搏器的工作情况,为起搏器的正确程控和治疗自身心律失常等环节做铺垫。

【关键词】起搏器;动态心电图;表现;工作模式;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7-0134-02

如今,国内有大量与动态心电图(DCG)对起搏器植入后感知、起搏异常情况和自身心律失常等方面的相关报告,而关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和自身心律失常发生等情况的差异仍无明确报道[1]。我院研究分析了DDD起搏器植入后不同患者的DCG表现及其临床意义,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3通道(MV1、MV3、MV5)监测180例患者,其中71例患者为冠心病,60例患者为高血压,26例患者为高血压并发糖尿病,未知原因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为11例,5例患者为扩张型心肌病,其余7例患者为肺心病。按照起搏器治疗适应症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90例,男性41例,女性49例;年龄32~87岁,平均年龄(61.4±8.1)岁。研究组90例,男性44例,女性46例;年龄33~86岁,平均年龄(61.1±7.6)岁。

1.2方法

选择3通道(MV1、MV3、MV5)监测(由美国GE公司),记录后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随后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人机对话,判断DDD起搏器工作模式、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情况、起搏感知功能工作情况和自身心律失常等;统计二十四小时总心搏数和起搏心搏数,同时计算起搏比例(起搏心搏数/总心搏数),按照比例情况判断患者对起搏器的依赖情况(若起搏比例为60%或以上,则代表患者依赖性高)。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由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由χ2检验,用%表示;计量资料由t检验,用(x-±s)表示;组间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两组患者中起搏比例为60%或以上的发生率远远高于起搏比例在60%以下的发生率,组间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主要工作模式一次排列为VDD/VAT、DDI,研究组依次为DDI、AAI和VDD/VAT;其中对照组患者工作模式AAI和VDD/VAT的发生率与研究组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心室安全起搏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起搏介导性心动过速(PMT)及感知房性心动过速(AT)触发快速心室起搏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研究组患者的频发房早和AT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1两组患者的起搏类型、感知起搏功能异常和与起搏器关联的心律失常情况对比[n(%)]

注:a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近几年来,起搏器逐渐被广泛运用,其功能也在逐渐深化;即便永久起搏器植入的适应症逐渐拓展,缓慢性心律失常中传导阻滞和窦房结功能障碍伴发临床症状依然是其主要适应症[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逐渐严重,起搏植入器数量逐渐上升,DDD起搏器植入比例随之增高,功能也在不断深化,结合复杂的心电图,给临床医师和心电图技术人员带来巨大的挑战[3-4]。在我院研究中,两组患者起搏比例为60%或以上的发生率远远高于起搏比例在60%以下的发生率,可见患者对起搏器存在较高依赖性,可判断起搏器电池寿命[5-6]。DDD起搏器是一种理想型的“生理性”起搏器,其优势在于可维持正常的房室顺序起搏,防止非生理性起搏给血流动力学带来伤害[7]。DDD起搏器可通过心脏本身频率、起搏器下限频率速度、房室结下传的P-R间期以及人工设置的A-V间期长短情况来自动切换起搏模式,如:AAI、VAT、VVI、VDD、DDI、DVI和DDD等[8]。DCG监测可准确判断患者对起搏器的依赖情况、各种患者DDD起搏器的主要工作形式、PMT发生情况和本身快速性心率失常发生情况等,同时可为间歇性起搏以及感知功能异常情况提供有效数据,帮助起搏器的正确调试和参数设置选择准确的生理性起搏模式,降低起搏比例,尽可能节约电能[9]。

综上所述,通过观察DCG表现可判断不同患者DDD起搏器植入后的工作模式,全方位掌握起搏器的工作情况,为起搏器的正确程控和治疗自身心律失常等环节做铺垫。

【参考文献】

[1]李波,韩雪,纳志英,等.DDD起搏器植入后不同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10):143-147.

[2]张雪梅,冯晶,汤喜红,等.传导阻滞与窦房结功能不良患者双腔起搏器置入后动态心电图的表现及其意义[J].中国医药,2016,11(1):22-25.

[3]欧阳征鹏,李赵欢,李霞,等.不同类型起搏器术后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J].重庆医学,2015,43(36):5082-5083.

[4]闫世冉,韩明华.VVI起搏器伴左锁骨下静脉闭塞改行DDD起搏器治疗1例[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26(3):367-367.

[5]汪菁峰,宿燕岗,柏瑾,等.DDD起搏器植入术后心房内慢频率依赖型阻滞1例[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3,17(3):230-231.

[6]姚静,许迪,唐欢,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DDD起搏器植入术后房室顺序下传及右室心尖部起搏模式下左心室舒张功能评估[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6,25(3):185-191.

[7]姚静,许迪,张艳娟,等.DDD起搏器植入患者房室顺序下传及右室心尖部起搏模式下左心室功能评估[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6,25(2):93-98.

[8]王兵,江洪,陈玲,等.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对慢-快综合征患者DDD起搏器植入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干预作用[J].医学综述,2013,19(9):1682-1683.

[9]乔青,徐伟,李晓宏,等.DDD起搏器心房起搏比例对植入后心房高频事件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9):3175-3177.

表2两组患者的自身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对比[n(%)]

注:a与对照组相比,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