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创新性课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2

构建创新性课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庞再富

庞再富贵州省凤冈县第四中学564204

摘要: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数学课堂教学整体改革的需要。只有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构建宽松创新性课堂,才能实现依靠普通教师教好普通学生的愿望,达到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如何构建宽松创新性课堂呢?一是变习以为常的传授式教学为探究式学习,二是加强师生互动,营造和谐课堂,促使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创新课堂探究式学习数学教学教学质量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数学课堂教学整体改革的需要。只有重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才能充分揭示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和普遍规律;只有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构建宽松创新性课堂,才能实现依靠普通教师教好普通学生的愿望,达到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数学探究教学实施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享受了课堂教学许多成功的喜悦,也存在很多的困惑,如何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宽松的创新性课堂,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呢?下面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变习以为常的传授式教学为探究式学习

传授式的教学方式是把学生当成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对象或工具,教师只是教材和学生的中介,注重了教师的作用;而新课程提倡的探究式学习则是一种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方法,真正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新课程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更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可以说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改革学习方式,实际上是要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某些陈旧、落后的习惯,是学习领域的“移风易俗”。当务之急在于建立教学新理念,由过去的教师传授式教学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要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无论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还是设计评价方式,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教师要将过去的教案转变为学生的“学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指导者。

二、加强师生互动,营造和谐课堂,促使课堂教学的优质髙效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在特定情景下学生学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而且也是师生情感交流、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相互作用的情感过程。课堂上师生积极的情感交流,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要形成和谐的情感氛围,教师必须做到:第一,对数学教学倾注满腔热情,去唤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第二,要善于利用数学的内在魅力和艺术化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勇于探索数学知识的激情。第三,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多以积极的褒奖和鼓励,要注意给差生以“偏爱”。这样才能形成师生和谐的情感氛围,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

课堂教学不是个体活动,而是群体活动。作为活动主体的教师与学生必然会发生各种相互交往与相互的作用,这就是师生互动。没有互动就没有教学。新课程强调,数学课应是活动课,且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由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变为“师生互教互学”,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高课堂的互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参与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要坚决摒弃“满堂灌”的教法,教师不应是在为学生听懂而挥汗如雨地“教”,学生更不是在拼命为听懂教师的“教”而“学”,试问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下,教师成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则是被动机械地接受,“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的课堂,何来创新?为此,课堂教学要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增强师生活动的多项性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要根据教材、学情、教情的不同特点,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营造一种平等、自由、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思维激活状态,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求新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只有通过这种彼此尊重、相互认同的师生互动与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交流才能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使课堂教学优质髙效。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克服困难,勇于探索创新,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数学,探索数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1.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课堂导入是上好一堂课的良好开端,能否恰当地引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也与能否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密切相关。教师可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设置不同的方式导入新课。

(1)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质疑,制造悬念。这样,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与新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探索并获得新知识。

(2)新颖的话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实验,积极操作,激化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充分享受自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的快乐。让学生从活动中感悟学习和生活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4)直观形象的教具也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两块全等三角板拼出不同的四边形。

(5)用实例引入新问题,数学教学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学以致用,学生对所要学的新知识才能感兴趣。

(6)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等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2.利用数学图形的结合关系,培养学生的兴趣。数学教育中,有大量的几何图形,而生活中也有大量的图形都是几何图形,它们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或由几个几何图形的组合,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的线条美和图案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我们带来的美,如:房屋装修中装饰大部分都是几何图案。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激起学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并激励他们创新。

3.鼓励学生编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教师要多鼓励学生通过自主编题开启自我思考之门,变被动做题到主动编题,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从而进一步自觉学习和感悟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养成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方法了解世界的习惯,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是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是创新思维的提炼和升华,是新课堂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学生通过编题能自主参与数学知识网络的搭建,获得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思想方法的感悟和活动经验的积累,对防止题海战术,提高课堂效率也大有裨益。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教师要努力创建一个宽松的、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空间,精心打造创新性课堂,引导学生敢想、敢说、敢试,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让每堂课都优质髙效,才能够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

[2]《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第33卷,第12期。

[3]刘晓明主编《关注教师的心理成长:有效师生关系的心理促进》.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