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干预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手术室护理干预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的效果观察

张瑛

湖南省人民医院410005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的效果。方法:本次对象为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1月手术患者105例,数表法分成2组:52例基础护理对照组,53例手术室护理干预实验组,比对2组结果。结果:实验组手术部位感染率为3.8%(2/53),比对照组的17.3%(9/52)低,统计有差异(P<0.05);实验组下床活动时间、恢复治疗时间比对照组短,护理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统计有差异(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减少手术部位感染,改善预后,值得学习。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手术部位;感染

Observationontheeffectofoperatingroomnursinginterventiononreducingtheinfectionrateofsurgicalsite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effectofoperatingroomnursinginterventiononreducingtheinfectionrateofsurgicalsites.Method:Thisstudywasperformedin105patientsfromApril2016toNovember2017inourhospital.Thenumberofpatientswaspidedinto2groups:52basicnursingcontrolgroupand53operatingroomnursinginterventionexperimentalgroup.Results:Theinfectionrateofthesurgicalsiteintheexperimentalgroupwas3.8%(2/53),whichwaslow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17.3%,9/52).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Thetimeoftheactivityintheexperimentalgroupandthetimetorecoverthetreatmentwerecompared.Thecontrolgroupwasshort,andthequalityofcarescorewas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andthestatisticsweredifferent(P<0.05).Conclusion:Operatingroomnursinginterventioncanreducetheinfectionofthesurgicalsiteandimprovetheprognosis,whichisworthlearning.

Keywords:Operatingroomnursing;Surgicalsite;Infection

手术部位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也是延长术后住院时间,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故而如何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减少职业伤害,提升服务质量成为医学研究者急需解决的问题[1]。基于此,本文对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1月手术患者105例进行分析,探讨了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次对象为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1月手术患者105例,数表法分成2组:53例实验组中,女21例(39.6%),男32例(60.4%),年龄22-63岁,平均(42.6±3.2)岁;手术切口:I类23例(43.4%),II类12例(22.6%),III类15例(28.3%),IV类3例(5.7%);52例对照组中,女20例(38.5%),男32例(61.5%),年龄22-64岁,平均(42.8±3.0)岁;手术切口:I类22例(42.3%),II类11例(21.2%),III类16例(30.8%),IV类3例(5.7%)。2组基线资料(性别、手术切口等)统计无差异(P>0.05),可以观察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如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创设整洁的病房环境,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等;实验组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包括:①术前1d进入病房和患者交流,帮助消除负性情绪。进入手术室后主动询问患者需要,及时解答困惑、满足需求,预防情绪波动影响手术;②手术室环境、物体清洁度是预防感染因子的首要防线,应于每天清晨用清水清洁物表和手术室环境,保证在术前30min完成。同时,于手术前后消毒手术室空气15-30min,连台手术也要在消毒后进行,控制物流、人流,预防空气污染。每月定期对手术室物表、空气进行细菌培养,时刻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洁度。将手术室温湿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术中加强保暖,预防低体位给机体免疫力、手术切口带来的影响,因此需注意手术全程的保暖,进入手术室后盖好被褥,并根据患者情况酌情加温。手术麻醉和操作中,减少肢体暴露在外的时间,输血时加温血液,冲洗腹腔时加温至37℃;③手术前全面评估患者情况,排除手术禁忌。积极处理极有可能降低抵抗力的疾病,及时诊治感染病灶。重视对患者手术区域皮肤的检查,保证其清洁度接近手术时间,预防切口感染;所有参与手术的人员都要严格遵守手术室制度,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更换衣帽、口罩等,严格限制参观人员,禁止参观者随意走动,预防交叉感染;使用压力蒸汽对耐高压、高温的物品和器械进行灭菌,或用气体、低温蒸汽灭菌消毒,禁止使用化学剂浸泡。同时,还要合理使用抗生素,科学选用预防性的抗生素,规范其浓度和剂量。一般来讲,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切片前30min,对于手术时间超过4h的患者,可在术中使用1次预防性抗生素,保护正常菌群,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于术后观察体征变化,加强健康宣教,鼓励自我管理和保护,增强抵抗力,加快康复速度。

1.3判断项目

(1)观察2组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2)观察2组下床活动时间、恢复治疗时间和护理质量,用问卷调查判定,项目包括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沟通技巧等,分数越高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包SPSS18.0处理数据,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属于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下床活动时间、恢复治疗时间和护理质量属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P<0.05,统计有差异。

2结果

2.1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分析

实验组手术部位感染2例,占比3.8%。对照组手术部位感染9例,占比17.3%,统计有差异(X2=5.126,P=0.024)。

2.2下床活动时间、恢复治疗时间和护理质量分析

实验组下床活动时间、恢复治疗时间比对照组短,护理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统计有差异(P<0.05),见下表。

表1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恢复治疗时间和护理质量分析(x±s)

3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的高危科室,医护人员的无菌意识、手术室环境、患者疾病等都会导致手术部位感染,影响手术结果和预后,增加经济负担,引发医患纠纷。既往研究证实,对手术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能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提升临床疗效[3]。以往对于手术患者的护理,多将术前观察病情,术后处理不良事件,加强术后的饮食指导等作为重点,虽然能促进身体康复,但是易引发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

手术室护理干预是将患者作为主体,用专业和优质方法进行护理的常用模式,在提高护理效果,改善预后上作用显著。其中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能帮助纾解对手术治疗的负面情绪,保证手术顺利进行[4];加强手术室环境和物体的清洁,定期消毒手术室空气和地面,能预防空气污染,降低感染发生率;术中严格限制人员的走动,保证手术室环境时刻处于无菌状态;严格限制和管理抗菌药物的使用,能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提升服务质量[5-6];按时更换切口用药,及时处理出现感染迹象的患者。本研究中,实验组经由手术室护理干预后,手术部位感染率为3.8%(2/53),比基础护理对照组的17.3%(9/52)低,统计有差异(P<0.05),说明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在2组术后恢复上,实验组下床活动时间(9.65±1.41)h,恢复治疗时间(6.03±1.12)d,比对照组的(13.06±1.99)h、(8.32±1.55)d短,统计有差异(P<0.05),由此可见: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减少手术部位感染,改善预后,值得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国艳.手术患者护理中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其手术部位感染率的影响[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11(7):24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05):314-320.

[3]苏选治.手术室护理干预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7):105-106,108.

[4]高志芳.手术室护理干预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的作用分析[J].心理医生,2018,24(6):249-250.

[5]李利平.手术室护理干预与减少感染事件的相关性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7):192-192,193.

[6]陈萍萍,朱斌.手术患者护理中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其手术部位感染率的影响[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11(1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