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

/ 3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

白凯,蒲清平

白凯,蒲清平

摘要:和谐社会是千百年来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是人们对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理想状态的追求。用和谐社会的追求理念来指导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就是要求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达到“人职和谐”、“人群和谐”、“人制和谐”的境界,并为实现这种境界而不断探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和谐社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51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33X(2011)05-0011-03

和谐社会是千百年来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是人们对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理想状态的追求。构建和谐高校是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关键主题,而和谐的人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因此要有序、成功地构建和谐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对人的关注、激励与发展。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和谐的辅导员队伍对和谐学生的培养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在和谐社会的视域下来探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和谐社会的内涵

关于什么是和谐社会,许多学者从各种角度给予了不同的阐释。本文所阐述的和谐社会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和谐思想。在中外思想史上,和谐思想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如在儒家、道家的言论中,早就有和谐思想的萌芽,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等就曾提倡和谐。和谐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普遍适应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领域。只要有关系存在的地方,都可以并且应当追求和谐。我们通常讲和谐主要是指自然界内部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的内外和谐等等[][1]。二是和谐社会的特征。和谐社会的特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方向与目标。和谐社会的特征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

和谐社会的实现是各方面共同发展的结果,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实现人的和谐,因此,如何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的内外和谐,就成为实现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也是和谐高校构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二、和谐社会视域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理论阐释

从和谐社会视域来探讨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就是指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应该体现出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的特征,具体有以下三层含义:第一层是“人职和谐”,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要使他们能够胜任这个岗位,进一步到热爱这个岗位,直到个体与职业之间形成和谐共荣,为自己在这个岗位工作而自豪,使他们在工作中充满活力。第二层“人群和谐”,就是辅导员群体之间、辅导员与其他教师的团结合作、诚信友爱、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第三,“人制”和谐。就是指辅导员的发展建设需要有一些规章制度相匹配,只有健全辅导员的组织机制,完善辅导员队伍的管理制度,为辅导员提供广阔的空间,才能使辅导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使学校的辅导员工作顺利的开展,最终使整个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达到一种安定有序的状态。和谐社会视域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职和谐”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首要目标

“人职和谐”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首要目标。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目标就是要使他们能够胜任这个岗位,进一步热爱这个岗位,从而使个体与职业之间形成和谐共荣,为自己在这个岗位工作而自豪。人职和谐是一种理念和信仰,它是在对自已、对职业、对社会发展正确、客观认识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已,认识职业,就无法实现人职和谐。人职和谐不仅能够带来个人的身心愉悦,使人充满活力,而且还能产生高效、优质的工作业绩,能够最大程度地改善个人的职业生活质量。但当前,“人职不能和谐”现象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第一,部分辅导员缺乏相应的学科背景与工作能力,不能胜任辅导员的工作,在现有岗位上工作业绩低甚至感觉吃力;第二,由于辅导员在高校的地位仍旧十分尴尬,其工作性质介于高校行政人员和教师之间,辅导员岗位被认为只是高校学生管理中一个阶段性岗位,所以部分辅导员认为这项工作不是可以让他们终其一生的职业;第三,一些辅导员在工作几年以后,就慢慢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现象,如在工作中缺少主动性、缺乏活力、表现出呆板和惰性,工作态度逐渐消极冷漠等,而绝大多数高校还不能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采取有力的改善措施进行调适。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说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首要目标是实现“人职和谐”。

(二)“人群和谐”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人群和谐”就是辅导员之间、辅导员与其他高校教师团结合作,共同促进,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人与社会的关系可以说就是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所谓群体,就是持续地进行相互作用与共同活动的许多个人结合而成的有机体。辅导员队伍本身就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和谐程度对学校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目前,由于辅导员队伍的学科背景复杂,个人知识结构不够全面,导致部分辅导员在工作中只侧重开展自己擅长的工作内容,很少思考利用群体的优势,甚至出现“同类相轻”的现象,这都说明一些辅导员缺乏群体意识。此外,虽然辅导员是教师又是管理干部,而在实际状况下,辅导员则是处于被两个群体边缘化的地位,在建设和发展上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在对辅导员的调研中,当被问及“你认为学校的干部、教师对学生思想教育重视、支持的程度如何?”时,认为“非常支持”的占4.5%,“比较支持”的占40%,“不太支持”的占26.5%,“不支持”的占14%。[][3]这使得辅导员处于孤立的状态,未能得到其他教师的认同。因此,关于如何加强辅导员队伍的群体意识建设以及如何得到其他教师的认同,从而实现“人群和谐”,这应该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人制和谐”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

“人制和谐”就是指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建设需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管理辅导员的行为,这是开展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人职和谐”体现的是和谐社会的“安定有序”与“充满活力”,它们强调的是辅导员的组织机制健全、管理完善,辅导员在规章制度下工作能够不断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能够不断激发自己的才能,一切有利于辅导员工作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等。然而,我国目前的辅导员管理制度仍然沿袭多年来使用的多层领导体制,容易产生管理上的冲突,从而影响工作的实际效率;学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的侧重点不够合理,不能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系统的规划,考评机制、晋升机制、培训机制等均不够完善,从而不利于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辅导员个人发展和进步。

三、和谐社会视域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

实现“人职和谐”、“人群和谐”、“人制和谐”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应然诉求,然而现实的状况与此却有一定的差距,这就促使我们要制定相应的对策,提高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质量,从而使学校的辅导员工作水平更上一层楼,使广大的学生得到实惠,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加强辅导员队伍的系统培训与指导,实现“人职和谐”

对于如何实现辅导员的“人职和谐”,这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对他们进行全程的培训与个性化的指导。

第一,所谓全程的培训是指对辅导员进行职前选拔、在职培训、职后教育等一系列的工作所组成。首先,严格把关辅导员的选拔。要公开选拔招聘能清楚认识自己,对辅导员工作有一定了解,具备较高思想政治素质,热爱学生工作,并具备从事学生工作所需要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业人员,以研究生为主,兼顾学科发展,尽可能地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中选拔。其次,加强在职培训,使辅导员能够胜任其工作。辅导员工作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宽广,对辅导员应具备各种综合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因此要不断加强培训,使其能够胜任这种岗位。最后,加强职后教育,使辅导员能热爱其工作。职后教育主要是抓好辅导员的职业忠诚教育,职业忠诚主要是指对于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真负责态度及愿意为此献身的精神。高校要对辅导员加强教育,开发和提升辅导员的精神力,激发和培育辅导员的忠诚意识和敬业精神,使其能高度认同这一角色并为之奋斗一生。

第二,所谓个性化的指导是指对每个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积极引进职业生涯管理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明确辅导员自身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帮助其确立自身的专业目标、岗位目标和职级目标等,并定期对其执行的情况进行督促,从而实现其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加强辅导员队伍的群体意识建设,实现“人群和谐”

群体意识是指个人心灵深处固存着的对所在群体的评价性反映。这种反映是群体有机构成的深层根据,是人群和谐的心理基础。一般说来,群体意识主要有归属感、认同感和互动感。[

][4]而对于辅导员队伍的群体意识建设,也可围绕这几方面开展。

第一,对于辅导员队伍自身这个群体来说,要形成一种归属感与互动感。归属感是个人心中自觉地归属于所在群体的一种意识。在归属感的支配下,个人在从事工作活动,进行认知和评价时,就会自觉地维护群体的共同规范和共同利益,并与群体内的其他成员产生思想共鸣和心理沟通,大家都愿意团结互助,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互动感是个体对所在群体中各个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意识。身处在一个高水平的群体中,互动感将迫使每个人把其他群体成员既当作合作伙伴,又当成竞争对手,相互之间既有利益协调的一面,也有利益冲突的一面,彼此之间不断保持互动的张力,在相互作用中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不断获得具有社会意义的成果。因此,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应该积极开展相应的活动来增强辅导员在这个群体的归属感与互动感,促进辅导员工作的良性发展。

第二,对于高校教师这个群体来说,辅导员与其他教师之间应该形成一种认同感,特别是其他教师对辅导员及其工作的认同。认同感是个人关于自己与所在群体在利益、志趣、信念、评判标准、认知情感诸方面一致性的意识。前面谈及到一些辅导员感觉自己在学校里被边缘化,自己对辅导员工作产生了职业倦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感觉学校对于辅导员的利益分配、评判标准、认知情感等没能得到认同。因此,对于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不仅需要学校制定相应的制度与政策来促进辅导员的发展,同时也需要学校的其他教师与工作人员的通力合作,并且认识到大家都是在为教育学生、为学校的发展而工作,使得辅导员队伍及其工作得到认同。

(三)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运行机制建设,实现“人制和谐”

实现“人制和谐”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辅导员在相应的管理体制下,能够充分的施展自己的创造才能,并且使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因此,需要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运行机制建设,为辅导员提供良好发展的平台。

首先,制定严格的选拔机制。第一,要严把入口,规范辅导员队伍的选聘程序。选拔过程中要注重程序的规范,及时公示,使选拔工作切实做到公正、透明。第二,公开招聘,不断优化辅导员队伍的学缘结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达到优势互补。

其次,建立系统的培训机制。第一,建立分层递进的培训体系。根据辅导员工作的要求与特点,建立起以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分层递进的培训体系。第二,实施个性化培养的培训方案。尊重辅导员的个性化需求,促进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实施辅导员工作技能分类和培训,量身定做具体培训方案。

再次,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第一,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建立以考察德、能、勤、绩、廉为主要内容,以考察岗位职责履行情况为重点,以自我测评、学生测评、辅导员互评、学院测评、学校测评为手段,以校、院两级考核为途径的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第二,创新考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科学有效地开展辅导员考核。第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将考核评价结果与辅导员评优奖励、岗位聘任和发展晋升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把辅导员工作评价结果作为评优奖励、发放岗位补贴、发展晋升的主要依据,不断完善辅导员工作持续提升的激励机制。

最后,建立良好的发展机制。第一,制定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制度。在职称评定上,要建立单独的辅导员职称评定系列,制定与辅导员工作实绩相结合的评定标准。在辅导员的职务晋升上,要把辅导员作为高校的后备干部,引入竞争机制,按照“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原则,拓宽辅导员成长进步的渠道,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第二,建立职业发展愿景。高校要针对辅导员的发展意愿和职业规划,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创造条件,使他们看到职业发展的愿景。

参考文献:

[1]张华玲.和谐社会内涵与四个规定性[J].求索,2005,(1):70—71.

[2]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第1版.

[3]罗涤,姚木远.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状况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7,(6):84-86.

[4]黄志斌.关于个人与群体和谐机制的探讨[J].理论建设,1995,(1):88-91.

[5]秦涛,刘伟.借鉴与思考: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趋势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S1)

[6]赵宏.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

[7]周济.切实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R].2006-4-27.

作者简介:白凯(1970—),男,汉族,重庆交通大学党委组织部,副教授,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高等教育管理。蒲清平,重庆大学城环学院。

作者单位:白凯,重庆交通大学党委组织部,重庆邮编400074;蒲清平,重庆大学城环学院,重庆邮编400030

TheCollegeCounselorsUndertheHarmoniousSociety

BAIKai1,PUQing-ping2

(1,ChongqingJiaotongUniversity,Chongqing400074,China;2,ChongqingUniversity,Chongqing400030,China)

Abstract:Aharmonioussocietyisthecommonpursuitofmankindforthousandsofyearstheidealofsocialorderandpeopleofthestate'spursuitoftheidealrelationship.Thepursuitofaharmonioussocietywiththeconcepttoguidetheconstructionofcollegecounselors,collegecounselorsarerequiredtoachieveteambuilding"aharmonioushumanlevel,""crowdharmony","-aharmonious,"thestate,andconstantlytoachievethisstateCounselortoexplorenewwaysofteambuildingandnewmethodstoimprovetheoverallqualityofinstructors.

Keywords:harmonioussociety;collegecounselors;Sta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