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赵斯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赵斯平

赵斯平

南京三惠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工程项目施工具有单件生产、环境多变及严格而密切的配合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复杂性。只有把一项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对它进行合理安排和管理,及时调整和改进施工管理工作,才能使施工得以全面地达到优质、节省和快速的要求。本文在分析了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对策

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施工合同管理和质量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手段,尽可能地以最小的投入,建成使项目法人满意的合格产品,并使自己获得合理的回报。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再加上项目位置固定、生产流动、结构类型不一、量要求不一、施工方法不一、体型大、整体性强、建设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因此,施工项目的质量很难控制。因此,施工项目的管理目标确定后,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来实现。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

1.1安全认识不到位

建筑工程施工中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缺乏法律观念和意识,逃避承担法律义务和责任;没有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安全意识淡薄。很多生产经营单位只顾生产经营不顾安全的现象还很严重。有的企业新进职工不经培训就安排上岗,不懂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意识淡薄而引发的事故率不断上升,应对突发事故的预案和预案的实施明显不足。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安全管理手段落后。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有些企业建立施工管理制度的目的不是用于管理而是应付检查,既不重视制度建设,也不重视制度的贯彻落实。

1.2管理模式不合理

我国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其主要原因是管理模式不合理,而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是由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传承下来的,大型国有企业在这一点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具体表现为:以行政手段和硬性指令代替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筑企业按固定建制组织生产,违背了工程建设的客观规律,使建筑施工企业无法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不可避免地造成资产利用率低下。

1.3忽视施工准备工作加强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是保证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的前提。可是由于施工过程中往往盲目急切追求节省工期和人员配置开销,而导致在管理结构体系上遗留下监督某些必要工作进展情况的严重空缺,例如:材料供给速度慢、送试及报告出具不及时、机具未提前检修而故障频繁出现、资金周转余地小、设计变更或技术核定单签字盖章迟缓、必要的安全设施配置不到位而发生矛盾纠纷等。这些都源自于对施工进行前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不全面,反而造成人员、材料、机具、资金的不必要浪费,延误了正常施工进度。

1.4政府监管不到位,竣工验收把关不严

有些工程违反法定建设程序,未办理相应手续就盲目开工建设;有些工程层层转包,企业资质审查不严;有些工程施工图纸未经审查即开始施工,边施工边设计,盲目追求施工进度,留下很多质量隐患。验收作为工程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最初由政府监管部门把关,但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实行竣工验收备案制后,工程质量由业主负责,开发企业在验收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一些质量监督部门监督不力,竣工验收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

2.1严格施工进度

落实项目经理部各级管理人员的分工、职能和任务;进行项目分解,确定各个部分、各个阶段的进度控制目标;制定进度协调工作制度,定期开好调度会议;健全进度记录和报告制度。认真研究工程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并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变化,随时调整进度计划;对设计图纸中的疑点和问题及时以书面形式向领导和设计单位反映,要求澄清;认真履行岗位责任书中的义务;要经常与供货厂商、分包单位保持沟通;对对方影响工程进度的事件,要详细记录,及时交涉或提出索赔。

2.2制定成本计划,实行成本动态控制,成本控制是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的关键工作。在完成分包成本和责任成本分割并初步确定了两部分成本后,要制定出总成本计划,总成本计划除涵盖分包成本和责任成本外,还要考虑项目的现场经费、上级管理费、税金等因素。总成本计划分为两部分:一是项目不可控成本,指税金、上级管理费等项目管理层无法主观控制的部分;二是项目可控成本,总成本计划中除了不可控成本以外的成本,如分包成本、责任成本、现场经费等。可控成本是成本控制的重点,可控成本计划是在项目开工前的施工时间、施工条件、施工组织设计基础上制定的,随着工程的进展,必然会发生如施工方案改进、工程量改变、地材价格上涨等因素变化,因此对于成本计划要进行适时调整,以保证成本计划的指导性和控制性,在调整的同时要注意分析不同因素变化对原成本计划造成的影响程度。

2.3管理模式的调整

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具有流动性、阶段性、季节性和生产能力负荷的不均衡性,要求管理模式必须符合建设产品的特点。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应该借鉴国外科学的、成功的管理模式,结合我国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管理模式应当具有以下特点:建立具有弹性生产力、刚性产业结构和贴近市场等特点和科学合理的组织体系;施工管理与施工作业职能分离;建立科学务实的项目计划手段和严谨有效的项目控制手段。

2.4做好工程施工准备工作

建筑施工工程,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了解工程概况。要顺利开展工作,必须有备而战。首先要熟悉施工图纸、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了解设计要求及细部、节点做法,弄清有关技术资料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其次要熟悉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技术经济文件对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技术措施、施工进度及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的要求;弄清完成施工任务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最后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和了解,熟悉施工图纸,只是对工程的纸上了解,这是不够的。要清楚、全面了解工程,掌握工程概况,必须亲自到现场进行勘察、了解。这样才有利于更好地实施管理,落实施工方法,更好地完善工作。

2.5适时做好各方协调工作

作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对影响施工的停水停电,积极主动排除故障,尽快恢复施工,以免造成停工损失。加强与工程周边的联系,尽力解决施工的有关纠纷,同时及时提醒施工队人员各种管道和配电线的位置及走向,督促各班组的分工合作,按图施工,以免日后造成返工而拖延工期,确保按期保质交付使用。

2.6做好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在各项目之间,对现实的和潜在的劳动力进行周密计划,有效流动,合理调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效率。项目经理部要按照动态平衡、统筹优化的原则,建立劳动力整体优化、实现劳动力供给与项目需求最佳组合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对劳动力的分配和流向做出总体安排,保证劳动力与项目需求的总体平衡,并定期跟踪检查,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调整,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2.7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要建立健全项目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根据工程规模、工程情况等因素,按规定配置足够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确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安全教育,例行安全检查。把安全责任目标分解到岗,做到安全工作齐抓共管,保证项目安全目标的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要进行日常检查,结合工程和季节性特点,特殊情况可适当调整或增加。通过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掌握安全生产动态,发现施工生产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采取对策,消除不安全因素,保障安全生产。

3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对工程质量起保证作用,它对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益地搞好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管理策略、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安全控制等搞好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想搞好建筑工程项目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合理的管理策略。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施工单位要生存和发展,只有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增强自身实力,提高服务质量,才能不断拓展市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裴国忠:《浅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山西建筑》,2007年第19期。

[2]孙玉华:《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价值工程》,2010年第16期。

[3]郭武林:《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探讨》,《广东建材》,2009年第6期。

[4]黄桂池:《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策略的探讨》,《广东建材》,200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