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艺术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2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艺术教育

白守丞

白守丞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体育学科不但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培养,而且还要关注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在体育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将在我国的素质教育发展中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将艺术体育思想渗透到现代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在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愉快地学习,才能出现主动学习的趋势,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长。笔者现谈一些认识。

1将多彩的美术渗透到体育学习中体育与美术在教学上是一个教学近邻,我们体育教学在进行教学场地和游戏场地设计时,都需要美术这一学科知识的帮助与参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融入时要考虑:①游戏头饰的人物、动物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最好采用学生熟悉的人物、动物,有条件的尽量采用动画片中的人物和动物形象,这容易引发学生的联想和练习兴趣;②场地的图形设计应简单、有趣,便于练习,不要过于复杂,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③游戏场景地设计要注意游戏的连贯性,在设计游戏用具时,要考虑教具的利用率,尽量能多用几次,发挥游戏资源对教学的辅助作用;④布置的游戏场景尽量要与当时的季节相符合,便于学生把自己生活经验、知识与教学相结合,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挥和创新,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在进行场地设计时除了注意设计合理外,还要注意整齐、美观、有吸引力。场地上画的线要直、圈要圆、点要正,让人一看就产生美的感觉;同时还要结合教材需要,把练习场地设计成不同的图形,如,“8”字形、“☆”字形、“+”字形等等,再配上五颜六色的小彩旗,使学生一看就能产生练习欲望和学习兴趣。而这都需要体育教师对美术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及美术的运用能力。

2将快乐的音乐渗透到体育学习中体育学科与音乐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几乎每堂课都要用到音乐内容,把它们作为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喜欢旋律性音乐和好动的特点,将快乐的音乐融入体育教学。音乐与体育的融合,需要教师在课前选取适当的音乐内容:①吃透教材、结合教材选取音乐,从音乐教材中找音乐、生活中找音乐、媒体中找音乐,最后进行删减、改编、整合;②避免牵强附会,要从提高学习兴趣和达成教学目标出发选音乐内容;③音乐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和年级去选取,而且尽量选取学生熟悉和学过的音乐;④选取音乐的时间、节奏,要从学生的体能、兴趣出发,同时音乐节奏的强弱、舒缓还要结合教学内容。

3将优美的舞蹈渗透到体育学习中将优美的舞蹈渗透到体育学习中就是以舞蹈为主的愉快体育教学方法。即根据舞蹈的艺术性、健身性等特点,以男女生喜爱的现代交际舞、健身操、韵律操等活动内容为主,另外,也可选用不同民族的舞蹈为活动内容,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从而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4将中华的传统武术渗透到体育学习中4.1培养良好体态,控制力量训练。小学生的骨骺比较柔软,软骨成分多,故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折断但易弯曲变形。小学生的关节窝较浅,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的韧带较薄弱、松弛,所以小学生的关节伸展性与活动范围较大,灵活性与柔韧性容易得到发展,但关节牢固性较差,在外力作用下轻易脱位。小学生的肌肉收缩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但易恢复。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育不平衡,大肌肉和上肢的肌肉发育先于小肌肉和下肢的肌肉,肌力增长不均匀。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中应注意:对各种动作正确的身体姿势的培养,养成良好体态仪表,防止骨变形。但在力量训练中,负重练习要慎用,宜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12~13岁后,力量训练可逐渐增加,而且对小学生的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力量应均衡发展,各项素质搭配练习,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4.2以“双基”教学为主,控制耐力、静力训练。小学生的血液中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成人相比较低。神经调节系统还不够完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耗氧量大,所以心率和呼吸频率较快。但由于心肌纤维收缩力弱,心脏泵血能力小,所以每搏输出量小和血压都比成人低,呼吸肌的力量较弱,所以肺活量也较小。所以,我们在武术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小学生不宜过早的进行专项的耐力训练。在武术教学中,应以“双基”的教学为主,以平和的简短武术套路进行教学。以动作的速度练习为主,如冲拳、推掌等。而不宜进行过多的耐力、力量和静力性的练习。在武术教学中,小学生的运动量也不宜过大,应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密度与强度要注意交替节奏,练习时间不宜过长。科学的运用间歇训练、重复训练等方法。适当发展难度动作,尽量减少憋气、紧张性的练习,以免心脏负担过重,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同时,也应注意调整小学生在练习动作时与呼吸的正确配合,凡是使胸廓扩张的动作应吸气;反之则呼气。如在作跳跃的动作时应吸气;在落地的动作时应呼气等。

4.3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小学生的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不完善,兴奋过程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等。学习和掌握动作较快,但多余动作或错误动作较多。这主要是其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低,易疲劳,但恢复得也较快。神经活动中,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善于模仿;但抽象思维能力差。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中应注意: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避免单调的重复和静止性的活动。在进行套路动作练习时,应穿插分组练习、小组比赛或游戏等。并要安排休息。以免出现疲劳,提高他们的兴趣。在教授新的动作时,应少讲解,多示范。

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的能力,全面发展各项基本技能。在小学生武术教学时,教师或教练员不应求快、花、多,在产生错误动作时,要有耐心纠正。多采用直观教学法,应运用简单、易懂,形象生动的口令或口诀进行讲解,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帮助理解。

小学生武术教学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科学性很强的工作。通过小学生武术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和发现新的规律,改进和充实教学与训练的方法。在教学与训练实践中,除了遵循一般教学与训练的原则外,还要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八十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