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学校常见流行病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病毒性学校常见流行病防治措施

孙玉晶

孙玉晶(七台河市桃山区桃南街道朝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4600)

【摘要】目的讨论学校常见流行病防治措施。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增强体育锻炼,提高学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和抵抗力。提醒学生衣着要适当,无论天气怎样变化、不要骤增骤减衣服。

【关键词】学校流行病防治

一、流行性感冒

1.流感的主要症状:流感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病毒引起。发病主要见于冬春季节,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起病急骤,传播快,发病率高,传染率可达50%,常能引起暴发或流行。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寒战高热,伴有全身不适,肌肉酸痛,关节痛,恢复较慢,易发生并发症,严重可导致死亡。

2.防治措施:增强体育锻炼,提高学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和抵抗力。提醒学生衣着要适当,无论天气怎样变化、不要骤增骤减衣服。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洗手对学生来说都是防止呼吸道疾病的良好措施。同时,增加营养,多补充水分,做到开窗通风,经常洗晒被褥、换洗衣服。坚持“春捂秋冻”。“春捂”有利于抵御风寒,可以防止染上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在流行期要求学生尽量少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远离流感人群。

中药预防:很多中药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疗效显著。板蓝根是常用的抗病毒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另外,连翘、忍冬藤、山豆根、鱼腥草、重楼、青蒿、赤芍、桑寄生、贯众等中药对于菌毒均有抑制作用,具有抵抗病毒的功效。“莲花清瘟胶囊”和“银翘散”也是常用的中药抗病毒药剂,对于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饮食注意事项: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食品,少食肉类、鱼、虾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青菜,水果,忌食生、冷。

学习之余:多开展体育运动,这个时节春光明媚,是进行体育锻炼的大好时机。通过运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和增进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只有身体强壮了,疾病才不能乘虚而入。但是,运动过程中要注意一点,就是活动不能过度,活动后满头大汗,衣服湿透反而不好,甚至会因为过后身体回冷造成感冒,所以运动最好还是要适度。

其他注意事项:教室、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以保持空气的新鲜、流通。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手,勤剪指甲。家里的生活用品和衣服、被子在天气好的时候要勤洗、勤晒。根据气候变化注意增减衣服,避免着凉,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保证充足的睡眠,生活有规律。特别是去人多密集场所要戴口罩。

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他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他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无特效治疗方法,只能对症治疗以减轻发热、头痛和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

手足口病采取以下措施可大大减少传播,但还不能完全阻断传播:

1.常洗手,尤其在经常在公共场所。

2.消毒有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

3.清洗脏的衣物。

4.儿童发病头几天不要去幼儿园、学校或参加其他聚会。

三、非典型性肺炎

非典型性肺炎是由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引起,症状、肺部特征、验血结果没有典型肺炎明显,临床表现多为干性咳嗽、偶尔咳血等。

(一)如何预防非典型肺炎

1.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地方。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在公共汽车或出租车内要开窗通风。

3.要勤洗手,保持双手清洁。洗手时用皂液和流水洗手,时间在30秒以上。

4.避免用手接触眼睛、鼻子和嘴,触摸前应该先洗手。

5.注意饮食均衡,定时进行运动,有足够休息时间,减轻压力。

6.在公共场所经常使用的物品应该定期用消毒液浸泡、擦拭消毒。

7.在公共场所人群拥挤的地方可以带16层纱布口罩。

8.打喷嚏或咳嗽时,应该掩上口鼻,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二)如果接触过非典型性肺炎患者,应该采取的措施

1.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患者近期滞留的场所进行消毒,包括空气、家具和衣物等。

2.如果感觉不适,应该尽早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曾经密切接触过同类病人。

3.尽量避免探视非典型性肺炎病人,需要探视时,必须戴口罩。

(三)如果出现如下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由120提供急救车送到医院就诊

1.出现高于38℃的发热现象,同时伴有头痛、关节痛、全身酸痛无力等现象。

2.干咳少痰,偶尔有血丝痰,呼吸加速急促,呼吸窘迫。

3.服用抗菌药物没有明显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吉升,由浩然,王祥本.306例预防接种反应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1999年11期.

[2]李立明.流行病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