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比较

刘元早

刘元早(贵州省铜仁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贵州铜仁554300)

【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3-019-02

【摘要】目的研究MRI与CT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优劣,为临床选择影像学检查作出指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月~2009年2月有MRI及CT影像资料并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7例20个椎间盘。结果MRI诊断椎间盘突出17例20个,其中1例1个椎间盘为脱出;CT诊断诊断椎间盘突出16例19个椎间盘,1例1个椎管占位,其中3例3个椎间盘钙化,5例6个椎间盘真空征。结论CT与MRI有互补作用,CT结合临床CT检查应为首选检查,MRI是目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最佳检查手段,在CT检出结果与临床不符时应进一步行MRI检查。

【关键词】腰椎间盘MRI诊断CT

腰椎间盘突出是指腰椎间盘的髓核(或者髓核和纤维环的一部分)破出纤维环的移动状态。椎间盘脱出一般是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发生的,病理上分为变性期、彭出期、突出期、脱出期、髓核游离期等。[1]椎间盘退变不一定伴有间盘脱出,但椎间盘脱出大多伴有退变,少年椎间盘脱出和急性外伤性椎间盘脱出可不伴有椎间盘退变。[2]椎间盘膨隆几乎发生于腰椎。[3]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分为椎管内型(中央型、旁中央型、椎间孔型、游离型),椎管外型(外侧型,前侧型,Schmor1结节)。椎管内型椎间盘突出常压迫后纵韧带,硬膜囊前层、神经根及脊髓引起相应的症状。

1资料与方法

1.1经手术证治愈17例20个腰椎间盘脱出患者中,男12例,女5例,年龄35岁-65岁,平均50岁,病程10天-5年不等。重体力劳动12例,急性腰扭伤5例。临床上均有腰腿痛症状,其中伴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3例,伴腰神经压迫试验阳性4例,伴腰侧弯5例。17例患者入院前后均行CT和MRI检查。

1.2方法CT扫描采用东软全身螺旋CT机,先行侧位定位片,扫描层面和椎间隙中心线平行,常规扫描L3-S1三个椎间隙,每个间隙扫描4层,层厚3mm,间距1,用软组织窗及骨窗进行观察,倾斜角±30°。MRI扫描采用XGY0.35T永磁MR扫描仪,使用体部线圈,T1WI:TR350ms,TE30ms,T2WI:TR3500ms,TE130ms,均行矢状位和轴位扫描,层厚5mm,层距0.5,矢状位扫描9层,轴位扫描通常9层,必要时加扫。

2CT及MRI表现

2.1CT表现

2.1.1CT直接征象①椎间盘后缘向椎管内局限性突出软组织块影。其密度与相应椎间盘密度一致(介于骨质与硬膜囊之间),形态不一,边缘规则或不规则;椎间孔内突出表现为椎间孔内软组织肿块,脊神经显示不清;椎间孔外型为椎间孔外与椎间盘相连的软组织肿块②突出的椎间盘可有大小、形态不一的钙化;须与椎体后缘骨质增生相鉴别,钙化常孤立存在,多与椎间盘相连,上下层面无连续性,而骨质增生时椎体后缘较宽,上下层面有连续性;③椎管内硬膜外可见髓核游离骨片,其密度高于硬膜囊。

2.1.2CT间接征象①硬膜外脂肪间隙移位、变窄或消失;②硬膜囊前缘或侧方及神经根受压;CTM有助于显示蛛网膜下腔,脊髓及神经根受压征象。②椎间盘突出所致骨质骨质改变CT表现:脱出的髓核周围反应性骨质硬化,其形态不一,且不规则,多位于椎体后部表面。这可能是由于髓核脱出刺激引起反应性骨质增生或掀起骨膜致骨膜下出血,骨化所致。Ginsepe等报道4例腰椎间盘突出不常见的骨质改变:①突出间盘周围骨密质的线性糜烂;②椎管和椎间孔的不对称增大;③椎体骨松质的边缘硬化。[4]椎体后部Schmorl结节:CT表现为椎体后部类圆形或多环型骨质缺损,周边硬化,结节的骨性后壁呈弧线突入椎管,后壁与椎体相连或不连,常致椎管狭窄。

2.2MRI表现

2.2.1椎体边缘可出现局限性膨隆的软组织信号影,T1呈低信号,T2呈中等信号或低信号,其突出部分与髓核母体相连。

2.2.2当髓核完全突破纤维环并穿过后纵韧带时,即为椎间盘脱出,脱出之复合物与髓核母体之间有一“狭颈“相连,此征象失状位显示尤为清晰。

2.2.3脱出部分与髓核母体无联系时,即为髓核游离,形成硬膜外肿物,T2WI为低信号、无强化。

2.2.4椎间盘变性表现为T2信号降低,椎体终板信号可分为:I型(水肿期),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II型(脂肪期),T1WI高信号,T2WI等信号;III型(硬化期),T1WI低信号、T2WI低信号。

2.2.5Schmorl结节是髓核向相邻上下椎体内突出所致,表现为与椎间盘信号相同并相连的半圆形结节,边缘为低信号环。新鲜的Schmorl结节周围可见骨髓水肿。

3结果

3.1CT扫描17例20个椎间盘突出中16例19个为椎间盘突出,1例1个椎间盘椎管占位,其中中央型后突出5个,左旁中央型7个,右旁中央型6个,椎间孔型1个,病变部位位于L3~4椎间盘5个,L4~5椎间盘8个,L5~S1椎间盘6个,其中3例3个椎间盘钙化,5例6个椎间盘真空征。

3.2MRI扫描MRI检查17例诊断为椎间盘17例20个椎间盘中,19个椎间盘为突出,所见与CT相差不大,只是钙化与真空显示欠佳。1例1个CT诊断为椎管占位的为椎间盘脱出,显示为向下脱出。

4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位置和大小,局部神经根及硬膜囊受压程度,可表现为单或双侧腰腿痛,下肢及会阴部感觉减退或消失,下肢肌力减退,大小便功能障碍,腱反射减弱等。根据CT表现结合临床表现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并不难,当多个椎间盘突出时对责任椎间盘的认定也很重要。医学影像检查在椎间盘突出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常用的检查为CT和MRI,与MRI比较,CT的优势在于可清楚显示椎间盘积气及疝出的椎间盘有无钙化。MRI的椎间盘检出率和准确性高,则更能反映变性形态及信号改变以及受压脊髓有无变性改变。另外,由于MRI的组织分辨率及多方位成像能力,也更有利于显示膨出或疝出的椎间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5]当髓核游离,形成硬膜外肿物时,需要与硬膜外肿瘤相鉴别,肿瘤T2WI高信号,明显强化。MRI能较好地鉴别椎间盘髓核游离与椎管肿瘤。椎间盘术后症状不减轻或复发,MRI检查有助于确定残存和复发椎间盘突出。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的真实程度及判断中央型及侧偏型的粗略估计,略不及CT的直观性,MRT对椎间孔型的侧突易于漏诊。CT扫描速度快,但具有放射性;MRI无放射性,但扫描时间长,价格相对较高,而且有禁忌症。CT与MRI有互补作用,CT检查应为首选检查,MRI是目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最佳检查手段,在CT检出结果与临床不符时应进一步行MRI检查。

参考文献

[1]胡春虹,汪文胜.MRI诊断袖珍手册.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9,285:287.

[2]王云钊.中华医学影像学.骨肌系统卷.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5-161.

[3]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657-658.

[4]曹丹庆,蔡祖龙.全身CT诊断学.人民卫生军医出版社,1996,617-618.

[5]李联忠陶慕圣脑与脊髓CT、MRI诊断学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68-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