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 2

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李定吾1李成杰2

1新化县游家镇如家村卫生室;2新化县游家镇卫生院湖南新华417609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应用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随机选取我室2013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并均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柳氮磺胺吡啶的单纯给药治疗,结合组患者给予中药结合柳氮磺胺吡啶的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对比。结果经统计对比显示,常规组患者临床疗效不及结合组效果理想,两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不良反应观察发现,两组并无较大差别,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结合应用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性较高,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得到医护人员及患者的肯定,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中西药结合;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安全性。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即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多发常见的大肠黏膜慢性溃疡及炎症病变,在中医范畴属“泄泻”、“肠风”、“脏毒”等[1]。该病多会累及乙状结肠、直肠,病灶多以溃疡糜烂为主,并可向近端结肠逆行发展,严重时疾病可累及全结肠和回肠末端。该病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样血便等,疾病活动期患者全身还会出现消瘦、贫血、衰弱、水电解质的平衡紊乱、低蛋白血症等症状,甚者出现并发性中毒性巨结肠等[2],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该病好发于欧美地区,但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该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由于本病致病机理尚未明确,特异性治疗较为缺乏,因此治愈较差,治疗难度较大,患者疗程较长,预后差,极易复发。临床的治疗方法多以氨基水杨酸盐类为主要治疗药物,但疗效不理想。为进一步了解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特设计此实验进行探讨,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室2013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并均分为常规组和结合组两组,其中常规组患者45例,男性27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37.33±7.42)岁,病程3个月-11年,平均病程(5.3±1.2)年,患者病灶分布分别为直肠21例,全结肠炎11例,直肠乙状结肠13例;结合组患者男性有31例,女性有14例,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39.45±7.21)岁,病程4个月-12年,平均病程(4.9±1.3)年,患者病灶分布为直肠炎17例,全结肠炎7例,直肠乙状结肠炎21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试验,并签署相关同意知情书,患者的基础资料均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获得,统计学检验后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就诊或者住院后均给予一般治疗,病情严重患者给予相应的对症补液治疗。常规组患者实施单纯性柳氮磺胺吡啶给药治疗,患者每天口服4次,药量总计4g。结合组患者在给予柳氮磺胺吡啶给药治疗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方口服治疗,药方内容为:30g黄连,6g生甘草,30g蒲公英,10g莪术,30g败酱草,24g炒白芍,15g焦白术,6g木香,6g防风,30g合欢皮。水煎药剂450ml,分为三次,每天温服。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一周的治疗,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给予抗感染及酸碱平衡纠正等对症的常规措施。

1.3患者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痊愈:结肠镜检查肠粘膜完全恢复正常,临床表征小时,患者恢复正常体征;显效:结肠镜检查肠粘膜,黏膜基本正常,患者临床表征基本消失;有效:结肠镜检查发现黏膜具有轻度炎症或者假息肉形成,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改善;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表现及结肠镜检查均无明显效果改善,甚者出现恶化。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所有患者均给予1-2疗程的治疗,并进行了为期1-7个月的随访调查,经试验结果统计显示,常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而结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灶主要分布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累及范围可到达远端结肠及直肠,致病机理尚未明确,研究表明其发作与免疫、精神、遗传、感染等因素具有密切关联。溃疡性结肠多发病缓慢,在我国,患者病情多以轻中型为主,但今年发病率逐年增加。传统医学认为该病机理多由过度劳累及饮食不当导致,脾胃功能的障碍是本病发作的主要因素。临床西医治疗多采用氨基水杨酸盐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相关治疗[3],但临床效果不甚理想。本实验所用中药方中,黄连可抑制革兰氏阴性菌及阳性菌,败酱草可抑制甲、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及肺炎双球菌,焦白术使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得以增强,炒白芍对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消化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及条件致病菌等具有抑制作用,木香、防风、生甘草、合欢皮和莪术等分别可进行抗菌消炎、改善肠道易激惹状态、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止痛等作用[4]。

试验结果表明,实施中西结合治疗的结合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7.78%,两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有不良反应患者出现,其中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而结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两组患者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由于单纯的西医治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资料:

[1]陈正超.中西药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433-434.

[2]邬振国.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2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23):4804-4805.

[3]陈文杰,杨勤.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治疗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3):251-254.

[4]马燕,李勇.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及护理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3):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