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不良事件减少护患纠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防范不良事件减少护患纠纷

陈华琼

陈华琼(四川省旺苍县人民医院628200)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0-0367-02

【摘要】在医疗服务中,护理人员与病人交流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加之护理工作繁忙琐碎及操作的重复性,因而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与护患纠纷的机会随之增加。为了提高服务质量,确保病人安全,避免和防范护理不良事件,减少护患纠纷是护理管理的重点。

【关键词】防范不良事件纠纷

1护理不良事件与纠纷的常见原因

1.1技术性原因

护理技术操作是最常见的原因,如静脉穿刺不成功,抽血失败,导尿和插管不顺利等。

1.2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

表现在护士对病人不负责,工作时思想不集中,巡视观察病人不到位,汇报病情不及时。执行护理规章制度不严格,护理措施不到位,如卧床病人翻身不及时,床单元未及时更换而发生压疮。违反护理操作规程等而发生不良事件引发护患纠纷。

1.3服务性原因

由于护理工作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解释问题不详细,加之操作失误,引起病人不满而发生护理纠纷。

1.4查对制度不严格

查对制度贯穿于所有护理操作中,查对制度不严,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致使给病人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物,打错针;只看药品包装,不看药名;查药名看字头不看字尾;对药品剂量查对不严;对用法,浓度查对不严导致护患纠纷。

1.5医院管理因素

医院设施不合理,如病房热水管道无烫伤标志发生烫伤。地面无防滑设施致病人跌倒,无床栏致病人坠床,无防护栏致病人坠楼。护理不当发生压疮,管道脱落等。人力资源不足,让家属做部分护理工作。法律意识淡薄,忽视医源性损伤。不按时巡视病房,护理措施不到位,违反护理操作规程等而发生不良事件引发护患纠纷。

1.6病人自身因素

病人自行拨出氧气管,拒绝输液治疗而使药物浪费,发生医疗费用而引发纠纷。病人自行外出发生病情加重引发护患纠纷。病人有心理疾病或晚期癌症发生自杀行为而引发医疗纠纷。,病人钱物被盗或丢失,被骗而引发纠纷。病人及家属对治疗效果不满意,对医疗费用和检查结果不满意而引发护患纠纷。

2护理不良事件与纠纷的防范措施

2.1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病人安全十大目标是为提高护理质量,避免或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的重要措施。开展病人安全教育,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保证。对新护士,严格进行岗前培训,强化三基训练,安排高年资,能力强的护士进行一对一带教指导。作好入院时的安全告知事项,与病人达成安全共识,将医疗护理中的潜在危险及防范措施告诉病人及家属。进行各种操作时应履行告知程序,指导病人正确配合医护人员,详细介绍各种不遵医行为所引起的弊端,从而引导病人与家属积极参与安全管理。

2.2严格执行护理查对制度

护士要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对老年人,儿童,危重昏迷病人要按需要加防护栏,躁动病人应用安全约束带防止坠床,精神异常和有自杀倾向的病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安置在远离门窗,墙壁,距离护办室近及多人居住的房间,避免单人居住并留陪伴加强看护。防止因护理人员疏忽大意而发生意外。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到位,健康教育安全告知达到预期效果,防止烫伤,冻伤和压疮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

2.3开展人文管理

管理者与护理人员之间应建立沟通桥梁,经常交流,合理排班,形成流程化护理操作。如节假日,中午,夜间等排班时要注意年资搭配,弹性排班,根据科室需求,保障足够的人力,减少因人为因素而引起的不良事件发生的护患纠纷。

2.4积极上报护理不良事件

建立有效的护理差错及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开展优质服务,病人安全十大目标是医疗护理质量监控与管理的核心目标。对待护理不良事件的奖惩制度严重地影响其上报率。自愿报告系统的建立是安全管理的进步。对不良事件发生过程和环节进行分析,及时发现护理工作流程中的不足之处,提示管理者质量管理的要点,及时改进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2.5规范服务言行,提高业务水平

在工作中护士解释要耐心,建立好护患关系,沟通因人而异,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重视护理文件的书写,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无涂改。加强业务学习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实行价格公开,规范收费行为,为病人提供一日清单制和费用查询制度,让病人心中有数。提高服务的主动性是防范护患纠纷的有效措施。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真正把病人的治疗护理落到实处,才能消除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不良事件而引发的护理投诉及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