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叶建筑测量曳野教学赛证冶一体化实训教学模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2

高职叶建筑测量曳野教学赛证冶一体化实训教学模式探讨

郁俊超

Integrationof"TeachingCompetitionCertificate"PracticalTeachingofHigherVocationalBuildingSurveying

郁俊超YUJun-chao(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南京210048)(NanjingCollegeofChemicalTechnology,Nanjing210048,China)

摘要院高职建筑测量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本文探讨分析课程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的内容、方式、评价体系,以期探索出更好的建筑测量实训模式。

Abstract:Asanimportantbasicprofessionalcourse,highervocationalbuildingsurveyingisastrongpractical,integrated,theoryandpracticecourse.Thispaperdiscussesandanalyzestheproblemsofcoursetrainingteaching,teachingcontent,methods,evaluationsystem,inordertoexplorebetterbuildingsurveyingtrainingmode.

关键词院建筑测量;教学赛证一体化;实训教学Keywords:buildingsurveying;integrationofteachingcompetitioncertificate;practicalteaching

中图分类号院G712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10-0271-020

引言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而建筑测量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理论与实践并重,尤其突出对技能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强实训环节,做好实训与理论的良好融合。

1目前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师资力量不足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在这两年招生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专业教师就严重不足。从09年的两个专业各一个班到11年两个专业共8个班的过程中,建筑测量课程的教学一直由两名教师承担,同时还肩负着其他课程。此外,学校目前还没有配备专门的实训指导教师,因此,教师必须同时承担理论以及实践的教学。这样就给实践教学的安排带来一定的困难。

1.2实训建设滞后由于建设资金的缺乏以及前几年招生数较少,测量仪器设备没能及时跟上。往往要十名同学一组,这样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就没有充分的动手时间。有的学生主动性不够,更不会主动去联系。此外,小组多了以后教师在练习指导时不能照顾全体,不能及时地解答或指出相应的问题。

1.3实训课时不足目前,建筑测量课程的教学时数为45课时,在这个课时里要完成理论教学以及课堂实训。此外,再加一周的集中实训。而目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全站仪、GPS等仪器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如果仅仅讲解水准仪、经纬仪、钢尺量距等内容会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脱离实际。因此,必须加入这些内容,而加入后课时又显不足。

2设计实训教学项目2.1实训特点实训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为了达到该目的就需要对原有实训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改革以往理论与实践脱节,即:“教室上课+课后实践”的模式。该模式就是将理论部分在教室里集中讲解,先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个简单的了解,讲完以后对需要动手的操作技能练习,再将学生集中到实训场地练习;由于期间隔了一段时间,学生有没有课后主动复习、课前先预习的习惯,学生到实训场地一无所知。这样教师又要重新讲解测量仪器的结构和示范仪器的操作,而且这一次在实训场地上课,很多学生都没办法精神再集中,因为不管是仪器结构讲解,还是教师操作示范的话,只有站在前面几排的同学听的清楚,后面的同学由于环境的嘈杂根本听不到教师讲解过程和内容;而且在实训过程中,由于学生分布较散,加上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很难对每个学生都能够辅导到位[2]。

2.2基于工作过程来选取教学内容在实训时间有限,内容较多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实训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实训中删除一些脱离工作过程的内容,如地形图的测绘。从而确定实训的项目。通过设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实训教学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训与生产实践之间的“时差”,使课程教学与实际工作过程相衔接,实现实训项目与工作任务的对接,以达到人才“零距离”上岗的培养目标[3]。实训内容设计见表1。

3合理设计考核制度3.1引入实训比赛制度为更好地满足实训教学要求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构建相对科学的实训评价体系,改革以往的评价方式是必要的。以往的测量实训成绩是由小组成绩及个人的实训报告成绩组成。而实训报告在课后存在大量抄袭现象,即体现不出学生的心得,教师也无法从中获得学生的想法。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学习中形成你超我赶的学习氛围,我们根据时间和教学需要,引入比赛制度,将水准测量以及全站仪使用列为考核内容。每位学生在实训结束时考核水准测量以及全站仪。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两个项目的测量以及内业计算的结果加上平时出勤、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表现给出综合评价。将考核分为4部分进行,评价标准以五等测量员考核要求为依据。各评判指标权重见表2。

3.2推行考证制度将考取测量员证作为学生毕业的前提条件。在“双证书”制度下,除了学校规定的英语等级证书外,学生必须要拿到一张专业技能证书。因此,我们把测量证作为双证书中的一张证。考证由江苏省测绘局的相关职能部门实施。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鼓励成绩优秀学生报考四级测量工证,其他同学报考五级测量工证。这样给学生带来的学习的动力及积极性,给教学带来了良好的效果。

3.3建立实训室开放制度积极利用学校的鼓励政策成立测量兴趣小组,在学生二年级上半学期选择对测量有兴趣的同学参与进来。并且从中选择优秀的学生参加江苏省大学生测量技能大赛。利用课后及休息日在学校内进行测量练习。练习的时间固定为每周两次,在这两次中都有教师布置任务,其他时间学生有练习需要填写相关申请表同意后到实训室领取仪器设备。这样可以增加大量的练习时间,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技能。同时,这些学生可以帮助其他同学,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同时实行小组考核的成员连坐制迫使优生必须辅导差生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辅导教师组织小组开展讨论技小组和个人分别写出实训总结[4]。

3.4合理编写实训教材依据江苏省大学生测量技能大赛、测量工证的项目、对施工单位进行调研以及学校实际编写实训教材。

4小结建筑测量实践教学的探索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要不断努力探索、创新以及总结经验教训,这样才能够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对高职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院[1]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6-11-16.[2]沈杰.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的建设思考[J].今日财富,2011(11).[3]姜树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教学组织与实施探索[J].大学教育,2012(3).[4]傅为华.基于工作过程的模拟情境实践教学法的探索与应用-以高职《工程测量》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__作者简介院郁俊超(1983-),男,江苏宜兴人,硕士研究生,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建筑材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