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针加电合艾条温和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2

体针加电合艾条温和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陈英1曹晶晶2

陈英1曹晶晶2(1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漯河462002;2河南职工医学院河南郑州451191)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5-0419-02

【摘要】目的探讨体针加电合艾条温和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40例采用电针加艾条温和灸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口服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治愈17例(42.50%),好转21例(52.50%),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治愈8例(40.00%),好转10例(50.00%),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疗效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从毒副反应比较看,电针加艾条温和灸组无任何毒副反应,而雷公藤多甙片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45.00%。结论电针加艾条温和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并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关键词】体针加电艾条温和灸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因类风疹病毒、链球菌等感染后引起自身免疫功能紊乱而导致以多个关节、滑膜、血管、骨质为主的炎性病变[1]。如不及时控制病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以及血管炎病变累及全身各个器官。笔者采用体针加电合艾条温和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共收治60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人。根据随机抽样,对比齐同的原则将病人分为治疗组(电针加艾条温和灸)和对照组(口服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组40例中,男8例,女32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62岁;病程最短3月,最长7年;类风湿因子检查:20~100IU/mL21例,100~200IU/mL13例,>200IU/mL6例,辨证分型:风寒湿阻证24例,热邪阻痹证13例,痰瘀互结证2例,肝肾亏虚证1例。对照组20例中,男4例,女16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63岁;病程最短4月,最长7年;类风湿因子检查:20~100IU/mL10例,100~200IU/mL7例,>200IU/mL3例,辨证分型:风寒湿阻证12例,热邪阻痹证6例,痰瘀互结证1例,肝肾亏虚证1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病例均经实验室和X线检查确诊。收为观察治疗病例。

1.2诊断标准依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2]拟定:①晨僵≥1小时(≥6周);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痛肿(≥6周);③腕、掌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6周);④对称性关节肿(≥6周);⑤手X线片改变;⑥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所有病例均经检查排除关节畸形、骨髓抑制及心肾功能障碍等症,剔除各种原因所致的脱落病例。

2治疗方法

2.1体针加电治疗组主穴取双侧足三里、阳陵泉、合谷、太溪、悬钟、阿是穴。风寒湿阻证配三阴交(双)、阴陵泉(双);热邪阻痹证配曲池(双)、血海(双);痰瘀互结证配脾俞(双)、丰隆(双);肝肾亏虚证配肝俞(双)、肾俞(双)。患者取仰卧位(针肝俞肾俞时取伏卧位),所取主配穴、所用针具及医者手指经常规消毒,将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再将针柄与G6805-1型治疗仪导线连接,选连续波中频率,电流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出针。

2.2艾条温和灸上述操作出针后点燃苏州医疗用品厂产纯艾条1支,分别在上述施针穴位上施温和灸(每穴10分钟)艾火距穴位约1寸左右,以施灸部位局部潮红又不产生灼痛为度。

上述治疗每天1次,30天为1疗程,2疗程后评定疗效。

对照组采用口服雷公藤多甙片,首次剂量20mg,其后10mg/次,3次/天;20天后改为10mg/次,2次/天;30天后改为5mg/次,2次/天。30天为1疗程,2疗程后评定疗效。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依据《中医病症诊疗标准》[3]拟定。治愈:关节疼痛、肿胀消失,活动功能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好转:关节疼痛、肿胀减轻,活动功能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关节疼痛、肿胀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

3.2治疗结果

(1)两组治疗结果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治疗结果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两种疗法副反应比较,见表2

表2两种疗法副反应比较例(%)

注:两组相比,*p<0.01

从表1可以看出,体针加电合艾条温和灸组的总有效率与口服雷公藤多甙片组基本一致(P>0.05),但从表2的副反应比较看,体针加电合艾条温和灸组无任何毒副反应,与口服雷公藤多甙片组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3.3随访情况治疗组治愈17例中,经2年的电话随访无复发;对照组治愈8例中,有3例在4个月内复发,经体针加电合艾条温和灸后治愈。

4典型病例

林XX,女,48岁,于2008年4月26日就诊。因6年来双手中指关节、腕关节肿胀疼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近7天加重就诊。查:见双手中指关节、腕关节肿胀,热痛,僵硬,屈伸不利,腕关节尺侧压痛明显,活动受限。拒触按,得凉稍舒,体温38.50c,口渴,心烦,溲黄,舌红,苔黄燥,脉滑数。实验室检查示:类风湿因子200IU/mL,血沉44mm/L,X线显示腕关节骨质疏松。西医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属热邪阻痹。即采用针刺双侧足三里、阳陵泉、合谷、太溪、悬钟、阿是穴配曲池(双)血海(双)得气后将针柄与G6805—1治疗仪导线连接,留针30分出针,出针时用泻法摇大针孔不按压。后同时点燃2支艾条依次选双侧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阳陵泉、太溪悬钟与阿是穴施温和灸每穴10分钟,10次治疗后疼痛消失,但红肿未见消退,15次电针加艾条温和灸后红肿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共经17次治疗,复查类风湿因子正常,血沉正常而痊愈。随访2年无复发。

5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因先天秉赋薄弱,正气不足,肝肾虚损,又兼风寒湿毒之邪乘虚内侵,流注经络,而致气血运行受阻,筋骨失养,不通则痛。其病机的关键为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从而导致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足三里为多气多血足阳明胃经之合穴,阳陵泉既是足少阳胆经合穴又是筋之会穴,两特定穴针灸并用加强了健脾和胃、扶正培元、舒筋利节、通经活络、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之功;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又居腕部,太溪为足少阴肾经输(原)穴,“输主体重节痛”,悬钟为八会穴之髓会,三穴相配更能发挥其健脾胃、疏肝胆、清热利湿、滋补肝肾、强筋利节之功;三阴交阴陵泉祛风化湿、散寒宣痹,曲池血海活血疏风、清热祛湿,脾俞丰隆健脾化痰祛痰,肝俞肾俞滋补肝肾,以助清热、祛湿、舒筋、蠲痹之功。本处方主配穴合用,相得益彰,加强了健脾和胃、清利湿热、化瘀利浊、通络止痛的作用。电针的镇痛、对机体各系统功能的调整和增加机体的防御免疫[3]作用同艾条温和灸的清利湿热、活血祛瘀,疏经通络、缓解局部的关节疼痛、调节人体的免疫机能的作用相结合协同了补肝肾、健脾胃、清热利湿、化瘀利浊、通络止痛,从而使筋脉通畅,气血调和则痹痛可蠲。

参考文献

[1]靳世英.新编中医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531.

[2]张立玉,戚爱萍,霍平均等.现代疾病诊疗常规[M].第1版.济南:济南出版社,1999:432.

[3]戴慎,薛建国,岳沛平.中医病症诊疗标准(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