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霉菌性乳腺炎的鉴别与诊治

/ 1

哺乳期霉菌性乳腺炎的鉴别与诊治

满冬梅张思义

满冬梅张思义(湖北黄石市妇幼保健院435002)

患者柯真梅,女,23岁,孕2产2,因左乳瘙痒、刺痛、左乳头红肿糜烂2月余,于2011年8月16号急就诊,2011年5月20号足月剖宫产一男婴,产后纯母乳喂养。

一周前,患者左乳头瘙痒加剧,乳头皮肤发红水肿,近两日左乳头红肿加重,糜烂并溃破,结痂、脱霄、黄色浆液性液体渗出交替出现,左乳房刺痛明显,自外涂消炎药膏无效,无畏寒发热、头痛等不适,近期未连续大量使用抗生素史。

体检:T36.8CP71次/分R18次/分;血压正常神清、面色红润;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正常,肝脾未及;双乳对称,两侧乳房基本等大,双乳头凸,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右乳头粉红色右乳房外上触痛,乳汁畅通;皮肤无红肿皮温不高无肿块;左乳头水肿,皮肤增厚,乳头表面同时可见红肿结痂和脱痂,及糜烂面溃破口,乳头表面呈渗出性湿润状;左乳晕周皮肤增厚,并见点片状结痂及炎性样渗出;乳汁流出尚畅,触痛明显;双乳房及乳晕周均未扪及肿块。

实验室检查

1、血液化验常规检查:白细胞正常范围;乳头表面刮片脱

落细胞涂片检查见大量脂滴和较s多上皮细胞,红染纤维素样物,未见Pajet’s细胞;

2、乳头表面病灶处取样作血清学真菌培养试验:4小时后,可见成串葡萄样真菌生长;

3、乳腺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改变。

按霉菌性乳头炎治疗(外涂达克宁霜,每天2次连续7天,百多邦软膏交替外涂),嘱咐患者暂停哺乳,4天后乳头裂口愈合,皮肤颜色渐转正常棕色,瘙痒逐渐消失,刺痛消除。因工作需要断奶一月,于2011.11.7来院复诊,见病侧(左侧)乳头痊愈,皮肤光滑肤色正常。

讨论

霉菌性乳腺炎诊断明确后治疗效果明显。

霉菌性乳腺炎非常少见,在妊娠哺乳期容易误诊为急性乳腺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病变局限,腋窝淋巴结肿大为良性表现,抗感染治疗有效[1]。而霉菌性乳腺炎应用抗真菌性治疗,才具有显剧疗效。

霉菌性乳腺炎要和乳腺乳派杰氏病(Paget’s)鉴别。

乳腺Page’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癌。文献[2]报道,乳腺派杰氏病合并乳腺癌占同期乳腺癌发病总数的0.19%;伴发乳腺肿块的派杰氏病约92%,为浸润性癌,常伴有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单纯性乳腺派杰氏病仅表现为乳头、乳晕湿疹样改变,超声检查乳腺内无明显病灶;合并乳腺癌时,除上述改变外,乳腺内可见肿块,超声图像常与浸润性癌相似。单纯性乳腺派杰氏病,病变局部涂片细胞学检查可见典型的派杰氏细胞。乳腺乳派杰氏病临床表现常有乳头/乳晕区皮肤湿疹样改变,皮肤增厚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瘙痒妁痛,乳头内陷回缩等症状,酷似湿疹,故也被称为湿疹样乳腺癌。乳腺派杰氏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容易被误诊为乳头湿疹[3],应尽早作乳腺超声检查,仔细观察库柏氏韧带与皮肤牵拉呈“幕状”结构的特征性表现,结合乳腺肿瘤共有特点综合分析[4],必要时可作乳腺钼靶X线摄片检查,对久治不愈者应结合乳头溢液涂片或皮损取活检明确诊断。乳腺派杰氏病早期确诊主要依赖于病理检查[3]。

霉菌性乳腺炎亦要与哺乳期乳腺癌相鉴别。

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是指发生在妊娠同时或产后1年内哺乳期间发生的原发性乳腺癌,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占乳腺癌总发病率的0.12%~3.18%[5];哺乳期乳腺癌发病年龄较轻,平均35岁,因妊娠哺乳期体内女性激素大量增加,乳房发育肥大,血运丰富,肿瘤生长迅速,乳腺癌的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与病理类型有关,哺乳期与非哺乳期无明确区别[1]。我国乳腺癌的平均发病率为29/10万,以每年2%-3%的速度递增,国内主要城市近10年来发病率增长了37.6%,其增长速度远高于世界乳腺癌高发国家—美国(美国乳腺癌发病率为70/10万,即每7个女性中就有一个被诊断出为乳腺癌)。

哺乳期霉菌性乳腺炎可因疼痛,母亲畏惧婴儿吸允,使乳汁排出不畅,乳汁储留淤积,加上常合并细菌感染,导致急性乳腺炎发病率增加;另外,因乳汁储留淤积,导致日后非哺乳性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发生增加,应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并做到追踪随访,最大限度的预防病情复发,另外在做好霉菌性乳腺炎的防治时,更要重视甄别危害极大的乳腺派杰氏病,防止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