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比研究

周高谭曙光

衡阳市中心医院湖南衡阳421000

摘要:目的:探讨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诊断为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2组,58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研究组接受小肠内排列术,对照组接受传统肠梗阻松解术。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2)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6月肠梗阻的复发情况。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6月肠梗阻复发率分别为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小肠内排列术能明显降低肠梗阻患者术后再发梗阻风险,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小肠内排列术;肠梗阻松解术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据流行病学显示粘连性肠梗阻占所有肠梗阻的30%左右[1]。目前传统的手术方法为肠粘连松解术,但是有日本学者对108例行肠粘连松解术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发生在术后6月、12月再次肠梗阻的几率达到15%、22%。因此我们拟收集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诊断为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分别行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松解术,试图探讨两种手术的疗效差异。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收集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诊断为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2组,58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研究组接受小肠内排列术,对照组接受传统肠梗阻松解术。研究组平均年龄(46.5±8.7)岁,男性38人,女性20人,平均腹部手术次数(1.2±0.5)次;对照组平均年龄(47.8±9.7)岁,男性25人,女性25人,平均腹部手术次数(1.3±0.4)次;2组人员性别,年龄,平均腹部手术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的批准。

1.2入选标准(1)年龄18~60周岁,起病后48小时内入院者。(2)既往有明确腹部手术史,入院保守治疗无效。(3)每个研究对象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3排除标准(1)患者纳入研究时生命体征不平稳者。(2)肝炎病毒携带者,活动性感染,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药物有过敏、恶性心律失常者。

1.4手术方法

1.4.1对照组全麻后进行气管插管,不选择原切口入路,根据术前X线提示选择梗阻严重部位作为手术切口,逐层切口腹部皮下组织,找到梗阻部位,无血运障碍者,将引起梗阻的粘连带进行松解;血运障碍者,行肠切除肠吻合;肠粘连成团状时,行局部切除;不易切除的部分,可用梗阻的上下肠襻间做侧侧吻合捷径手术。术后胃肠减压、抑酸、补液等治疗,逐步开始进流质饮食、半流质及普食。

1.4.2研究组麻醉方法及手术入路同对照组,行全小肠游离,血运障碍或粘连成团的肠段处理同对照组,切除阑尾后于残端开口处插入M-A管,逆行插入空肠,将小肠折叠排

列,结扎阑尾残端,M-A管右下腹引出并与腹壁固定。术后胃肠减压、抑酸、补液等治疗,术后2~3天开始使用肠内营养液,根据肠道恢复情况过渡饮食。M-A管保留1~2周,有肛门排气即可拔管。

1.5评价标准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2)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6月肠梗阻的复发情况。

1.6统计分析方法将资料录入EconometricsViews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使用t检验。两样本率用χ2检验法,当P<0.05时,判断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2.2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6月肠梗阻的复发情况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6月肠梗阻复发率分别为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粘连是腹部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但有粘连不一定会引起肠梗阻,只有当肠管成角或被卡压是才会出现梗阻症状,单纯性肠梗阻一般保守治疗都可以治愈,但若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此类患者需要急诊手术。尽管目前在肠梗阻松解术中采用多种手段如腹腔冲洗、放置防粘连材料来预防术后肠梗阻的发生,但是研究[2]指出二次手术对腹腔依旧是一种外来刺激,很有可能为日后肠梗阻埋下隐患。本次研究中发现对照组术后6月肠梗阻的复发率达到12%[3]。

本次研究发现接受小肠内排列术的研究组在术后6月未发生肠梗阻。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通过将M-A管插入小肠,使小肠按顺序排列,M-A管自身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可以将肠管排列成半环形,有效防止术后肠管折角或粘连带卡压肠管。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研究组手术时间稍长于对照组,我们认为可能是在小肠内排列术中需要松解全部小肠并且排放肠管有关。但是手术时间的延长给患者带来的益处同样十分明显:(1)通过肠道减压,促进术后肠蠕动功能的恢复[4-5]。(2)更早的接受肠内营养,维护肠道黏膜的屏障。(3)术后再发肠梗阻明显降低。此外M-A管的放置时间不易过长,以避免压迫肠黏膜形成溃疡出血,或出现功能性梗阻[6-8]。

综上所述,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小肠内排列术能明显降低肠梗阻患者术后再发梗阻风险,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若凡,李雪,刘佐军,等.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9):71-73.

[2]朱维铭.肠梗阻的手术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28(9):692-693.

[3]郑其龙,邹寿椿,张成武,等.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治疗多次术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7(6):471-473.

[4]雒建瑞,李爱昌,乔根生,等.肠排列术的历史与现状[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3):769-770.

[5]黎胜伟.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及预防进展[J].包头医学,2010,34(2):72-75.

[6]JesusM.Villar,AnaP.Martinez,MariaT.Villegas,KarimMuffak,AlfonsoMansilla,DanielGarrote,JoseA.Ferron.SurgicalOptionsforMalignantLeft-SidedColonicObstruction[J].SurgeryToday,2012,50(1):94-100.

[7]SharifH.EllozyM.D.,MichaelT.HarrisM.D.,JoelJ.BauerM.D.,StephenR.GorfineM.D.,IsadoreKreelM.D..EarlyPostoperativeSmall-BowelObstruction[J].DiseasesoftheColon&Rectum,2011,332(24):767-773.

[8]K.-M.Sieh,Kent-ManChu,JohnWong.Intra-abdominalhypertensionandabdominalcompartmentsyndrome[J].Langenbeck’sArchivesofSurgery,201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