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与健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人际关系与健康

杨惠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福建漳州363000)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5-0306-02

人际关系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人生课题。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旧有的生活模式和人际交往观念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新模式和新观念的冲击,因此,相当一部分人越来越感到人际交往是自己难以驾驶的问题。许多人在人际交往方面感到困难或难以适应,甚至因人际交往失衡诱发心身疾病。可见,对旧的生活模式和人际交往观念进行调整,建立新的人际交往模式和观念。

1.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它反映了个人或团体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交往双方各自的需要满足与否,以及满足的程度是人际关系的前提,并决定人际关系的发展与变化。如果交往双方都得到了满足,那么这种交往就存在着相互接近和相互吸引的心理关系;如果交往的一方或双方都未得到满足,交往关系便会疏远甚至中断。这种亲近和硫远在心理上产生的不同距离,就是人际关系的具体表现。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国内外学者研究认为,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1)智力水平正常,正确反映事物;(2)社会适应良好,人际交往正常;(3)心理行为特点与年龄相符,心理与行为协调一致,反应适度;(4)情绪稳定愉快,有旺盛的精力;(5)理想与现实相符。可见,享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同时良好的人际交往对人类社会化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就是影响个体的全部社会环境,如社会文化、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性传播工具。因此,人际交往模式及观念是人类社会化的直接反应,只有更好的人际交往观念和方式,才能使人类更好地社会化。

2.交际障碍与身心健康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如一个人他在父母面前是儿子,在妻子面前是丈夫,在孩子面前是父亲,在单位是职工。这样就构成了父子、母子、领导与被领导、同学、同事等各种关系,我们要想适应纷乱繁杂的社会生活,必须善于不同的角色转换,即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以不同的角色和身份出现。心理健康者往往能与人们友好相处,能及时转换各种角色,正确处理各种人的关系,这样就有一种安全、舒适和满足感,能够情绪稳定、精力充沛、热情愉快地去对待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如果一个人社交能力不足或有交际障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易引起心理失调,心情郁闷,甚至莫名其妙地感到不安全,影响身心健康,有的还会诱发精神障碍。我们的研究资料表明,青春期发病的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病人,因交际障碍和人际失衡而致病的人数分别占84%和56%。《健康报》今年3月对人际关系问题作了全面调查,1500名不同年龄、职业、阶层的应答青年中,80.9%的人“感到时代变化使人情变得明显的比过去冷漠”,83.4%的人感到时代变化使得自己与他人交往明显比过去困难”。国内某心理咨询门诊开诊半年来,采询中约有50%的心理疾病与人际关系有关。这些情况证明,人际交往状况影响着人们整个存在状态,积极的人际交往是人人们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没有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及人际交往模式,就没有充实实、健康康、幸福的人生。因此,任何时候,对于现实生活的任何人在人际交往方面都只存在如何进行人际交往,怎样改进人际交往的问题,而不存在是否需要进行人际交往的问题。这是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也是保持身心健康、人生幸福的前提。

3.人际交往与事业成功

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是人类生活的高层次需要和共同目标。怎样帮助个体形成进取完善的人格,寻求享受真实人生的途径,是摆在我们在前的现实问题。为此心理学家提出,一个拥有真正财富的人,必须具有(1)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强健的体魄;(3)大无畏精神;(4)对未来的成就充满希望;(5)享有良好的人际关系;(6)有信心和懂得运用这信心;(7)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成就;(8)愿意以博爱的精神去工作;(9)胸襟宽大,能容人容物;(10)有良好的自律性。由此可见,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人际交往模式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的根本。研究表明,商界和政界崛起的一代人,无论是华人巨商李嘉诚、包玉刚还是美国总统肯尼迪、汽车大王福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一无一不是以健康人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事业成功的前提,所以事业成功首先决定于进取、主动、开放和健康的人际交往。广泛而健康的人际关系使得这部分人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和创造财富的能力。

4.如何调整、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4.1要善于调节情绪,消除紧张、学会适应,从容自如地对待各种多变的客观情况。每个人不要奢望别人和社会环境来符合自己的意愿,而要学会丛容不追地调整自己去适应现实环境。国内外心理学家对调节情绪提出许多办法:第一,要学会愉快地生活,以微笑去对待人生,无论在家庭、单位、还是公共场所,都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保持健康的交往模式,以不断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第二,要学会充实地生活。树立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并为之奋斗。这样能使人摆脱空虚,生活充实。科学研究表明,有目标地生活可以使人情绪高昂,身心健康。第三,要采取开放式的学习方法,不断增长生活经验。面对一种情境要力求有多种考虑和选择方法,遇事不慌,着力解决问题,要把“变化”看成是学习的机会。要富有自尊心和责任感,把兴趣和情感投注于目前的事业上。

4.2个体应注意人际关系中的相互性原则,在认识上要明确人际交往的重要原则就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心理上平等的关系。当今社会,有人常常感到人情冷漠、世态淡凉,交往困难,难以适应。岂不知造成这种青况的恰恰是自己封闭及交往投入不足的生活模式,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那些希望别人承认自己的价值,接纳、支持、喜欢自己,并处处表现自己,以自我为中心,而不顾忌他人在交往中的价值,甚至对他人的价值拒绝、否定、恶意中伤、无中生有的人的交往模式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模式,它违背了人际关系中的相互性原则,必然会被人们拒绝。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要想赢得尊重、接纳、支持和喜欢,首先应按照这一原则去对待别人。其次,要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了解和掌握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心理特点,以便在社会交往中,更多地理解对方。

4.3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之一,是不能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心底无私天地宽,学会宽宏大量,坦荡做人,这样遇到一些失意和矛盾也就能迎刃而解。

5.开展社区互助,改善人际交往

有关专家建议,开展社区互助,有利于缓解人际关系紧张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人们的“情绪障碍”。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社区互助在调节家庭纠纷,解决心理疑难问题、保持身心健康、消除孤独、渲泄不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谓社区服务是一些由志愿者组成的团体,为附近居民调解家庭纠纷,解决心理疑难问问题,使许多内心孤独、情绪紧张、甚至精神障碍患者找到发泄情绪的场所,满足他们渴望理解和沟通的愿望。有些国家还专设了“情绪障碍”者发泄情绪的场所,像日本松下公司专设有发泄室,职员对公司和老板不满,可以在发泄室对着老板的腊像发泄,甚至拳打脚踢,起到了调整情绪,保持个体心理平衡作用。

目前,社区服务在我国还很不完善,怎样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服务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可以利用精神卫生机构的心理咨询门诊和医院防治系统,开展社区互助,拓宽社区服务的范围,使求助者能通过聊天、交友、联欢等有益于身心的活动,让压抑和封闭的情感得到渲泄,使人们在人际交往的海洋中,充分享受人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