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覃新宇

覃新宇(广西桂平市南木镇长清小学广西桂平537226)

摘要:知识经济的紧迫,呼唤着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关键。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的机会,产生一种创新的方法,启动创新思维,从而获得创新的成果。创新教育是一个时代命题,其实质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结合起来,成为构建理想课堂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8.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5-0104-01

知识经济的紧迫,呼唤着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关键。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的机会,产生一种创新的方法,启动创新思维,从而获得创新的成果。即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叫创新,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叫创新,想别人没想的东西叫创新。著名教育家刘佛平说:“只要有一点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称谓创新。”

新课改下教育的任务就是开发蕴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潜在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是一个时代命题,其实质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方式。一切需要创新的活动都离不开思考,思考就要有一定的思维方法。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维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可以预言:走进创新思维的天地,你的学习生活将焕然一新,只知死读书,不应用创新思维则必将被淘汰。因此,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

创新教育注重的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结合起来,成为构建理想课堂教学新模式。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这种新理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引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呢?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转变教育观念走出传统的旧模式

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的“学”为本。课文内容、练习安排、活动设计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彻底改变以传授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性教学就是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与氛围,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它既是一种教学思想,有是一种教学方式。所以,教师本身必须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途径和良好的教学氛围,将课内与课外相贯通。因为创新性并不是单独安排在一节课中固定某一环节培养,它是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应用与培养。那种强调书本、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偏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积累、忽视能力培养、忽视学生的个性、情感的发展、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传统教学是永远也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的。

二、训练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创新活动离不开直觉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直觉思维的训练,热情的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直觉思维,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兴趣,养成直觉思维的习惯,提高创新能力。如教学《科利亚的木匣》时,学生读完课题后,我要求学生说出文章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凭直觉做出判断,有的说:是科里亚为什么要埋木匣。有的说:科里亚挖到了木匣。有的说:为了躲避战争,科里亚埋木匣和挖木匣……此时,我并不对学生的猜测内容做出判断,而是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来了解内容。读文后,有的学生发现自己的猜测与文章内容不一致,那么,教师要对学生大胆猜测的精神给以热情的鼓励,以消除其因直觉思维的或然性局限而带来的懊丧情绪,并且可进一步激发学生通过练习,会判断的越来越快越准确,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是创造性思维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针对一件事提出几种不同的处理办法,就可训练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如学习《陶罐和铁罐》一课,当学生领会了课文的寓意,也能比较生动的复述故事了,我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展开想象:当陶罐被挖出来以后,他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短暂的沉默以后,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纷纷举手,尽情的叙述着自己的所见所闻。这样不仅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古人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变换角度,大力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如《称象》一课,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曹冲,你还会用什么办法来称象?学生凭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积极独立思考,最终通过联系课文内容与曹冲办法对比,得出用人代替石头称象要比石头称象快捷省力得多的好办法。这一过程使学生能主动探究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能力,同时学生也获得一种成就感。

五、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可以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如《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按照常规理解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要全面看问题,对自己不能只看长处,对别人不能只看短处。当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了这一道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假设:如果发明家没有把矛的进攻、盾的自卫合二为一能发明出坦克吗?学生迫不及待地说:不能。最后我总结出:人要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才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人还要互相帮助,才能共同战胜困境走向光明。在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利用童话、寓言、成语故事启发学生挖掘出与常规理解不同的新的寓意。是训练学生逆向思维、培养思维灵活性的一个好办法。

六、自由作业,发展创新思维

客观世界丰富多彩,千变万化,人的思想千差万别,对问题的理解不同。在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能得到不同答案的人往往是富有想象力的。心理学家认为想象是智力活动中最具有活力的心理现象。它是促进人们进行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

自由作业法是让学生在自己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尽情发挥想象力去创意,而不是照书本上的例题步骤机械的模仿。这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思维得到了发散,在此基础上教师在组织学生对自由作业进行比较,把发散和收敛思维结合起来。比如让学生用计算机处理出一幅公益广告图片,不限制工具与内容,让学生自由想象生活,不囿于教材的窠臼,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上交一份与众不同的“答卷”。这样的作业对于每个层次的学生来说都是可以完成的,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能力的定位。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远比书上提供的图形有趣得多,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总之,创新并不神秘,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大胆地想、尽情地说、勇敢地问,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思维活跃,这样学生创新的火花才会不断闪光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