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方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方案

李丽

(四平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深入推进,城市数量与日俱增,城市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城市弊病也更加突出,如城市内涝频繁出现,径流污染不断加剧,城市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不利于城市今后的发展。对此,要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到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将绿色和灰色基础设施结合起来,在保证城市水安全的基础上,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内的积存、渗透与净化,让城市雨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为生态环境提供有力保护。本文将简述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与意义,并结合实例探讨了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规划与设计方案。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7)16-0022-02

所谓海绵城市,可以看作与海绵一样具备较强吸水能力的城市,可以适应洪水、洪涝、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等各种自然灾害,并能够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能够加强对雨水径流的控制,从而让更多的雨水资源得到保留。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的规划与设计,主要以城市已有河流湖泊、森林绿地等生态系统为基础,利用渗透、储存和净化等方法,对雨水进行收集与利用。这样不仅能够在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还是一种低影响开发模式,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与意义

1.1原因分析

(1)在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为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城市建设过于注重速度,为了获得更加的经济效益,盲目进行开发,除了河湖周边用地已经被开发商侵占以外,还进行填湖遮河,将建筑修到湖河、湿地上。此外,城市建设中也不注重保护湖河,让其变成了垃圾场、臭水坑,为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进一步加剧了城市水资源紧缺问题,并引起热岛效应。

(2)城市内涝频繁发生,且影响范围较大。从现阶段我国城市来看,基本是采取的是快排模式,即利用管道对落到硬化地面上的雨水进行集中快排。只要发生强降雨以后,城市的管道就会出现不够用的情况,就算将管道修大也是如此,也没有将雨水利用起来,解决城市缺水的问题。由相关统计可知,在过去的三年里,我国发生过内涝的城市至少有360个,单次内涝淹水时间在12h以上、淹水深度在0.5m以上的城市超过60个,如北京、深圳和长沙等大城市,在遭遇内涝以后,还出现了人员伤亡的事件。这不仅为造成了巨大财产损失,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1.2重要意义

(1)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可以保护并利用河、湖以及池塘等天然水系,让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避免出现热岛效应。

(2)调蓄设施一般和城市的绿地、园林和景观水体结合在一起,净增成本很低,能够有效降低水资源污染治理费用,最大限度减少内涝带来的损失。

(3)海绵城市建设能够减少排水管道、钢筋混凝土水池等工程量,具备极大的经济效益。

2.海绵城市规划方法

2.1总体规划

在制定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之前,需要认真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资料,与本地区城市规划特点结合起来,开展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工作。要进行海绵城市专题研究,主要包括城市水环境、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内容。要将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要求与目标落到实处,和各转向规划做好协调与衔接。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城市水环境承载力这个因素,以进行的专题研究为基础,合理评估城市整体环境承载力。从城市自然环境现状出发,将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方向、城市规划目标与范围等确定下来,要坚持城市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加强对雨水径流量的控制,将各个细节工作做好,促进海绵城市顺利建设。此外,还要将给排水处理好,避免发生水体污染,加大水污染治理与开发力度,从自然规律出发,尽快对城市水体污染等生态问题进行修复,最大限度是缓解城市水污染问题,为城市用水提供安全保证。加大对城市周边已有海绵体的保护力度,如湖泊、湿地、森林以及草原等,为雨水收集与利用提供便利,开展总体规划,这些均属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内容。

2.2建设人工生态系统

在不破坏城市已有海绵体的基础上开展人共件建设与改造,如湿地公园、人工园林用地等,能够发挥出良好的排污功能,让城市蓄积雨水的能力得到增强,这样面对洪涝以后,可以有效作出应对。此外,还可以对居民的生活方式作出改变,在不改变建筑面积与总成本的前提下改造集中绿地,让其成为零散、小面积的绿地。通过对绿地建设的改造,可以加强对雨水径流的控制,让绿地渗透面积得到提升,通过绿地建设和雨水收集的结合,实现雨水资源利用率的提升。此外,在管理与利用雨水时,还要和城市规划相结合,积蓄雨水时将造成一定污染,与生态相结合,能够将海绵城市的净化功能发挥出来。对此,还要以整体规划为基础,让水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维持生态缓解的平衡。

2.3城市资源利用

城市新区建设未开发用地不多,具备较强的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结合利用没有被占用的生态空间较多。对此,要用好这一点,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提升城市的绿地率,采取低影响开发模式,在不破坏原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利用下沉式绿地、绿色屋顶、透水铺装和透水地面等,加强对地块综合径流的控制。此外,要合理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对用地布局进行优化,让用地性质更加细分,将各种用地特点与专项规划综合起来,实行低影响开发设施优化设施。要准确计算地块能够利用的面积,将人行道、停车场以及道路的容积控制号,通过对雨水的收集与净化,可以用于浇花、洗车等,将雨水资源化利用作用体现出来。通过水系构建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将城市地块开发建设与雨水控制目标结合起来。

3.实例分析

3.1项目概况

某小区建设项目占地面积234公顷,包括18公顷的景观湖、30公顷的集中绿地与高尔夫球场。该项目遵循自然生态的理念,场地空间布局适合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项目所在地原为河滩淹没区,地势很低洼,建设过程中周边缺乏配套市政雨/污水管线,容易发生内涝。此外,在一期建设结束以后,中心景观水体由于缺乏较强的自净能力,发生了水体富营养化、发臭以及高耗水量等现象。

3.2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方案

项目在不增加投资成本的基础上,认真比较并分析了各种方法,选择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具体如图1所示。

图1某小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与水环境设计方案

项目通过各种低影响开发设施,如景观湖、雨水湿地、植草沟、雨水花园以及初期雨水弃流设施等,实行径流雨水渗透、储存、转输和截污净化,能够确保径流总量减排、内涝防治、径流污染和雨水资源化利用等目标得以实现。同时利用生态堤岸、人工土壤渗滤和中水湿地循环净化等,有效改善了景观的水体水质。项目没有建设雨水管渠系统,采用场地竖向设计,让雨水地表有组织排放,且绿地、道路等都能够成为超标雨水径流排放通道。项目投资合理,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运行管理非常方便。在之后二期、三期建设过程中,也采用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经受住了多次暴雨事件的考验。

3.3综合效益

(1)项目没有采用管渠系统,而是建设了低影响开发设施,与传统开发模式相比,投资成本没有发生变化,能够有效提升小区内涝防止能力。

(2)小区每年能够利用至少70万平方米的雨水资源,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5%左右。

(3)利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加强了对径流污染的控制,极大改善了入湖径流雨水的水质。利用人工土壤渗滤与湿地循环净化系统,让湖水水质有了显著改善。

(4)通过建设自然、生态设施,获得了更好的水体景观效果,让水生植物、动物有了一个良好的栖息地。

4.结语

总之,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合理进行规划,这样有利于治理各种城市问题。为避免发生城市内涝、雨水径流污染的问题,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的局面,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将各层级规划统筹与协调起来,让建筑、景观、排水以及水利等合理衔接起来。对城市作出总体规划的时候,需要对开发区域作出量化评估与分析,加强对各种城市用地的控制,将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要求与目标落到实处,同时做好与各专项规划的协调与衔接。在详细规划期间,需要对相关要求与目标进行细化,与各种用地特征与各专项规划结合起来,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让布局更加优化。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城市进一步发展,减少问题发生的几率,持续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张剑瑞.海绵城市理念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运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7,(06):102.

[2]王春梅.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J].江西建材,2017,(01):15.

[3]张磊.基于生态海绵城市的雨水利用规划设计分析[J].门窗,2016,(07):139.

[4]严飞.海绵城市建设中水系规划设计的思考与措施[J].给水排水,2016,(07):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