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结核CT影像表现和鉴别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脑结核CT影像表现和鉴别诊断

芦慧萍

(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放射科山西太原030053)

【摘要】目的:对脑结核CT影像表现和鉴别诊断效果进行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确诊的脑结核病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CT扫描,并对扫描诊断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临床上,结核性脑膜炎比较多见,平扫显示“正常”或者是脑积水;结核瘤、结核性脑脓肿平扫显示多发或者是单发结节/肿块;结核病灶周围存在明显水肿情况,晚期可观察到病灶钙化。结论:CT检查对结核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可展开影像学分型,结合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结核病;放射摄影技术;体层摄影技术;诊断;鉴别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4-0040-02

结核性脑病为一种结核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多是以脑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1]。曾有调查显示,在临床诊断中,CT检查等影像学手段为常用手段,临床应用十分广泛[2]。本次对脑结核CT影像表现和鉴别诊断效果进行分析为目的,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45例脑结核病患者其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5~56岁,平均(29.8±10.2)岁。患者临床表现为:轻重各异,低热、头痛、脑膜刺激症者22例;出现高热、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者10例;出现嗜睡症状者3例,癫痫者5例,偏瘫者3例,有2例患者无明显症状。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3],自愿接受临床检查,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要求。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确诊的脑结核病患者45例,对其展开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对扫描诊断结果进行观察分析。

1.2.2检查方法

检查所需仪器为我院现有多层螺旋CT机,扫描时选择轴位扫描,层厚为10mm,层间距为10mm,部分小病灶层面分别进行5mm、2mm薄层扫描。

2.结果

2.1病灶部位

病灶部位处在脑膜者27例,皮质18例,皮质下11例,底节3例,幕下区3例。有36例患者呈现为多发病早,有9例患者呈现为单发病灶。

2.2结核性脑膜炎

本组45例患者中,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者27例。经平扫显示为正常或者是轻度脑积水者14例,出现脑积水症状者2例,脑池消失、密度增高者2例。有9例患者合并脑实质病灶。

2.3结核性脑脓肿

本组45例患者共检出结核性脑脓肿者4例,有8个空洞,有6个厚壁空洞,2个薄壁空洞。多发病例3例,单发病例为1例。

2.4结核瘤

经CT平扫可发现等密度或低密度。弥漫多发结节12例,有5例呈现为多发肿块,有5例为单发结节型或者是肿块。

2.5结核性钙化

本组患者中,检出结核性钙化者3例。其中包括脑实质钙化者2例,另外1例患者合并脑膜钙化。经平扫观察到斑点状或者是斑片状或者是环形状高密度改变。病灶周围存在较轻水肿或者是无水肿情况。

2.6病灶周围水肿带

本组45例患者中,出现大片状水肿患者13例,有7例患者出现指压性水肿,有9例患者出现轻度水肿。梗塞后水肿者2例。经平扫发现为低密度,存在显著占位效应。

3.讨论

近几年,因结核杆菌基因突变、抗结核药物研发进度缓慢、使得国内外的结核病发病率、病死率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4]。曾有文献报道,约有6%的结核病患者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侵犯,结核性脑膜炎最为常见[5]。有研究显示,神经系统结核病多在婴幼儿、青少年中发生。脑结核感染的影像学表现比较复杂,并且临床症状、体征不具有典型性,具有较高的误诊率[6]。有学者指出,颅内结核感染多是由于肺、腹部、泌尿生殖系统结核引起的,通过血源播散种植在软脑膜蛛网膜、脑实质诱发的结核性脑膜炎、结核瘤、结核性脑脓肿[7]。并发症较多、预后效果较差。因此,提高对脑结核病的诊断水平、特别是影像学早期诊断,对于临床诊疗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脑结核的分布十分广泛,会对脑膜、脑实质、脑室系统、颅骨、头皮等均造成累及侵犯。在病灶中,多为不同性质病变同时存在,因此脑结核的影像学表现不具有典型性,误诊率较高。

本次研究中,以对脑结核CT影像表现和鉴别诊断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为目的,对我院收治的脑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分析,通过观察与既往文献报道,发现脑结核的影像学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①脑基底池、脑沟的结构模糊,经CT平扫发现为等密度或者是高密度;②脑结核瘤会表现出多发或者是单发结节病灶,CT上呈现出低密度或者是等密度;③结核性脑膜炎和结核瘤可形成明显钙化;④结核病灶周围存在明显水肿,存在明显占位表现[8]。

本组45例患者的诊断资料分析发现,脑结核病分布多为大脑皮层以及软脑膜蛛网膜,经分析其可能与脑部皮层血供丰富、血液循环动力学、血脑屏障等因素存在密切联系。有学者指出,经CT平扫,病灶的显示率比较低,又加之病因复杂,表现不具典型性,因此增加了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难度。

在本次观察的45例患者中,结核性脑膜炎者所占比例为60%,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相似,容易与其他病菌脑膜炎混淆,需要进行鉴别诊断,必要时可行CT增强扫描。结核性脑膜炎多在脑底部出现病灶,并且相对钙化率较高,结合临床病史、脑脊液实验室检查展开综合分析,可做出准确的鉴别。

颅内结核瘤多会与化脓性脑炎、脓肿等发生混淆。结核瘤病灶相对较小,水肿较轻,发展速度较慢,晚期的钙化率高,与临床资料、化验结果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鉴别诊断比较容易。需要注意的是,此类病灶应注意与其他播散性病变进行鉴别,尤其应注意与转移瘤进行鉴别。颅内转移瘤的特点表现为小病灶、大水肿,存在原发肿瘤病史。曾有国外文献报道,增强CT检查能够显示出“靶征”,也就是环形强化包裹者中心结节状钙化或者是增强的病灶,此为脑结核瘤的典型表现,但有学者持不同观点。空洞多出现在结核性脓肿病灶,并且比较少见。但是,单发肿块、空洞影像应注意同胶质瘤进行鉴别。钙化病灶的临床症状多数比较轻,与颅内寄生虫感染等病变进行鉴别比较困难。多是依赖于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进行。脑结核病早的病灶周围水肿带无明显改变,仅存在少数病灶会并发脑梗死后水肿,存在血管分布特征。

在本次研究中,45例脑结核病患者的CT表现为:结核性脑膜炎平扫显示“正常”或者是脑积水;结核瘤、结核性脑脓肿平扫显示多发或者是单发结节/肿块;结核病灶周围存在明显水肿情况,晚期可观察到病灶钙化。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9]报道结果相似,由此证实,CT检查对结核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可展开影像学分型,结合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国勤,黄继良,陈炫幸,等.结核性脑膜炎的多层螺旋CT及MRI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4):17-20.

[2]汪秀丽,荣阳,刘子钰,等.结核性脑膜炎并脑梗死的CT诊断价值与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8):156.

[3]张晓英,石晓明.结核性脑膜炎的CT和MRI诊断及对比分析的认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2):6257,6259.

[4]张荣恒.CT、MRI在诊断PCNsL中的价值与影像特点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7):113-115,120.

[5]孙莉红,莫锋,邸静,唐家发,刘振云,逯琨.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MRI和CT影像表现[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2):68.

[6]张向阳.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疗,2017,36(2):174-175.

[7]王丽,张元刚,胡亚卓,等.CT、MRI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1):60-62.

[8]李国勤,黄继良,陈炫幸,等.结核性脑膜炎的多层螺旋CT及MRI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4):17-20.

[9]李军霞,陈颜强,赵青,等.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点脑脊液及影像学表现的相关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0):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