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空间与图形”在课堂教学中的动手操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1

浅谈“空间与图形”在课堂教学中的动手操作

杨柏新

杨柏新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271100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保证“动手操作”活动给数学课堂带来的实效与高效,教师应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精心设计操作活动并接轨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实际问题。

一、激发兴趣,引导动手操作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儿童年龄小、玩心重、好奇心强,对未曾见过的事物或现象都感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等因素,通过各种途径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和氛围,使其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在“玩”中探求知识,在探求中掌握方法和技能,使“玩”向有收益、有选择、有节制、有创造的方面转化。

例如,在低年级学段学习“体”的认识时,可以用学生平时感兴趣的玩具、小的生活用品等作为学具和教具,让学生根据在教学“体积单位”时,可以借助橡皮泥,来捏一捏、猜一猜、量一量,从而感受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立方毫米的大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每名学生都经历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和推理的教学活动,并最终通过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都得到了和谐发展。这样就使原本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充满趣味。

二、创设情境,加强动手操作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主动探究,获取知识。

如在“角的认识”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手段,出示学校一角的图片,告诉学生:在这里面藏着一些数学朋友,它们的名字叫作“角”,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学生踊跃发言后,再让学生想想:在生活中,你还能从哪些地方发现这些朋友?为了把现实生活中的角抽象为空间图形的角,接着设计折角、摸角的动手实践活动来体验角的特征。然后,教师根据情境提问,你还想了解我们这位朋友“角”的哪些情况?学生积极地提出:角有大小吗?怎样比较角的大小?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置身于问题情境,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拓展了思维。因此,在学生丰富的表象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概括,掌握火候,使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锻炼思维,开展动手操作

创新能力来自于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学中,教师应当抓住有利时机,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开展动手操作,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与图形”中有大量便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内容。

例如:在教“长方体体积计算”时,先让学生将24个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摆成长方体,试试看有几种不同的排法,然后让学生叙述操作顺序,填写操作的数据,即小正方体的总个数、每排个数、层数分别是多少,根据表中数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小正方体的总个数与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的关系,进而推出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样学生得到的抽象知识可谓水到渠成,从而进一步突破学习难点,深化了知识。

四、联系生活实际,延伸动手操作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含着数学问题,动手操作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布置一些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实践操作作业,这不仅延伸了学习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教学“年、月、日”以后,让学生自制一份新年历,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配上插图后赠送给同学或朋友。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很有用处,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