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易静汪丹叶秋丽

易静汪丹叶秋丽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特诊科518000)

【摘要】目的:探讨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8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语言性沟通技巧与患儿进行沟通与交流,观察组患儿在语言性沟通基础之上实施非语言性沟通。比较两组患儿服药依从性、哭闹次数、住院时间、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服药依从性、哭闹次数、住院时间及其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科护理过程中在语言性沟通之上实施非语言性沟通不仅减少患儿的哭闹次数、缩短住院时间,而且提高了患儿的服药依从性和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关键词】非语言性沟通儿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8-0302-02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不断开展,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儿科护理质量关注度也随之增高[1]。相对于成人护理,儿科护理更为复杂,主要因为儿童年龄比心理、大脑都是处于不成熟时期,尚未不具备完善语言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护理人员不能与其进行良好的语言沟通[2-3]。因此,非语言沟通对于儿科护理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我院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41例儿科患儿实施非语言性沟通,在沟通过程应用动作、表情、眼神、手势来表达感情和用意,达到对儿童行为影响,使其最大程度配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82例儿科患儿,将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1例。观察组性别:男性21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年龄为3岁,最大年龄12岁,平均年龄为6.58岁;疾病类型:腹泻10例,流感10例,肺炎12例,哮喘9例。对照组性别:男性19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年龄为2岁,最大年龄13岁,平均年龄为7.15岁;疾病类型:腹泻9例,流感11例,肺炎11例,哮喘10例。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语言性沟通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沟通方式之上实施非语言性沟通,具体措施如下。

(1)衣着与体态:衣着和体态作为无声语言,深深影响着给患者留下的第一印象。衣着整齐、体态端正、举止大方、精致妆容的护士能迅速拉近护理人员与患儿之间的距离。因此工作中,护士易着淡雅妆容、头发不易过肩,经常修剪指甲、着粉红色制服,不可以随便坐或靠在床上,可以站在床边,站时保持姿势端正,同时还要始终保持以饱满的精神面对患儿,给患儿及其家长建立一种积极、热情、稳重的印象。

(2)眼神与表情:眼睛作为心灵的窗户,在一定程度上传达了人的所思所想,适当时候的一个眼神有时胜过千言万语,如护士镇定的眼神可以给处于紧急状态下的患儿及家长安全感,专注的眼神可以给患儿及家属以信服感和被尊重感。同时,护理人员表情要亲切自然、面带微笑,自然而真诚的微笑可以打破陌生感,给人安全感和亲切感。

(3)姿势与抚触:护士在与患儿进行沟通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辅助动作,如点头和手势,这样有助于患儿更好的理解护士表达的意思。在与患儿交流时,要以平等态度对待他们,在交谈时可以采用蹲姿与患儿保持视线相同,这样这有助于更好的交流。另外,适当的对患儿加以抚触,如局部或全身抚触,可以增加患儿的舒适感,进而增加护士和患儿之间的交流。

(4)距离与环境: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适当的距离对沟通过程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距离太远不能给患者亲切感,距离太近又会给患儿压迫感,都易使患儿产生害怕心理,而不配合治疗。因此,要根据患儿的年龄和性格对人际距离进行调整。如对于孤独的儿童,可以减少人际距离,而对于敏感儿童可适当拉远人际距离,给其个人空间感。在居住环境方面注意营造轻松温馨的居住环境,,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干净整洁、光线柔和、具备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可以用颜色活泼、生动有趣的卡通画布置装饰患儿居住的环境,消除患儿焦虑、恐慌的情绪。

1.3效果评测标准

通过对两组患儿服药依从性、哭闹次数和住院时间进行观察,了解非语言护理应用效果。同时通过护理人员向患儿家属发放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了解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调查问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四个维度,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9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收集计数数据资料通过χ2进行检验,计量数据资料通过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服药依从性、哭闹次数和住院时间的情况比较(表1)

表1两组患儿服药依从性、哭闹次数和住院时间的情况比较

注:*P<0.05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3结论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心智各方面都不是很成熟,除了对他们实施身体护理外还要适当进行心理护理,儿童情感表达直接,能否与患儿进行良好的沟通,将直接影响患儿配合治疗的程度[4-6]。沟通分为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由于儿童本身的特殊性,非语言沟通和语言性沟通的配合在儿科护理中的使用变得十分重要[7-8]。

本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非语言性沟通和语言性沟通的观察组儿童的服药依从性达到100%,哭闹次数为1.9±0.7次,住院时间为4.2±0.6天,而仅采用语言性沟通的对照组儿童的服药依从性为75.6%,哭闹次数为4.5±0.3次,住院时间为8.1±0.2天。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在服药依从性、哭闹次数和住院时间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非语言性沟通和语言性沟通的联合使用可以提高患儿的服药依从性、减少哭闹次数、缩短住院时间。另外,通过对患儿家长发放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回收发现,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达到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5.1%。说明非语言性沟通和语言性沟通的配合使用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非语言性沟通可以显著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使患儿具备良好的态度,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潘学彬.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1):215-216.

[2]郑蔚,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2011,12(23):9-10.

[3]林琼花,阮碧芳,刘江鸿,等.探析儿科护理过程中体态语言的恰当运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3,4:1863-1864.

[4]唐晓丽,刘娅萍.非语言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66):192-193.

[5]胡娜.浅谈非语言性沟通在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2013,11(19):114-115.

[6]LIJun.TheApplicationOfMaslow'sNeedHierarchyTheoryInPreventingAdversePsychologicalStressInTheICUPatients[J].JournalofAnhuiHealth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2010,12(3):377-379.

[7]TONGMiao-miao,ZHANGAi-qin,LUXue-qin;NursingResearchDevelopmentinPredictiveMeasuresofUnplannedExtubationofMechanicalVentilation[J].NursingJournalofChinesePeople'sLiberationArmy,2010,9(20):422-425.

[8]YANChun-shu.NursingcountermeasureandpsychologicalanalysisforpatientsinICU.[J].SichuanMedicalJournal,2008,11(3):33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