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基层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培训方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探究基层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培训方式

张娟

湖北省襄阳市中石化管道储运有限公司襄阳输油处441002

摘要:基层的培训工作是提升基层人员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基层培训工作中,必须要结合基层人员实际情况,合理开展培训需求分析,为基层人员提供针对性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注意培训方式的选择,做好关键环节的控制,合理优化培训流程,采用合理培训方式,确保培训效果。本文对基层培训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探讨基层培训方式。

关键词:基层培训;培训工作;注意事项;培训方式

1.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对基层人员综合能力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升基层人员综合能力素质,可以通过开展培训的方式,补充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在对基层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要结合基层人员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培训。在培训环节中,必须要从基层人员实际需求出发,把握培训要点,采用合理培训方法,确保培训效果。

2.基层培训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2.1培训需求调查必须要充分

培训前评估包括背景评估,实际就是对培训前培训必要性进行评估。必要性指是否存在相应的培训需求,评估分析表明,实际培训与培训需求是脱节的,比如基层员工希望的培训内容是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培训,而现实却是政治知识占主要成分;基层员工希望接受更多的沟通协调能力相关的培训,实际却大多是依法行政能力的培训;基层员工更想资深的技师在实际工作中给予实战的指导培训,而现实却多数是培训中心的教师进行培训。这说明在实施培训前并没有做好有效培训需求的调查,进而影响培训效果。

2.2培训内容不能重理论轻能力

在培训内容上重理论轻能力是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基层员工培训理论内容多而实践能力训练少,导致培训效果未能很好地体现在工作上。评估分析显示,基层员工实际接受的培训都是技术理论的培训,而他们更多的是需要培养处理工作中实际突发情况的能力,其对能力培训的需求远远高于对知识的渴望。对员工进行培训的目的就是帮助其提高胜任工作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安全工作的发展需要,知识是奠定能力的基础,但是如果只有知识而不能转化为实践能力,那将毫无意义。从基层员工培训现实来看,片面的追求知识灌输,忽视了对能力的提升,基层员工希望提升的工作中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是理论就能解决的问题,更关键的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练习。

2.3培训方式不能过于单一

基层员工培训具有阶段性和时间短的特点,授课教师应根据阶段性的特点和基层员工的需求,采取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分析与情景教学各种方式,让受训者参与课堂,鼓励他们积极踊跃参与工作案例分析,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调查显示,基层员工认为培训中实战操作的方式比较有效,在实际培训中可以适当地加入这些方式,使培训方法多元化,进一步提高培训有效性。然而,基层员工培训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式,单向式灌输为主,虽然辅之以专题讲座、案例教学、网络教学、交流研讨等方式,但却没有真正落于实处。这种封闭式、灌输式教学大多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培训效果。

2.4培训效果反馈机制必须健全

反应层评估是了解学员对整个项目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是培训评估的最低层次。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估,一是对培训项目的反应,包括学员对培训项目的设计、培训项目的组织、培训师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及培训效果的评价。二是对培训环境的反应,包括学员对培训的一些辅助条件,如图书文献资料、上网、住宿、培训相关设施等的感受和评价,这两方面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总结情况,还可以进行重点访谈。学习层评估主要是学员通过培训学到了什么知识,以及这些知识是如何运用到工作当中去的。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程度应灵活设置不同的方式进行考核。但是,基层员工培训后觉得一项任务完成了,培训后获得的知识、技能、行为和态度不能或是很少迁移到实际工作中,培训的有效性就不够理想,培训的价值也就不大。组织培训方也没有效果评估,不给到反馈信息,长此以往,培训效果不佳。

3.基层培训工作中的培训方式

3.1分析培训需求

作为培训流程的首要环节,所谓培训需求,指的是企业对员工所要参加培训内容等的了解过程。从一定程度上讲,培训需求分析在培训流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挖掘出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的真正原因,并根据其所揭示的根源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进一步提高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效果。具体来讲,培训需求分析主要是对企业组织、任务和人员等三方面的分析。其中,组织分析主要是对培训目的的需求分析;任务分析就是对员工岗位的需求分析;员工分析就是对员工实际绩效和企业要求绩效所存在需求分析。在这里,任务分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基层员工的培训需求分析和基层员工工作时所需的综合素质和技能的确认等具有重要的影响。

3.2确定培训目标

作为课程选择的依据,培训目标是企业开展培训课程所要达到的程度或标准,也是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基本出发点。在确立企业基层员工培训目标时,为确保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要从基层员工的工作状态、技能和知识等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培训需求分析,并与企业长远的发展目标相一致。

3.3制订培训计划

在这一环节,就是将培训目标具体化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根据已确定的培训目标,具体选用合适的培训教师、培训材料、培训方法、培训内容和培训场地等。

由于企业基层员工的整体知识水平不高,为实现培训计划的可操作性,所制定的基层人员培训内容、方式和考核方法等计划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其一,由于培训效果不仅受课程设计和讲师培训水平等因素影响,还是由学员对于提升自己的时间管理和个人效率等基本工作技能的愿望所决定。因此,为提高企业基层员工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要将技能培训与其个人发展联系起来。

其二,从现实情况看,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他要确保其自身的正常运行,不可能让所有在职的基层员工都参加培训。因此,企业在制订培训计划时,要根据基层员工的实际情况,将培训时间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效地结合起来,将培训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培训时间的便利性。

其三,为方便调整培训计划,给企业基层员工提供更多的参与培训的机会,可选择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员工作为骨干培养对象;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产品,为基层员工的培训提供便利;可将脱产学习与业余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可以为员工开设为期较短的技能培训。

3.4灵活使用多种培训方式

单一传统的培训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代基层员工培训的需求,课堂讲授或专题讲座是一人主导多人被动接受,课堂气氛沉闷,没有体现受训者的主体地位,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要结合基层员工的培训需求和特点,可以增加体验式培训方法的运用,让受训者参与到培训中切实感受培训,深化培训内容,进一步加深对培训的理解。也可注重启发性教学,引导学员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发挥受训者参与培训的主体作用,提高基层员工实际工作能力。围绕受训者,可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如选择定点的实战地点,设置工作任务,激发基层员工主动解决问题,提高培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提高受训者的参与程度,充分调动受训者的培训积极性与主动性,并注重启发式教学,使受训者深入理解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有效性。

4结束语

基层培训必须要从基层人员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基层人员实际情况,合理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在培训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培训方式,引导提升基层人员综合能力,从而保障培训效果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曹剑.浅谈基层培训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培训方式[J].人力资源管理,2013,(3):69.

[2]胡世昭.基层地市级党校培训特点、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4,(2):19-23.

[3]曹亚梅.对改进富县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思考[J].大陆桥视野,2016,(2):6-7.

[4]张春凤.新时期基层供电所人员管理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科技与创新,2015,(22):40,43.

[5]庄海刚,陈肖利,裴彩霞等.关于泉州市基层公务员培训的调查报告[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3):42-47.

[6]黄武.国税基层公务员培训问题研究——以隆安县国家税务局为例[D].广西大学,2014.

[7]郑勇,张纪云.推行“五学”模式,创新培训方式,实现培训工作多样化[J].现代企业文化,2015,(14):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