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赵金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赵金英

赵金英

沧州市园林绿化局河北省沧州市061000

摘要:现阶段,园林景观建设逐步增多,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应用,实现了我国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地保护了我国的生态环境。海绵城市建设能改善地下水污染严重、洪涝灾害频发等问题。因此,要加强重视海绵城市,发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积极作用。就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海棉城市;建设理念;园林景观

引言

为顺应国家倡导的城市化建设策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政策,城市园林建设成为改善民生的基石。创新是第一生产力,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园林景观建设成为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水资源短缺,供水量不足,水源不足以成为城市发展的强有力支撑,由此产生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该理念可以高效解决上述问题。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能够使园林景观具备较强的适应环境能力,降低自然灾害的产生概率,切实表现出生态人文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促进其在将来的应用过程中发挥自身主要优势作用及自身价值。

1海绵城市理念分析

国内学术界“海绵城市”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12年4月深圳《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上。这是针对城市雨洪灾害和水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核心问题提出的。海绵城市建设的本质是通过降低雨水的产汇流恢复城市原始的水文生态特征,使其地表径流尽可能达到开发前的自然状态。随着海绵城市建设在全国各个城市的开展,2016年以来主要的研究集中在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与技术实施方面,可分为城市与场地两种尺度。在城市尺度上,研究从总体规划、城市绿地与生态系统、控制性规划与详细规划几个层面以及规划技术方法、城市形态等方面展开。在场地尺度上,研究包括雨洪管理设施的景观化实践、场地雨水消纳、调蓄与利用、下凹绿地、雨水花园与绿色屋顶等。

2应用原则

2.1遵循基本的生态原则

在该原则下设计园林景观时,应该落实蓝线管控工作,恢复原先城市的河流状况,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大基本的管理力度以及保护力度,对河流水文状况加强治理,促进自然排水功能的进一步发展,最终保证能够实现自然存积以及自然净化的效果。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及管理手段的支持下,对其生态环境进行科学性的保护,以此加强生态系统的自我改善功能。在设计和建设园林景观时,使用该发展理念要将基本的生态理念作为首要条件,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再开展其它的建设工作,最终实现城市和谐发展。

2.2引领规划原则

园林景观作为当代城市建设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际建设过程更应注重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合理融入其中,以完善城市的园林景观功能同时缓解城市地区的用水紧张问题。与此同时,鉴于园林景观的建设,其与城市建设的许多因素之间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对此,若有关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其能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相结合,则不仅能将建设目标分解的更加细致,且能确保层层工作的有效落实,继而提升“海绵城市”于城市园林景观工程中的推广前景。

3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及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

海绵城市理念的基础是雨洪管理思想,其符合我国实际国情和自然发展规律,其目的是更加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渗、蓄、滞、排、净、用是海绵城市的主要特点,也就是有机结合城市中雨水的渗透、蓄积、净化、滞留、外排和循环利用等环节,以便及时排出城市的积水、污水,更加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如降水,城市的海绵体就可高效吸收和利用雨水。从本质上来讲,海绵城市是一个系统概念,包括较多方面的内容,而城市园林景观则与其联系紧密。目前,我国只有部分地区在园林景观规划中引进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用范围较小,需进一步扩大。我国部分地区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已开始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其中,雨水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海绵城市在雨水管理中的运用,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园林中的水资源,采取相应的措施,将蓄水设施、排水设施变成巨大海绵,一旦出现降水,海绵设备就可有效蓄积雨水,而天晴后,海绵设施能够排挤出蓄积的雨水,满足园林中花草树木浇灌需求,显著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一旦出现下雨天气,园林的平地面上就会汇集雨水,通过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科学收集平铺在地面上的水资源,通过渗透等方式,向海绵设备中汇集绿地、停车场等场地中的雨水,最终向下凹式绿地中汇流。在具体实践中,需科学设定下凹式绿地储存量值,如水资源超过相关数值,需科学排放。

4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应用

4.1渗透式路面建设

渗透式路面建设,可以将雨水渗透到路面下层。在平时此项建设工程的效果可能不是很明显,但在雨水旺盛的季节或者降雨量较多的地区,这项工程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在园林景观的整体建设中,园区中心路面要加强渗透式路面的建设,车道、人行、广场等人流相对较密集,道路压力较大的路面都可以采用渗透式路面建设,增强路面的排水能力,减轻路面积水情况,使人们能顺利出行。在渗透路面的施工材料选择上,要经过严密的分析与材料质量检测,结合园林景观区域内的土壤与地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路面建设材料。

4.2建设湿地公园等娱乐场所

如今的雨水系统特别是缺少能够集净化与储蓄为一体的资源或环境因素,设计师、建造师们越来越注重结合海绵理念设计,加强湿地公园等娱乐场所建设,强化民众的环保意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湿地公园等娱乐场所拔地而起,发挥着他们储水蓄水调节生态的作用,在给民众以美的感受同时,创造着美好的生活环境。湿地公园与传统公园相比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它是集娱乐与生态水循环为一体的娱乐场所,从而可以加强湿地建设力度。

4.3对储备雨水进行合理的净化

一般雨水汇集过程是由土壤净化与渗透完成的,可以直接进入储水池进行后期的备用;另外,在园林景观雨水净化系统中,园林景观植物自身富有一定的净化水分作用,植物本身可以吸取水分中的各种元素,从而实现雨水的净化功能。因此,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在选择园林植物时应该考虑乔灌木等植物,以此便于形成较美观的园林景观,植物本身耐湿或者耐旱的特性不管是洪水或雨水较少时都可以顽强生存,有利于提升城市园林景观的最佳效果,为人们提供更加美观的视野。

4.4合理选择“海绵体”

就海绵园林的建设而言,其具体作用主要包含如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对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其次能帮助已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以尽快恢复,最后则是降低各种工程与开发项目的影响。然而,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部分城市的“海绵”建设之所以难以发挥其功能,主要是因所选“海绵体”的吸收能力不足,加之在实际投放过程中也未能对当地进行提前考察与分析,进而使得城市“海绵体”作用难以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结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中国未来发展的积淀,“海绵城市”理念除了强调让海绵城市建设恢复到其最初目标,即以生态化为主,实现雨洪/雨水资源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之外,还希望能主动强化海绵城市建设附加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边际效益,值得在生态园林规划中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郭琳.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分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07:30-31.

[2]侯慧灿.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2):117.

[3]周舰.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v.40;No.37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