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

李晓欢黄晓芸王丽霞

李晓欢黄晓芸王丽霞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三医院急诊科;甘肃武威733000)

摘要:目的观察在急性脑梗死中应拥全程优化急诊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68例,并依据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所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方案,而观察组实行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方案,最后将所有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进行护理之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1%、生活自理能力水平85.3±1.4分、神经缺损评分15.3±1.1分,与对照组相对比而言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将全程优化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抢救过程中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急性脑梗死;抢救;护理效果;

引言:在神经性疾病当中,较为多见的疾病种类有急性脑梗死,而导致此类病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脑缺血、缺氧,病情出现时,有着非常高的致死率。尽管对患者进行了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依旧会存在不同症状的功能缺失,比如四肢功能障碍、瘫痪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必须紧抓最佳的抢救时间,通过合理的抢救措施,保证患者的脑血管通畅,从而避免患者出现不可逆性的神经损伤,同时在整个过程当中护理好患者的饮食起居,进而保证患者的预后恢复。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笔者主要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应用了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资料

选取近一年来,前来我院的接收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计68例,并对这部分患者展开了随机分组并开展相应的统计学分析,同时按照入院接收治疗的次序将患者划分成两组,每组34例,在对照组当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各半,年龄区间在54到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1±1.4岁,同时出现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的患者各11例、14例、9例。观察组当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区间在52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9±1.3岁,同时出现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的患者各11例、10例、13例。将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并不存在任何明显的差异性(P>0.05),能够进行深入的对比。

(二)方法

1.对照组:对该组中的患者采用基本的护理方案,患者被送入急诊室接受急诊时,相关医护人员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将心电图、呼吸机等设备进行连接,时刻观测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并配合主治医师对患者所实行的抢救措施。

2.观察组:在采取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将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手段应用其中,主要包含:第一,入院前的抢救工作,在收到急救信号之后,高职抢救组在短时间快速出诊,并在车辆上与患者家属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掌握患者的具体病情,并指导家属对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比如维持适当的姿势,在到达患者身边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立即的观察,给予吸氧、抽血,并构建静脉通道。在此过程中,判断患者的神经缺失度、生活自理水平等,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并在最短时间内将患者转送到医院。第二,医院接诊,医护人员必须在短时间内将患者推至抢救室,对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推断,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并与主治医师相配合采取抢救措施,指导家属放平心态。第三,手术前的护理工作,医护人员需要说明手术的治疗目标、预期效果及所存在的并发症,让患者及其家人进行必要的配合,并事先筹备好手术物品。第四,溶栓护理,在整个过程当中,医护人员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情况,协助病人挑选合适的进行提问,降低患者在床上的翻身次数,并对输液的流速进行适当控制。第五,手术后的护理,医护人员必须为病患建立轻松愉悦的休息环境,引导患者进行卧床休息,时刻监测患者的基本体征,并按期对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观察。在病患的病情平稳之后,协助患者进行翻身,慢慢帮助患者进行小幅度的活动,逐渐加强患者的机体功能恢复训练。此外,医护人员必须告知家属为患者体供高蛋白、低盐低脂的事物。

3.观察指标

在观察指标当中,主要是对所有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自理水平、神经系统缺失情况进行评分,并进行对比观察。

4.统计学处理

对所采集得到的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分析数处理,数据通过t进行检测;资料通过%进行表达,并使用χ2进行检测,P<0.05所得数据据欧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的患者在接受护理期间,整体满意度为94.1%,在这当中有8名患者觉得基本满意,10名患者觉得满意,而有14名患者觉得非常满意;对照组的患者在接受护理期间,整体满意度为61.8%,在这当中有5名患者觉得基本满意,12名患者觉得满意,而有4名患者觉得非常满意。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统计数据见下表1。

(二)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自理能力。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的生活自理水平评分为52.3±1.2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生活自理水平评分为53.1±1.3分,两组患者的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自理水平评分为85.3±1.4分,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自理水平评分71.4±1.4分相对比来看,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

(三)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系统损伤情况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的神经系统损伤情况评分为21.3±1.5分,与护理前的对照组患者的神经系统损伤情况评分22.1±1.3分相对比来看,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神经系统损伤情况评分为(15.3±1.1)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神经系统损伤情况评分为19.4±1.2分相对比来看,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P<0.05)。

三、讨论

在老年人群体当中,急性脑梗死是较为多见的疾病之一,该类疾病有着发病急促、病情发展迅速、有着极大的危害等,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肢体功能,甚至会出现患者致死的情况出现。因此,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需要紧抓最佳时期,并通过适宜的救治方法,与有效的护理方案保证抢救的实际疗效。而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措施就是根据急性脑梗死的实际情况所推出的综合护理方案,其从入院会持续到出院,全程给予患者最佳的护理工作。在文中的研究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整体满意度高达94.1%,与对照组有着明显的差异性(P<0.05)。同时,观察组的生活自理能力、神经系统缺失评分都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着显著的统计学涵义(P<0.05)。从而证实将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方案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过程中,更加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此外还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神经系统的损伤。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方案能够有目的性的进行急性脑梗死的抢救工作,保证患者的血管能够及时打通,拯救患者快要出现不可逆性损伤的神经元。同时在进行护理时,医护人员还需要及时疏导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隔阂,缓解不良情绪的存在,增强患者的恢复信心,保证患者的预后工作。

四、结语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将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方案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抢救工作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水平,推动患者神经系统的修复,缓解并发症的出现,保证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马丹,侯丽,蔡媛媛.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6(08):756-758.

[2]华润.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07):1029-1030.

[3]黄捷,林丽飞.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全程优化护理实用[J].临床医药杂志,2017(08):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