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节能减排的形势和对策新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电力节能减排的形势和对策新思考

王磊冯波褚杰飞

绍兴市上虞区舜兴电力有限公司供配电服务分公司浙江省绍兴市312300

摘要:从能源资源、能源环境、能源政策以及企业的发展等方面分析了电力节能减排形势,提出了调整经济增长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增强全民节能意识的节能减排对策。

关键词:电力;节能减排;形势;对策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自然环境保护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作为高耗能和排污的重点行业,电力行业也同样面临着非常大的环保压力。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对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安全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我国总的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1.节能减排的形势

1.1节约能源是电力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

电力企业存在的价值是能否给投资者以适当的回报。这决定了企业尽管强调安全第一,但安全工作仍是基础工作(当然安全工作也孕育着效益),企业的核心工作永远是最大限度地创造利润。电力企业的利润主要从节约能源中来,电网企业效益在于降低线损,水电厂效益在于降低水耗,火电厂效益在于降低煤耗。

火电厂其全部成本的60%以上是燃料成本,对于采用现代企业模式的大型发电企业,燃料消耗所占的成本比例还要高。一个年发电量为50亿kW#h的中型发电企业,其年燃料费高达715~10亿元人民币。只有抓住、抓好降低发电、供电煤耗,发电企业才谈得上盈利,才可能有效益。

经过近3年的电力项目快速建设,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已从2003年底的384500MW发展到2006年底的622000MW,从一个严重缺电国变为电力相对平衡国,部分地区出现电力富余。一些省区的发电机组年利用时间也从7000h降到4000~5000h。国内部分省区已经开始了以机组煤耗指标和污染物排放水平来核定机组发电量的办法,这对于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并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来说,确实是一件大好事。但对于那些本来就经营困难的高煤耗、高排放的发电企业来说是雪上加霜。一个发电企业如果解决不好煤耗(水耗)这个根本,就没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1.2节约能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20世纪,人类消耗石油1420亿t、煤2650亿t。按照目前的能源消耗水平,已探明的能源静态保障年限为;石油40年、天然气60年、煤炭100年。60年后,人类将没有化石能源可用。

另一方面,人类无节制消耗能源,特别是高含碳能源,产生了大量的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所形成的温室效应给全球气候带来异常变化,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如果这一趋势不被遏制的话,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我国是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国,温室气体减排任务异常艰巨,而减排温室气体的最有效措施就是减少含碳等产生温室气体燃料的使用。

6月初发布的5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6指出,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国近百年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是近百年来,中国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15~018e,略高于同期全球增温平均值,近50年变暖尤其明显。从1986年到2005年,连续出现了20个全国性暖冬。二是近百年来,区域降水变化波动较大。三是近50年来,主要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出现了明显变化。1990年以来,干旱和洪水灾害频繁发生。四是近50年来,沿海海平面年平均上升215mm,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五是中国山地冰川快速退缩,并有加速趋势。中国未来的气候变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中国科学家的预测结果表明,一是与2000年相比,2020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将升高113~211e,2050年将升高213~313e。二是未来50年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将呈增加趋势,其中东南沿海增幅最大。三是未来100年中国境内的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可能性增大,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四是中国干旱区范围可能扩大,荒漠化可能性加重。五是中国沿海海平面高度仍将继续上升。六是青藏高原和天山冰川将加速退缩,一些小型冰川将消失。

2.节能减排对策建议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完成国家“十一五”规划要求的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削减10%的控制目标,促进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二氧化硫减排目标,必须从法规建设、加强监管、经济政策、市场机制、技术与产业发展等诸方面采取综合监管措施,有效发挥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

2.1加强脱硫脱硝设施建设运行的全过程监管

加强火电厂安装在线监测装置(CEMS)的工作力度,做好污染物排放计量和报告工作。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十一五”期间已作为一项强制性工作,火电厂二氧化硫总量计划单列,分解到机组并将实施排污交易。因此,二氧化硫排放量的计量准确、可靠是确保总量控制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一是要对CEMS的安装严格要求,保证质量;二是要加强监督检查,发现弄虚作假从重处罚;三是要实行定期报告制度,并通过互联网向公众开放,使企业接受政府和社会的双重监督。

制定完善的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总量控制法规、制度和管理办法。二氧化硫总量控制工作已从”九五”、””十五”的一般性总量控制要求,提升到“十一五”的约束性指标要求。二氧化硫总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才能使总量控制工作具备可操作性。电力行业氮氧化物控制应吸取二氧化硫排放控制的经验教训,尽早制定火电厂氮氧化物总量控制规划,因地制宜地提出氮氧化物控制目标及控制对策。

2.2完善脱硫设施建设运行相关的经济政策

全面落实脱硫机组上网电价。在对新建脱硫机组享受上网电价的基础上,环保部门应会同政府有关部门(物价局、发改委)尽快落实脱硫电价补助的控制和监督管理问题。正确核定脱硫上网电价,全面兑现现役脱硫机组的上网电价,调动脱硫企业积极性,坚决查处和曝光骗取脱硫电价的企业。

加强脱硫副产物综合利用,实现脱硫副产物的集约型利用,提高利用率,减少二次污染。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制订鼓励脱硫副产物综合利用的经济政策。

2.3开展脱硫脱硝新技术示范

国家有关部门在政策、项目和资金上继续支持和组织实施300MW及以上火电机组的烟气脱硫完善化技术示范和引进技术再创新,重点解决工艺设计、设备成套和运行规范化等问题,提高脱硫设施工程建设质量和运行管理水平。通过示范使脱硫工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

开展脱硫石膏等脱硫副产物工业化利用途径的研究和示范;开展氨法、活性焦法和其他资源回收型脱硫新技术的工业性研究,积极争取利用环保专项资金、国债等资金渠道支持进行新技术示范。

结语:

电力是一个国家的能源基础产业,电力行业作为一个耗能大户,在节能与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非常大的社会责任。节能减排对于电力行业来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通过相关的技术改进和政策措施来充分调动和推进行业内部的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在节能的同时必须减少污染排放,最终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明.新能源与分布式电源系统[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3,5(3):44-46.

[2]江泽民.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42(3):34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