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的临床价值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超声诊断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的临床价值评价

易丽

株洲市二医院湖南株洲412000

【摘要】目的:在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超声诊断检查,评价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所收治的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患者中选取30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5年8月~2016年8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30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15例患者。对于参照组患者来说,在诊断过程中应用常规X线检查,对于研究组患者来说,在诊断过程中应用超声诊断,将2组患者实行不同诊断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统计学分析结果的相关性数值。结果:研究组患者有效诊断率显著性更高,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明显性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结果:本组探究中共计存在2例重度狭窄、4例中度狭窄、9例轻度狭窄。结论:在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较高且存在较高有效诊断率,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超声诊断

慢性风湿性心脏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和多发且病情较为复杂[1],一般诱发原因是由于风湿性心脏炎患者在逐渐愈合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心脏损害且伴有结缔组织胶原纤维、伴有基质等存在,造成患者出现瓣膜病变,属于非化脓性炎症,需要给予患者病情准确诊断,为临床有效治疗患者病情提供准确临床参考依据。为了实现这一临床目的,临床上在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患者的诊断过程中提出了应用超声诊断检查,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有效诊断率。本组探究中共计选取30例患者,探究目的是深入分析在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并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基础性临床资料

参与本次探究的30例患者均选自我院所收治的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患者中,就诊时间是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组别是2组,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为研究组(n=15)和参照组(n=15)。研究组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8例、7例,患者年龄在43岁至85岁不等且中位年龄为(54.28±4.35)岁;参照组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7例、8例,患者年龄在44岁至84岁不等且中位年龄为(55.21±5.21)岁。本组探究中,所有患者均对超声诊断检查进行了充分了解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呼吸困难、心悸、咳嗽、二尖瓣面容等,听诊结果是:可闻收缩期以及舒张期杂音(吹风样、隆隆样)以及第一心音亢进、瓣膜开瓣音。本组探究中给予2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时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具体病情变化等,分析结果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存在。

1.2方法

对于参照组患者来说,在诊断过程中应用常规X线检查,协助患者取位仰卧位并给予患者心脏部位扫描操作以明确患者病情。

对于研究组患者来说,在诊断过程中应用超声诊断,利用Philips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给予患者超声诊断并将探头频率调节至2.5至4.0MHz,在进行扫描时需要协助患者取位仰卧位或者左侧卧位并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扫描,观察患者心脏心尖四腔切面、胸骨旁左心室的长轴切面、心尖五腔心切面、二尖瓣短轴切面、剑下四腔切面等并按照瓣叶形态或者活动情况后将患者分为3类:瓣叶增厚粘连、瓣叶钙化、混合型瓣叶。同时,还需要观察患者二尖瓣病变、主动脉瓣病变、三尖瓣病变、肺动脉瓣病变等来明确患者具体病情变化[2]。

1.3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参与探究的30例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患者所有临床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分析软件名称是SPSS19.0软件,本组探究中,计量资料:经t检验且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若统计学结果为P<0.05则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计数资料:经X2检验且用率的形式表示,若统计学结果为P<0.05则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将2组患者经过不同诊断方法检查后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研究组患者明显更佳,组间数据是指有效诊断率,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详情参见表1中各项临床数据。

2.2将2组患者经过不同诊断方法检查后的临床分型进行比较,发现X线检查结果中二尖瓣处在病变部位且伴随主动脉瓣病变、肺动脉瓣病变、三尖瓣病变,超声诊断结果二尖瓣病变中共计存在2例重度狭窄、4例中度狭窄、9例轻度狭窄。详情如下表2。

3讨论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且易并发瓣膜病,瓣膜不同受损幅度可导致压力负荷各不相同,常见瓣膜病变是二尖瓣狭窄[3],据相关性文献报道,心脏瓣膜常常存在炎症,部分患者存在粘液样变性,在先天性畸形中存在创伤瓣膜结构以及存在缺血性坏死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心脏瓣膜病在受到创伤、炎症以及先天性畸形、退行性病变等因素影响后会出现瓣叶、乳头肌、瓣环等异常,易导致患者出现瓣膜关闭不全以及瓣膜狭窄等[4]。为了进一步准确诊断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临床上在患者诊断过程中提出了超声诊断,准确率较高,临床价值较高。

据相关性文献报道,超声诊断可以全面评估患者心脏整体情况(瓣叶增厚钙化、运动状态、开闭程度以及活动度等)并为临床治疗患者提供可靠参考依据,超声心电图可以有效观察和测定瓣口面积、血流动力学情况[5],利用超声诊断可发现二尖瓣钙化型患者的临床征象是瓣叶逐渐增厚以及运动处于明显受限状态,利用超声诊断二尖瓣粘连型患者的临床征象是瓣叶逐渐增厚以及瓣叶连接处处于粘连状态[6],瓣叶可良好活动,利用超声诊断混合型瓣叶患者的临床征象是瓣叶处于增厚及开放性状态,对比X线检查结果而言,临床优势诸多,特异性较高,诊断率高且可以有效评估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本组探究中,研究组患者有效诊断率是93.33%,明显更高,超声诊断结果二尖瓣病变中共计存在2例重度狭窄、4例中度狭窄、9例轻度狭窄。

综合以上理论得出,在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超声诊断,临床价值较高,存在较高有效诊断率,临床优势诸多,值得将其作为有效诊断办法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沈艳.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7):23-24.

[2]高金霞.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的超声诊断探讨[J].当代医学,2014(12):24-25.

[3]李相群.超声诊断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的临床价值[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5(5):81-82.

[4]李小燕,徐扬波.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的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5):957-958,961.

[5]邬又明.基层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检查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5):43-44.

[6]毕腾云.二尖瓣病变的超声心动图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3):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