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ICU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急诊ICU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曾亮

曾亮

(江西省南昌市第三医院江西南昌330009)

【摘要】目的:探析急诊ICU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的急诊ICU危重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护理后,利用S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同时比较并发症情况。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并发症情况,观察组发生率为17.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43%,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ICU危重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护理质量。

【关键词】急诊;ICU;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1-0133-02

ICU发展至今已经具备了30多年的历史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ICU通过将危重患者集合起来,并从各方面给予保障从而提升治疗效果,特别是对于急诊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1]。一般情况下ICU收治的患者包括严重创伤患者、经过大手术患者以及重症休克、败血症或中毒患者。我院对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的急诊ICU危重患者70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3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了针对性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的急诊ICU危重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35例及对照组35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为15~72岁,平均年龄为(40.1±5.8)岁;对照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为16~75岁,平均年龄为(42.3±6.1)岁。上述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均给予上述患者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患者在治疗期间难免会出现焦虑、恐惧的心理,这种负面心理必然会给患者实际治疗带来一定程度的阻碍。通过心理护理使得患者上述负面心理及情绪得以缓解,减缓其心理压力。

1.2.1患者被送至急诊ICU后,大多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感,而内心的恐惧可使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配合度不高[2]。因此,护理人员需向患者介绍ICU的基本情况,让患者对目前状况有一定的理解,进而缓解内心的恐惧感;同时告知患者24h均会有值班护士在岗,增强患者安全感;在患者恢复意识的情况下及时告知患者已脱离危险,稳定患者情绪。

1.2.2由于ICU工作量繁重,且护理人员必须认真对待,因此在神情与行为上,护理人员可能都过多的严肃,进而使得患者产生一定的冷漠感[3]。因此医护人员需改变自己的交流方式,尊重患者,以温柔的语气与患者进行交流,并对患者进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大多数重症患者较为敏感,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尊重患者,维护患者的自尊。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擦拭身体时,应减少患者的裸露时间,在为患者更换衣物时,应注意遮挡,尽量减少对患者皮肤的直接接触,让患者减少自卑感或紧张感。

1.2.4因ICU重症患者心理波动较大,当患者处于沮丧、恐惧等心理状态时,其治疗的配合程度较差。因此,护理人员需学会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的现状进行分析,鼓励患者说出自身的不良情绪,进而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指导,让患者能够舒缓自身的压力。对于较为固执,不愿意主动接受治疗的患者,医护人员不可着急,而需对患者进行循循善诱,让患者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进而改善不良心理。

1.2.5大多数患者认为进入ICU后,将处于生命垂危的边缘,进而产生消极、悲观心理[4]。护理人员需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及时与患者沟通目前的治疗近况,让患者能够了解自身的病症。对于消极悲观的患者,可通过向其进行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以往的成功病例等方式让患者对疾病治疗充满希望。并愿意积极接受治疗,让患者对康复充满信心。而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需注意自身的说话态度,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1.2.6护理人员还需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告知患者家属在探视过程中应避免提及治疗费用、家庭负担等敏感话题,也不要在患者面前表现出悲伤、消极的情绪,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患者家属可对患者进行鼓励,让患者相信自身处于逐渐康复状态,并能够在后期治疗护理中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使疾病早日康复。

1.3观察指标

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并以SAS量表评分作为参考。同时观察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数据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表来看观察组治疗后SAS评分为(58.71±4.68),明显要低于对照组(69.04±5.9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出现并发症6例(17.14%),对照组出现并发症11例(31.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两组患者SAS评分对比

组别治疗前SAS评分治疗后SAS评分

观察组70.32±7.5458.71±4.68

对照组71.03±6.5769.04±5.98

3.讨论

通常情况下急诊ICU危重患者都会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恐惧心理。由于患者处于陌生环境,并且接受急救治疗,心理必然会出现紧张,并且在急救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项目检查,患者本身惧怕出现不良结果,因此会出现害怕的心理[5]。另外自己也会出现不良幻想等。部分患者会存在孤独感,这主要是由于ICU病房为了避免受到感染,因此遵循无陪护制度展开护理工作,并且对探视人员时间会进行严格限定,这使得患者会逐渐产生一种孤独心理并表现出情绪低落,治疗时不能主动积极配合,显然会给患者康复带来影响[6]。焦躁心理也是ICU急症患者常见的心理现象,由于治疗、康复期间患者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疼痛感,并且患者会出现不良幻想,易出现烦躁不安等情绪,会给实际治疗带来阻滞。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观察组治疗后SAS评分为58.71±4.68,明显要低于对照组(69.04±5.98),另外观察组出现并发症6例(17.14%),对照组出现并发症11例(31.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文献比较具有一致性。

在急诊ICU危重患者护理过程中通过心理护理可有效增进护患双方之间的信任感并能够促使患者恢复健全、正常、稳定的心理。心理护理给予了患者宣泄不良情绪的空间并可调动其潜意识当中的积极情绪从而使其配合治疗。通过心理护理可降低医患矛盾并提升患者的病愈率。另外ICU急诊治疗过程中采取心理护理体现了医院的健全治疗体系。当然在心理护理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其中包括文化差异性、心理差异性以及行为差异性等,结合患者的特点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

综上所述,针对急诊ICU危重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倪敏君.急诊ICU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1(19):89.

[2]乔红英.ICU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6):6480.

[3]王敏.ICU危重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J].河北中医,2011,33(12):1883-1884.

[4]刘瑞云.ICU危重患者134例心理分析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424-4425.

[5]王艳波.ICU危重患者存在的心理反应及其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28):498.

[6]杨剑光.急诊ICU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