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海拾贝巧对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1

词海拾贝巧对联

王春荣

王春荣陕西省西安市秦川中学710043

摘要:对联在民族文化中具有广泛的群众特色。在汉文字的历史长河中,对联作为一种精练、小巧的汉字民俗文艺,放射着无比璀璨的光彩。最重要的是它本身具有着东方文化的外观之美,无论是汉字之音,还是汉字之形,都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对联形式写作

一、对联的概念

对联,要求对仗工整。上下句字数相等;上下句相对字词词性相同;上下句音调平仄相对,如,上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下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一般说来,现代语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上句以仄声收尾,下句要以平声收尾。

二、对联的形式

1.正对:出句与对句并列关系,互相补充,不同角度。例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2.反对:意思相反,对比鲜明,变化强烈,印象深刻。例如:心平积福,欲重招殃。

3.串对:句间有或转折,或条件,或递进,或因果等关系,内容连贯,语气衔接。例如: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

4.集句对:引用诗文、名句、碑帖、成语等。例如: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

5.无情对:乱点鸳鸯谱,诙谐幽默,回味无穷。例如: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

6.回文对:把相同的词汇或句子,在下文中调换位置或颠倒过来,产生首尾回环的情趣。

三、对联的写作方法

1.联想法。

(1)相似联想。由“花朵”联想到“美人”,由“恶禽”联想到“奸佞之人”。

(2)相反联想。由“旧习”联想到“新风”,由“大”联想到“小”。

(3)相关联想。由“一代园丁乐”联想到“九州桃李香”。

2.化用法。也就是灵活变化运用诗文名言或者成语典故来制作对联的方法。

四、对联的九忌

一忌合掌二忌重,三忌失对欠平衡。

第四失替应留意,五为乱脚六孤平。

第七切记三平尾,八忌上重下边轻。

九忌初学用僻典,浅显易懂也求精。

【一忌合掌】合掌是指一副对联中,同比或上下比同时出现词义相似、相近、雷同,也就是意思重复的字、词。

【二忌重】重是指不规则重字,有规则重字是巧联,无规则重字是病联。

【三忌失对欠平衡】在联语中,结构、词性等应该对应的地方没有对应上,就是失对。失对包括联内节奏失对、数词失对、叠词失对、词性失对等。

【四为失替应留意】失替也是语病的一种,在同一联(上联或下联)的词语中,平仄应交替、有规律地出现才对。上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是仄、平、仄,或是平、仄、平;下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该是平、仄、平,或是仄、平、仄。如果不管上下联第2第4第6个字,出现连续两平或两仄,就叫失替。

【五为乱脚】脚,是指上联或下联的最后一字,必须遵守上联仄收尾,下联平收尾,即上仄下平,违背了这个规律就是乱脚。

【六孤平】孤平是指平脚句(下联)里,除最后一个字是平韵外,其他都是仄韵,这就叫孤平,上联的孤仄也不可取。

【七为切记三平尾】三平尾、三仄尾都是对联的大忌,在撰写对联时很容易被忽视,不管几言联,只要尾部连三仄或连三平,都是语病。

【八忌上重下边轻】我们知道,一副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如果上联写得气势强盛(重),而下联写得气势软弱(轻),就会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这就叫上重下轻,上重下轻也是对联的病症之一。

【九忌初学用僻典】对联用典会增加对联的可观性,使对联显得更高雅。但是若用僻典,使人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就不好了,你不能每人都去解释一遍吧?特别是对初学者,一定要弄清所用典故的来龙去脉,不然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对于对联爱好者来说,只要认真避免以上九忌,就不愁对不出好的对联!

五、联病诊治

1.卧舟江上听烟雨;依栏亭台闻莺啼。“亭台”改为“岸边”。仄平。“烟雨”,名词并列,下联改为“燕莺”,“听”平声,“闻”平声,不妥,改为“看、望、赏”,仄声。最后改为:卧舟江上听烟雨;依栏岸边赏燕莺。

2.一点寒梅香染袖;一缕春风惹垂柳。一联中不能出现同一字。“一”重复了。“寒梅”物,对“劲竹”,竹,古为仄声。香,名词,平声,对成“品、韵、雅、妙”好,染袖,动宾,对盈心。最后可改为:一点寒梅香染袖;千竿翠竹韵萦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