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基层医院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应用

马显群张青川柴俊建

马显群张青川柴俊建

河北省邢台县中心医院(054000)

摘要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慢性病,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包括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等“三多一少”症状,但不少患者“三多一少”症状并不明显,故应监测血糖、尿糖、酮体、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肾功能及胰岛素功能等情况,本文介绍了基层医院开展的常见糖尿病实验室检查项目及其临床应用和意义。

关键词基层医院糖尿病实验室检查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慢性病,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包括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等“三多一少”症状,但不少患者“三多一少”症状并不明显,故应监测血糖、尿糖、酮体、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肾功能及胰岛素功能等情况,通过这些指标的观察或检测,可及时把握病情的变化,判断病情的控制程度及评价治疗效果,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有效地防治急慢性并发症,现就基层医院糖尿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及应用做以简介。

一.血液检查

(一)血糖

血糖测定在糖尿病的诊断和病情监控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血糖水平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标准。血糖测定主要以静脉血为主,毛细血管末梢血为辅。毛细血管末梢血测定值一般不用于糖尿病的诊断,但可用于人群糖尿病普查及患者自我监测,血糖仪近年在我国逐渐普及,这种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快速,较为准确,缺点是试纸条价格贵,一般毛细血管血糖值比静脉血浆血糖值偏低。血标本采集后应立即测定血糖,若不能及时测定应分离血浆(或血清)冷冻保存。一般室温下血标本中的血糖以每小时0.4mmol/L的速度氧化降解,在夏季气温很高时血糖降解更快。血糖测定方法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利用葡萄糖与葡萄糖氧化酶之间的化学反应来测定葡萄糖浓度,该方法测定的糖为葡萄糖,不与其它糖发生反应,因此准确、可靠,目前国内已较广泛推广应用。目前常用的血糖仪,其应用原理也是葡萄糖氧化酶法。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依据。正常人空腹葡萄糖正常值为3.9-6.1mmol/L。许多患者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明显升高,因此怀疑有糖尿病可能时不仅要检测空腹血糖,同时也要查餐后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为:<7.8mmol/L。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当血糖高于正常范围而又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时,需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目前国内多采用OGTT和馒头餐试验,二者的判断标准相同,一般常用OGTT。如果已确诊为糖尿病者禁止做OGTT试验,以免服糖后引起病情恶化,如要了解胰岛功能可用馒头餐试验(空腹100克标准粉馒头代替75克葡萄糖代替)。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为成人采用75克无水葡萄糖(儿童按1.75克/公斤体重,总量不超过75克),抽完空腹血糖后,把75克葡萄糖与250-350ml水相混合,5—10分钟内饮完,于饮糖水后0.5、1、2、3小时分别取静脉血测血糖,正常人空腹血糖3.9-6.1mmol/L,血糖高峰浓度出现于0.5-1小时,一般应小于10mmol/L,2小时恢复正常范围或小于7.8mmol/L,3小时降至正常。

(三)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浆蛋白测定

血中葡萄糖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相结合的产物称为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糖化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查糖化血红蛋白主要是测定HbA1c,测定方法在国内主要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微注法)和亲和层析法。糖化血红蛋白形成过程是持续而缓慢的,几乎是不可逆的进行。

糖化血红蛋白的多少与血中葡萄糖的含量高低成正比关系,血糖越高,形成的糖化血红蛋白就越多,而且形成后不再分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血糖浓度及接触高血糖的持续时间,它可以间接反映血糖浓度的改变,同时亦反映了机体糖代谢的状态,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的诊断和监测病情变化具有独特的临床意义。血糖数值随进食和糖代谢的变化而改变,只能反映抽血当时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红细胞的存活期为120天,故HbA1c反映了病人近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对糖尿病并发症有较强的预测作用,所有糖尿病患者初始评估以及后续治疗过程都应该常规检测HbA1c,常规每3个月进行一次检查以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情况[1]。正常人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为3%-6%。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同样也可与葡萄糖发生非酶催化的糖化反应而形成果糖胺(FA),其形成的量与血糖浓度相关,正常值为1.7—2.8mmol/L。由于白蛋白在血中浓度稳定,其半衰期为19天,故FA反应患者近2—3周内总的血糖水平,为糖尿病患者近期病情监测的指标[2]。

(四)胰岛素及C肽释放试验

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参与人体内糖的代谢。糖尿病发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引起,测定胰岛素的浓度可以了解病情及β细胞的生理功能。目前主要采用放射免疫法或发光法测定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误差小的特点,正常值为:5-2uU/L,1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往往在5uU/L以下,甚至测不出。2型患者血浆胰岛素浓度一般正常,少数患者偏低,肥胖患者常高于正常。C肽是从胰岛素原分裂而成的与胰岛素等分子肽类物质,测定C肽时不受外来胰岛素注射的影响[3]。在进行OGTT时可同时测定血浆胰岛素及C肽浓度,以反映胰岛β细胞的贮备功能,用于评价胰岛β细胞的功能水平,从而有助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分型及治疗。一般情况下临床未使用胰岛素的病人只进行胰岛素释放试验即可,采用胰岛素治疗者应施行C肽释放试验。正常人餐后1-2小时胰岛素或C肽分泌达到高峰,约为空腹水平的4-10倍,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晚期空腹血浆胰岛素及C肽水平很低,服糖刺激后胰岛素及C肽水平仍很低,无高峰出现。

(九)血酮体和二氧化碳结合力

糖尿病病人在胰岛素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体内葡萄糖利用障碍,机体只能通过大量动员脂肪组织来产生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而且由于胰岛素缺乏,可产生丙酮、乙酰乙酸、β羟丁酸等代谢产物,通称为酮体。由于这些物质多呈酸性,积聚过多易发生酮症酸中毒。正常人血酮体定性为阴性,定量<0.34mmol/L,若血酮定性阳性或定量>0.34mmol/L则诊断为酮血症,伴有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则为酮症酸中毒,对糖尿病病人来讲血酮监测有助于早期诊断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正常人二氧化碳结合力为22-31mmol/L,当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或乳酸性酸中毒时二氧化碳结合力常降低。

(十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着针对胰岛抗原的自身免疫性抗体,目前能检测的抗体有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抗胰岛细胞抗体(ICA)、抗胰岛素抗体(IAA),1型糖尿病时以上3种抗体可呈阳性。

(十二)血脂

正常人血脂正常值为:总胆固醇3.1-5.9mmol/L,甘油三脂0.56-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0.4-2.0mmol/L,低密度脂蛋白2.0-3.1mmol/L,载脂蛋白A1.0-1.3g/L,载脂蛋白B0.6-0.9g/L。糖尿病未经控制或未治疗者常伴以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尤以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多见。

(十三)肾功能检查

肾功能包括肌酐、尿素氮和尿酸,正常值为:肌酐女性44-97umol/L,男性53-106umol/L;尿素氮3.2-7.1mmol/L。当糖尿病肾病发展到晚期可出现肾功能异常,肌酐和尿素氮升高。

二.小便检查

1.尿糖

尿糖测定主要是测尿中的葡萄糖,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也是患者自我监测病情的最简单、最常用的手段,正常人尿糖定性为阴性。但受肾糖阈值的影响,老年人因肾小球滤过率低,肾动脉硬化,使肾糖阈增高,故有些老年糖尿病病人当血糖超过10mmol/L时,尿糖却一直阴性,妊娠期肾糖阈降低时,虽然血糖正常,尿糖可阳性[4]。

也可收集小便采用四段尿,估计留尿时血糖水平和尿中排糖的多少,但操作繁琐,不太常用。由于尿糖试纸具有快速、简单、方便、准确、价廉的优点,现在已被广大糖尿病患者所采用,通过尿糖试纸的检查,糖尿病病人可自我掌握尿糖变化情况以利于控制病情发展,是糖尿病病人自我监测病情的较好手段,应广泛推广应用。

2.蛋白尿

正常人尿内含有少量蛋白,常规定性方法阴性。当尿中蛋白质含量超过150mg/24小时或常规定性方法阳性时称为蛋白尿。糖尿病病人无并发症时呈阴性。糖尿病病人出现蛋白尿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依据,但并非糖尿病病人出现蛋白尿均为糖尿病肾病。另外,可测定24小时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更准确诊断和了解糖尿病肾病,监测尿微量白蛋白有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及时早期干预治疗,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等的发生和发展[5]。

3.尿酮体

血酮体经肾脏滤过进入尿中,即称尿酮体。正常情况下尿中酮体含量极微,尿酮体定性阴性,当发生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定性阳性。可因感染、高热、创伤及不规律用药等诱发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因此检查尿酮体是必不可少的。目前临床普遍采用尿十项检测仪进行检测,方法快捷、敏感、可靠。糖尿病患者可用酮体试纸自我测定以了解病情变化,具体做法为将尿酮体试纸浸入尿液中,约1秒钟后取出,2分钟后观察试纸颜色变化,并与标准色版对照,即可得出测定结果做出判断。

参考文献

[1]安艳华,杨金奎.怎样进行糖尿病的血糖监测[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32.

[2]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7.

[3]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实用内科学[M].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986.

[4]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7.

[5]王兰兰主编.医学检验项目选择与临床应用[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87.